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Stephen
鍾情拍片的 Micro 4/3 用家或多或少有留意過 Panasonic 的 GH 系列無反相機,的確 GH 系列由 2009 年發表的 GH1 起,就已經是開宗明義的是一部「拍片向」的產品。經過近 9 年的發展,曾經作為 Panasonic 最強的拍片和影相的「混合」機種,隨著用家要求的改變和攝影器材市場的不斷變化,GH 系列最終亦似乎難逃分拆的命運,先後在數個月間以照顧攝影人為主的高像素版 G9,以及今日終於到港的低像素、高感光拍片機 GH5S「分庭抗禮」。
超越全片幅無反的「級數」
沿用 GH5 機身設計的 GH5S 驟眼看十分相似,若非新機 GH5S
加上鮮明的紅色來點綴,外行人亦未必可以一時三刻分辨出兩者。作為高感光度版的 GH5S(S for Sensitivity)只用上 1,020 萬像素 4/3” Live MOS 感光元件,講解像力相對 GH5 或 G9
等完全是「不入流」。不過,低密度的感光元件亦有好處,就是其每個像素的面積是 GH5 的 1.96 倍,低光感光能力較強,標準範圍的最高感光度已是 ISO 51200,若出動到擴展感光度,更可延伸至 ISO
204800,是過往 M4/3 相機從未接觸到的領域,難怪相機的定價亦可創出新高,現時 GH5S 官方的開賣價已達 HK$22,900,甚至比用上全片幅的 Sony A7S II 高近 HK$3,000!
▲GH5S 沿用去年發表的 GH5 之機身設計,外觀上最大的分別僅是機頂左方轉盤上的紅環、機頂右方的紅色 REC 拍片按鈕,以及相機型號上的「紅底白(S)字」而已。 |
▲GH5S 的感光元件支援 Multi-Aspect 多重比例技術,令此機除了高感光能力外,亦多了一個賣點。 |
殿堂級拍片體驗
低密度感光元件和 Dual Native ISO 雙原生感光度技術鞏固了相片和影片的畫質;獨特的 Multi-Aspect 技術可讓影相和拍片的,可以完全利用鏡頭的視角;而作為 GH 系列最核心的攝錄制式方面,當然就達至殿堂級數。GH5S 除了在攝錄時間沒有限制之外(按:絕大部分的「相機」在單段拍片時會受到 29 分 59 秒的「魔咒」所影響),更率先實現了 C4K(4096 x 2160)格式拍攝 50p/60p 的影片,比 GH5 於 4K 格式下做到相同的幀率更進一步。再者,GH5S 內部能以 4:2:2、10-bit 色彩取樣進行 4K/C4K 攝錄,相對一般只有 4:2:0、8-bit
的取樣方式更能夠還原真實的色彩,對於專業攝錄師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功能。
另外,今次 GH5S 的開價雖然刷新了 Micro 4/3 相機的「新高」,但是過往在 GH4 和 GH5 需要額外「課金」(DMW-SFU1-VLOG 套件另售約 US$100)才能夠升級的 V-LogL 功能已經預設在 GH5S 之內,讓攝錄師在後期製作有更大的靈活性,使色彩的動態範圍更寬闊。這種一步到位內置 V-LogL 的方案,對於是從較舊 GH 系列相機升級至 GH5S 的攝錄師會有一定的誘因。
選單設定
▲解像力當然不是 GH5S 的賣點,所以外行人看到此機的 1,000 萬像素解像力亦無需被「嚇窒」。 | ▲GH5S 是全球首部支援 C4K(4096 x 2160)、60p 幀率影片規格的換鏡相機。 |
▲雙原生 ISO 設定,透過額外的電路系統來消除雜訊,而用家亦可調校當中的參數。 | ▲GH5S 的標準感光度最高可達 ISO 51200,同時亦是自動 ISO 的最高上限,兩者都是破了 Micro 4/3 相機的紀錄。 |
▲經擴展後的最高感光度更可衝上 ISO 204800 之巔,不過實試過後就覺得可用性其實不大。 |
樣本照片
ISO 400、f/4、1/80s、焦距:32mm(相對焦距:64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12-60mm f/2.8-4.0 Asph. Power O.I.S. [ 原圖下載 ] |
看似 GH5S 的解像力不高,不過實拍之下卻另有一番體驗。試拍時配上 Leica DG 12-60mm 鏡頭全開光圈拍攝,可見即使 1,000 萬像素亦有一定的細膩度,拍攝半身人像時,就連眼睫毛亦可以逐條逐條的數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