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副廠逆襲:TIPA 獲獎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24-70mm F2.8|Art 中環實拍

攝︰stranger
文:Ellen
協力:Nicole Tang 琳琳

「大三元」是每間廠的鎮店之寶,而 Sigma Art 系列中就有「兩元」在今年度的 TIPA WORLD AWARDS 2018 獲得「鏡頭組別」獎項,分別是廣角鏡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標準變焦鏡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可見 Sigma 的鏡頭質素已在眾用家心中佔有一席位。過往不少人都有所謂「原廠情意結」,不過時移世易,相對要兼顧開發相機、鏡頭的「原廠」,專注於研發鏡頭的 Sigma 已非昔日的「副廠」了,作為一間「獨立鏡頭生產商」,質素可與原廠一較高下。今次承着 Sigma 兩支 Art 鏡獲獎的勢頭,筆者再度取得此二鏡,穿梭中環一帶的日夜,為大家帶來建築物及人像實拍,讓大家感受這兩鏡的質素是否實至名歸。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4、1/8s、ISO 1600
▲ 使用 14mm 配合低角度拍攝,可營造出誇張且具張力的畫面。 (大圖)

社交網絡分享相片 無需着重器材?
現時不少攝影愛好者都會在社交網絡如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等平台分享作品,但 Facebook 會壓縮相片、而在 Instagram 上載相片的解像度又不高,加上可在應用程式內使用濾鏡,彷彿再高品質的成像都會被浪費。言則攝影人對器材的要求就從此降低嗎? 如果相片質素本身欠佳、沒有層次,甚或細節不夠……後製空間就會受限,加上有些攝影的表現手法要運用鏡頭本身特性才可發揮出來,就如淺景深、超廣角拍攝等,所以器材因素仍很重要。社交平台只是「媒介」,讓大家可互相交流,看看不少知名 IG 攝影師,仍會把以單反及頂級鏡頭拍攝的作品放在社交網絡,相信對攝影有認識的人,亦能對相片質素的好壞有所分辨。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4mm、f/4、1/25s、ISO 400
▲ 鏡頭焦段直接影響構圖,就如大館這條熱門的旋轉樓梯,使用 24mm 拍攝已能影出空間感。(大圖)

靚鏡出陣 精心雕琢的「隨拍」
在便攝的世代,相機、鏡頭都走向輕量化,但 Sigma 偏偏反其道而行,以上乘的鏡頭質素讓用家忘卻其分量。固然不少人投向輕便隨拍之路,但其實很多在網絡上有「隨拍感」的作品卻經用心佈局,用硬橋硬馬的器材帶來精細的影像。筆者在使用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時,就充分感受到它們的「實感」,經過一日拍攝,雖然二鏡確有分量,但用起上來體力仍應付有餘。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採用11 組 17 片的設計,多達 8 片特殊鏡片,可見其 1,150g 的重量其來有自。在精密的光學結構下,即使是 14mm 一端,全開 f/2.8 光圈下拍攝成像畫質依然銳利,說到變形情況,14mm 拍攝時只有十分輕微的桶狀變形,24mm 一端就近乎「零變形」!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8、1/30s、ISO 200
▲ 在光圈收至 f/8 時,天空的高光邊緣位置幾乎沒有色散,而 14mm 超廣角則有利在狹窄環境拍出建築物的氣勢。(大圖)

至於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的解像力幾乎無可挑剔,在全開光圈時的成像依然銳利,甚至可媲美頂級的定焦鏡。在手持拍攝時,亦不難感受到其防震超強大,此鏡加入 OS 光學防震系統,內置 4 級防震效能,手持拍攝時,即使用了遠低於安全快門的速度如 1/5s 仍可拍得清晰的相片,讓人十分驚喜;而使用 70mm 一端時亦不易抖震,加上有大光圈加持,在或明或暗等不同環境下都能保持成像質素。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51mm、f/8、1/400s、ISO 200
▲走到另一座建築物中的較上層位置,以中距鏡頭拍攝這座建築,可消除因透視感帶來的變形,畫面較為穩重。(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42mm、f/5.6、1/250s、ISO 100
▲留意左邊樹葉的暗部仍有不錯的層次,只有出色的鏡頭才可帶來細緻的影像及豐富的後製空間。(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4mm、f/8、1/30s、ISO 100
▲ 使用 24mm 拍攝時,已能交代大環境的格局。(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24mm、f/8、1/80s、ISO 100
▲ 同樣是 24mm,採用較緊湊的太陽傘構圖,則可表現出趣味感。相中可見,白色太陽傘不會死白,
不同程度的白色都能展示出來。(大圖)

今次實拍,筆者亦試用兩支鏡拍了一組夜景相片,測試一下其解像力。f/2.8 大光圈在拍攝夜景時相當實用,尤其在較暗的環境下,不用調高太多 ISO 亦能拍到理想的效果,未有出現鬆散情況。而在手持拍攝時,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的防震出色,使用較慢快門時仍遊刃有餘。而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在鏡頭眩光的控制表現理想,對拍攝晚上燈光時很有幫助;至於在光圈收到 f/8 後,就開始可拍到型態好看的星芒,其 9 片圓形光圈可謂功不可沒。

