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攝影師妙計修正透視變形拍「人海」,美國一次大戰募捐宣傳照得以面世!

文:Stephen

用「人海戰術」來堆砌圖案並不是在 2008 年北京奧運,又或者北韓的阿里郎節的專利。原來在同樣是「人多勢眾」的太平洋對岸,美國於 100 年期一樣利用「人海戰術」來提升國民的凝聚力。不過,單單在空地玩人海,而又不能將訊息傳予公眾,其實跟「自 High」沒有分別。

山姆大叔(參與拍攝人數:19,000 人)
自由神像(參與拍攝人數:18,000 人)

當時美國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升軍隊士氣和國民的凝聚力,從而方便籌集資金打仗,故此就安排攝影師拍攝一系列的「人山人海」的相片,以「人海戰術」堆砌多個跟美國又或者美軍相關的圖案,希望公眾看到宣傳照片之後可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藉以支援當時在歐洲戰場正在膠著的戰事。

美國第 28 任總統(任期:1913 年至 1921 年)伍德羅‧威爾遜(參與拍攝人數:21,000 人)
美國鷹(參與拍攝人數:12,500 人)

要拍攝成千上萬的人組成的圖案,當年的美國攝影師 Arthur S Mole 和 John D Thomas 只得前往高處拍攝。不過要在高處拍攝地面的圖案,就會出現典型的「遠小近大」的透視變形問題,如果按正常比例來推砌圖案,拍出來的相片恐怕讓公眾亦不明所以!

雪瑞登營圖案
美國盾(參與拍攝人數:30,000 人)

100 年前既沒有航拍機,更加沒有電腦和 Photoshop,攝影師 Arthur S Mole 和 John D Thomas 就想了一個獨特的方法令相片可以呈現出「正常比例」的圖案。首先攝影師會在其 11" x 14" 的大底相機內已預先安放了畫了圖案的玻璃片,然後再命人在地上根據觀景器的顯示作標記,以在地上勾勒出圖案的範圍。由於這個官方拍攝企劃本身就是要「大堆頭大陣象」,單是在地上畫標記的時間就花了多個星期!

美國機槍訓練中心圖案(參與拍攝人數:22,500 人、機槍:600 支)
自由之鐘圖案(參與拍攝人數:25,000 人)

以其中一個的「自由神像」標誌為例,總共安排了 18,000 人參與拍攝,但由於圖案頂部和底部之間的距離已經相隔了 800 米,攝影師為了解決早前提及的透視變形問題,故單是火炬的一部分就已經排了 12,000 人,反之「自由神像」的底部就只有 17 人排列而已。

美國海軍陸戰隊徽章圖案(參與拍攝人數:9,100 人)
美國陸軍第一炮兵隊圖案

來源:dpnet.cn

最新消息
6 小時前
國產鏡頭品牌 Sirui(思銳)日前發表全新 Astra 系列 1.33x 全片幅自動對焦變形電影鏡頭,主打大光圈和電影級畫面表現。新系列標榜是全球首批將自動...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顯影堂首個攝影展《間まMA:Ryuichi by Rensis》,首度完整展出本地攝影師 Rensis Ho(何耀燊)於 1998 年為日本音樂巨匠坂本龍一拍攝的珍貴影像。...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隨着 Sony A7V 發佈的日期漸近,傳聞與諜照來得更真實!這次謝飛同都生一同大膽假設新機新規格:堆疊式感光元件原來係唧牙膏新伎倆?內錄Raw影片不... (繼續閱讀)
1 日前
Voigtlander 在今年 2 月 CP+ 期間公佈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VM 廣角鏡頭,當時被品牌稱為史上最強的廣角鏡頭,並針對 M-mount 感光元件...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對經常進行野外拍攝的專業攝影師而言,相機雨衣是相當有用的拍攝配件,因為相機和鏡頭擁有防塵防水滴功能也是有其一定限制,最少每個品牌亦不能保證... (繼續閱讀)
1 日前
臨近年尾,又有一款性價比極高的入門級電動車推出,它就是主打家庭戶外風的東風 Nammi VIGO。代理只引入 VIGO Pro 版本,繼續貫徹「抵食夾大件」的... (繼續閱讀)
2 日前
踏入年底購物旺季,各大品牌相繼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即將成為香港市場首款搭載 Snapdragon 8 Elite Gen 5 晶片的 HONOR Magic 8 Pro,官方正式宣布... (繼續閱讀)
2 日前
諜照傳了多時,DJI 終於發表全新旗艦級運動相機 Osmo Action 6。新機引入在品牌首款全景相機 Osmo 360 內有口皆碑的 1/1.1" 方形感光元件,擁有同級... (繼續閱讀)
2 日前
汽車電動化趨勢延續,但傳統超跑品牌看來明白了汽油引擎有著不能取代的巨大價值,意大利超跑品牌 Lamborghini 再次以一款燃油引擎賽車來引證這一點... (繼續閱讀)
2 日前
Apple 新配件 iPhone Pocket 即將正式開賣,更與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首度聯乘,更是限量發售,官方定價達 HK$1799 元,不少潮人對「潮物」設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