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拍攝野外生態相片,一般都要求把動物的眼睛設為對焦點。但在光線不足、動物面孔色彩單一或低反差(如:黑熊或黑猩猩),以及動物面孔輪廓深遽(如:從正面拍攝鳥或蛇)等情況下,若倚靠自動對焦功能,相機甚容易誤判對焦點。生態攝影師 Steve Perry 在這段教學影片中,向大家介紹一個小技巧,能夠精準地拍到清晰、銳利的眼睛。想拍到眼睛上的景物倒影,不再需要靠彩數!
Steve 提到,在光線不足及主體色彩反差低的前提下,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會變得不太可靠。當對焦時出現「拉風箱」(鏡頭前後來回找尋焦點)情況,其實就是個警號,對焦點位置有可能出現偏移。
▲部分動物的面孔色彩單一和低反差,若再加上光線不足,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或未能發揮應用效能。
▲從正面拍攝鳥、蛇或部分哺乳類動物,由於其鼻子或嘴較眼睛前,容易令對焦系統出現誤判。
簡單來說,為了確定相機的對焦點正正在我們選定的位置,他建議影友必須使用單點對焦,並以先構圖,再變換對焦點位置(使它覆蓋在眼睛上)的方法拍攝。最重要的一點是:拍攝一張相片,然後以手動方式轉動對焦環,令構圖輕微失焦,再重新使用自動對焦拍攝。重複此步驟多拍三數張相片,將可能出現的失誤減至最小。
▲以這類眼睛比例較小的構圖來說,重複多次拍攝的目的,是透過「大包圍」方式,讓相機選擇以不同位置作為焦點,減少錯失的機會。
Steve 強調,這個小技巧只需在自動對焦功能變得不可靠的情況下才使用。以他個人的經驗來說,大約只有 5% 的相片會用到這個方法拍攝。
▲適當運用的話,要拍到眼睛上面的影物倒影也沒有難度。圖為紅眼樹蛙,身體長度約 50 至 75mm。
有興趣的影友可到 Steve Perry 的個人網頁、Facebook 專頁和 YouTube 頻道,觀賞他的更多作品,或收看其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