今次拍攝時,筆者嘗試模仿社交網絡間流行的風格調色,這類風格尤其着重豐富的色彩層次,而這兩支鏡在色彩還原上亦相當出色,為後製帶來不少便利。當然高質素的鏡頭在拍攝不同的風格亦可應付自如,是次調色只為大家權作參考。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8、5s、ISO 100
▲ 以 14mm 拍攝的天橋透視感十足,而即使是邊緣的成像只有極微的質素下降,燈光位置也沒有明顯的色散,
整體表現令人滿意。(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10、5s、ISO 100
▲ 拍攝古典類建築物時能展現出磅礡的氣勢,使用 14mm 端時沒甚麼桶狀變形。(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20mm、f/8、4s、ISO 100
▲ 使用 f/8 時就開始出現好看的星芒,個人認為即使在 24mm 焦段下畫質也很好,故在拍攝星芒時,再收細一點光圈都無問題,
這也是夜景拍攝的重要一環。(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49mm、f/11、6s、ISO 100
▲ 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幾張同一個構圖,再用軟件將車軌重疊,是常見的城市景色拍攝及修圖方法。(大圖)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14mm、f/10、3.2s、ISO 100
▲ 只要主角的臉部沒有置於畫面邊緣,超廣角視角不會為主角帶來變形問題,
反而能夠吸納更多車軌。(大圖)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24mm、f/9、8s、ISO 100
▲ 優質的鏡頭能充份發揮出相機的層次,層次為後製帶來空間。以這張相片為例,
經局部加光大廈暗部仍有豐富的細節,亦不覺得反差有不自然的感覺。(大圖)

最後筆者亦作了一點小嘗試,就是找了一串 LED 小燈串作為前景拍攝人像。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即使在全開光圈時,亦幾乎沒怎麼有色散,位置較側的主體亦沒有模糊,而 9 片圓形光圈葉片設計,亦營造出背景中圓渾的散景。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63mm、f/2.8、1/20s、ISO 1600
▲ 全開大光圈加上手持,仍可拍出清晰的相片,散景亦沒有二線性問題。(大圖)

總結
以成像質素而言,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及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Art 的表現的確無令人失望,雖然有人認為 Sigma Art 系列鏡頭普遍較重手,不過筆者帶着兩鏡拍攝了一日仍覺得重量尚在可接受的範圍。二鏡打着高解像力的旗號,在今次拍攝中確是讓筆者感受至深,可謂無負 TIPA 獎項的美名。

鏡頭規格

Sigma 14-24mm F2.8 DG HSM|Art 

  • 焦距:12-24mm
  • 視角: 84.1° - 114.2°(對角)
  • 最大光圈:f/2.8
  • 光圈葉片:9 片(圓形光圈)
  • 鏡頭群組:11 組 17 片,
    包括 3 片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
    3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及 2 片非球面鏡片
  • 最近對焦:0.26-0.28米
  • 放大倍率:0.18x
  • 濾鏡直徑:不支援
  • 尺寸:96.4 x 135.1 mm
  • 重量:1150g
  • 其他:內置遮光罩

Sigma 24-70mm F2.8 DG OS HSM | Art

  • 焦距:24-70mm
  • 視角:34.3° - 84.1° (對角)
  • 最大光圈:f2.8
  • 光圈葉片:9 片(圓形光圈)
  • 鏡頭群組:14 組 19 片、
    3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
    4 片非球面鏡片
  • 最近對焦:0.37 米
  • 放大倍率:1:4.8
  • 濾鏡直徑:82mm
  • 尺寸:88mm × 107.6mm
  • 重量:1,020g
  • 其他:附有專用遮光罩

[資料由客戶提供]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經過數年的市場價格調整,Canon RF 14-35mm F4 L USM 的售價已逐漸回落至九千元左右的水平,這使其與今年初新推出的 RF 16-28mm F2.8 IS STM 價格帶...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近年智能手錶市場競爭激烈,其中主打運動探險取向的極限型智能手錶亦不乏支持者。Amazfit 最新推出的 T-Rex 3 Pro,正是新一代極限級智能手錶的代表...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OM SYSTEM 近年以「花鳥風月」攝影哲學作為品牌的發展方向,今年 OM DAY 2025 不僅舉辦了一系列風景、旅遊及生態攝影的講座,並設有相機及鏡頭換購...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Fujifilm 的混合式即影即有相機 Instax Wide Evo 混合式即影即有相機榮獲 "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 「2025 年度最佳發明(Best Inventions of 2025...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LEGO 有不少汽車套裝,除了 Technic、Creator 系列外,還有較為兒童向的 Speed Champions 系列。最近廠方就推出此系列新作︰《回到未來》時空穿梭...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今年推出智能眼鏡 VIVE EAGLE 的 HTC,近年於手機市場僅維持推出一至兩款機型的節奏。然而,在近日於杜拜舉行的 GITEX 2025 消費電子展中,HTC 卻罕... (繼續閱讀)
1 日前
Suzuki Jimny 永遠都有新聞,這次是日本方面推出小更新!重點把 Jimny 三門版強化車內科技的便利應用,以及行車安全。Suzuki 認為可以為 Jimny 進一... (繼續閱讀)
1 日前
Leica 是殿堂級的相機品牌;而 Porter 卻是日系袋界的職人代表,當德日兩大品牌聯手,又會有甚麼化學作用呢?為慶祝 Leica I 誕生 100 周年,以及 ... (繼續閱讀)
2 日前
HONOR X 系列手機一直以擁有「金剛不壞之身」的極高耐用度而聞名,新一代的 X9d 不僅保留了這項特點,更加入了超大的 8300mAh 電池容量,定價維持 ... (繼續閱讀)
2 日前
臨近年底,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小米、vivo 及 HONOR 接連推出旗艦新機,而 OPPO 也在今日正式發表了全新 Find X9 系列。作為 OPPO 高端影像旗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