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mic:「有跟原廠一戰的實力」- Tamron 70-200mm f/2.8 VC 二代目速試

文、攝:mic

繼標準變焦之後,70-200mm 可能就是另一支最常用的鏡頭,對於此類長鏡,現時主流又分為恆定 f/2.8 及 恆定 f/4 光圈,而後者當然價錢上較經濟的同時,重量上亦會較輕。可能有用家即時會說,近年數碼相機高感光表現已大幅提高,實在沒有必要買大一級光圈的 70-200mm f/2.8 鏡頭,以上講法當然沒錯,不過對於專業用家來說,光圈大一級就是一級,有時候就是 f/2.8 與 f/4 的不同,做成了清晰或模糊的分別。

各品牌於開發 70-200mm f/2.8 規格的鏡頭積極一直不減,以獨立鏡廠 Tamron 為例,近期便推出了今次送測的 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鏡頭強調各方面都有明顯的改進,實行於質素以及性能上,挑戰長久以來原廠的領導地位。

ISO 100、f/2.8、1/1250s

全開 f/2.8 下可見鏡頭解像已有相當水準,貓毛等細節都可清晰的還原。

70-200mm f/2.8 鏡頭對於鏡廠來說,或多或少有一定省招牌作用,各廠都不約而同將自己最「耍家」的技術用於此類鏡頭,例如 Nikon 新一代的「小黑七」AF-S NIKKOR 70-200mm f/2.8E FL ED VR,就採用了多達 6 片 ED 鏡、1 片氟鏡片及 1 片高折射率(HRI)共 8 片特殊鏡片。其實早於 2012 年,Tamron 已推出了內置 VC 防震的初代 SP 70-200mm F/2.8 Di VC USD,鏡頭當時主打性價比,但質素上仍未足以挑戰同級原廠。時移世易,Tamron 於鏡頭開發的能力以至技術上近年已明顯提高,特別自 New SP 系列發表之後,廠方甚至就推出了 SP 15-30mm f/2.8 VC 等原廠規格亦沒有的鏡頭。不同於上一代,今次新版 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 已不是一味強調性價比,而是鏡頭有各方面都有跟原廠一戰的實力,對於沒有原廠情意結的用家來說,新鏡應該會有一定的吸引力。

 

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 作為一支定位專業的鏡頭,鏡身有一定份量可說是預期之內,比較起同級如 Nikon 的「小黑七」或 Canon「小白兔」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Tamron 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 重量可說是相差無幾(Canon 與 Nikon 接環版分別為 1,500g 及 1,485g),今次配合拍攝的 Nikon D610 可能比較輕巧,拍攝時就難免有點頭重尾輕的感覺。

先不說光學,新一代 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 於鏡身設計上亦下了一定功夫,除了外形上有所更新,另外鏡筒亦採用了防塵防水滴設計,配合一如同級的內變焦及內對焦方式,設計上已予人一定的信心。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 變焦環置於鏡身前端,而對焦環則在較後位置,對慣用 Canon 的筆者來說,剛好相反的操作編排就需要一時間適應,但值得一讚是,鏡頭引入了自家新版 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 G2 的腳架座設計,除了 3/8" 螺絲孔亦可如快拆板般對應 Arca-Swiss 標準的雲台,免去上腳架前要先裝好快拆板的不便。

鏡身採用了防麈防水滴設計。

腳架座除了 3/8" 螺絲孔亦可如快拆板般直接對應 Arca-Swiss 標準的雲台。

ISO 320、f/2.8、1/40s

利用 f/2.8 的大光圈加上 200mm 焦距,鏡頭可輕易的做出淺景深,唯一是全開光圈之下,鏡頭似乎有一定的四角失光情況出現。

即使配合定位不高的 D610 試拍,SP 70-200mm f/2.8 Di VC USD G2 對焦反應亦沒有令人失望,就算光線及反差稍為不足的地方,亦甚少出現前後搜尋焦點的情況。不過講到最大的感覺,還是當筆者將眼貼近觀景器半按 AF 取景拍攝時,發現遠攝下畫面相當「黏」,反映鏡頭的 VC 防震性能有一定加強(廠方數據為 5 級)。鏡頭的防震提供了 3 種模式,包括 Mode1 標準模式、Mode 2 Pan 鏡模式及 Mode 3 拍攝時才開啟的防震模式,以實拍中一張遠低於安全速度的 1/30s 快門拍攝為例,放大 100% 細看畫面依然相當「實淨」,以表現而言,防震性能絕不在一眾原廠之下。

防震分別設有 3 種模式。
VC 防震模組結構。

ISO 200、f/2.8、1/30s

雖然未有試盡鏡頭 5 級 VC 防震的極限,但以 1/30s 於 200mm 一端手持拍攝仍可拍出穩定的影像,依然反映出鏡頭的防震有一定實力。

下一頁為色差、散景、近攝及更多實拍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58 分鐘前
Subaru BRZ 有新消息,他們歐洲市場負責人 David Dello Stritto 在接受《Autocar》專訪時透露,第 3 代 BRZ ,很可能轉型為純電動車重返歐洲市場。...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踏入 8 月,Sigma 將會有多款新鏡空群而出,其中 200mm F2.0 DG DN|Sports 幾乎是當中的焦點,新鏡毫無懸念會提供 Sony E 與 Leica L 接環版本,並...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作為其 Art 系列針對 APS-C 無反相機的首款標準變焦鏡頭,Sigma 17-40mm F1.8 DC Art 除支援 Fujifilm X、Sony E、 L-Mount 系統外,更是 Sigma 首...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HONOR 近日宣佈進佔香港手機市場份額第二位置,今日再度於香港市場帶來強勁新機,包括備受期待的摺置屏幕手機 Magic V5、旗艦級平板 MagicPad 3,以...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Nikon 近期積極進軍高端電影攝影領域,最新公開的一項專利及多方消息顯示,公司正開發具備大尺寸感光元件的新一代電影攝影機,預計能大幅提升動態範... (繼續閱讀)
1 日前
中國初創攝影品牌 10Art.CC 宣佈,他們正開發一款全新可摺疊即影即有相機 Pocket Fold 66,設計靈感源自經典的 Polaroid SX-70 即影即有相機。不過...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國內鏡頭品牌 Viltrox 近年相當積極,產品線分類幾近可以媲美傳統大型副廠鏡頭品牌,加上高性價比,近年已有愈來愈影友選用 Viltrox 鏡頭,成為國產... (繼續閱讀)
1 日前
非賽事打造的限量版賽車 499P Modificata 突然到港,給一眾法拉利車迷一個大驚喜!連同 499P Modificata 一起的還有其他 V6 家族成員!包括由 V6 引... (繼續閱讀)
1 日前
Samsung 全新超輕薄 AI 摺疊手機系列 Galaxy Z Fold7 及 Z Flip7 現已正式發售!兩款新機以超薄機身設計及超輕重量,成功突破摺機界限,超窄邊框設... (繼續閱讀)
1 日前
HUAWEI 年度拍攝旗艦 Pura 80 Ultra 正式登陸香港市場,我們搶先在泰國曼谷取得實機,為讀者深入體驗這款定價 HK$10,988 的攝影王者。本代產品在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