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攻頂之選?Sony A9 II 用後感

文、攝:Stephen

2020 年是奧運年,而且是事隔 56 年再由東京主辦奧運。對於一眾日系相機廠商,奧運本身已經是大家 "Show Quali" 的機會,而明年更有「主場之利」,大家自然會磨刀霍霍,伺機出擊。有別過往的奧運會只有 Canon 和 Nikon 兩大傳統單反品牌對壘,今屆東京奧運將會殺出 Sony 這個「情咬金」,有望透過旗下 A9 系列全片幅無反相機對抗 "Big 2" 的高牆,在專業的運動攝影市場分一杯羹!日前 Sony 為 A9 系列推出新一代成員 A9 II,以更強的操控體驗配以最新的黑科技,不知道新機又會否成為大家在奧運前的攻頂之選呢?

提升操控體驗
Sony 開發全片幅無反相機已有 6 年,雖然好像分為 4 條不同等級的產品線(9 系、A7R 系、A7S 系及 A7 系),但是在機身設計語言上卻不是以產品定位作出分野,而是以開發時間來作出區分,故此在同期發表的全片幅相機都會有一樣的設計語言。突然殺出的 Sony A9 II 可算是廠方的全片幅無反相機的第四代產品,機身設計承襲 7 月才發表的 A7R IV 的風格,整個手柄被拉高和加厚了,指托位更富流線形和深入,機背更是完全是 A7R IV 的式樣。這種處理方式的最大好處是可以節省開發成本,令更多零部件可以共用,若 Sony 在短期內在發表 A7S 系列或 A7 系列新機,小編相信新機的樣子與現時的 A7R IV 或 A9 II 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情況與 Sony RX100 系列的做法甚為相似。當然,作為旗下的連拍王和運動攝影專機,A9 II 亦保留過往 A9 系列的精髓:機頂左方設有對焦模式和連拍模式的雙層轉盤,讓用家無需進入選單就能夠隨時調校拍攝設定。不過,下層的對焦模式轉盤就更改了鎖定鍵的位置,由 A9 年代的機頂面板最左方,整合至對焦模式轉盤內。對比 A9 的舊設計,新鎖定鍵可以做到單手解鎖,操作流程變得更為自然,無需像以往要利用雙手改動對焦模式,對於常常更改對焦模式的「搵食」攝影師,當然就十分歡迎這個小改動。

▲A9 II 大致沿用 A7R IV 的機身設計,手柄部分大幅增加面積和弧度,使手感大為提升。
▲多重選擇器較上代更大,而且表層更滿佈「菠蘿釘」,手感和反應更勝從前。至於上方的錄影鍵、AF-ON 鍵及 AEL 鍵均在外型和按鈕高度各有不同,令用家可以無需不停目視按下的是甚麼按鈕。
▲只用上 368 萬像素電子觀景器,據 Sony 表示為何不使用 A7R IV 的 576 萬像素面板,原因是 A7R IV 的高像素 EVF 不能夠合符 A9 II 連拍時的觀景器零黑屏標準。
▲曝光補償轉盤加入鎖定按鈕,避免因誤觸而更改設定。

核心規格改動輕微
或許真的暫時沒有競爭對手,對比內置最新 6.0 版本系統韌體的 A9,不少 Sony 支持者表示 A9 II 撇除改用 A7R IV 的「殼」之外,核心規格部分提升不多,令現有 A9 機主欠缺升級意慾。的確,A9 II 採用的 2,400 萬有效像素 Exmor RS 層疊式 CMOS 與 A9 一模一樣,配合 BIONZ X 影像處理器亦做到 60fps AF/AE 運算及最高 20fps 追焦連拍功能,連 693 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425 點對比度檢測自動對焦點也是兩年多前的 A9 之規格。再對比 A9A9 II 的最高可連續拍攝數目,似乎有「更怪」的事情發生,新機 A9 II 居然不升反跌(A9:362 張 Xtra Fine JPEG;A9 II:361 張 Xtra Fine JPEG)!雖然這 1 張的 JPEG 相片好像無傷大雅,但是當粉絲們要抽絲剝繭,在兩機的規格表做 A/B 比較,這疑團真是難以解釋,有點令人懷疑 Sony 是否將 A9 的潛能一下子谷得太盡,在最新韌體加持下,幾近頂死新旗艦的 A9 II

據 Sony 表示,A9 II 在核心部分確實與 A9「很似」,可是在對焦演算法和畫質上,A9 II 仍會略為比 A9 優勝,當然這丁點的差異會否導致要入手 A9 II,就很視乎用家的要求。不過經此一役,小編覺得 Sony 應該不會再為 A9 提供重大的系統韌體更新,反之簇新的 A9 II 仍有望透過日後的系統韌體更新來加入新功能。

▲兩個 SD 卡插槽終於同時支援高速的 UHS-II 格式,上方的卡槽為 Slot 1,而下方為 Slot 2,合符一般人「由上而下」的數數方式。至於 A9 II 記憶卡活門亦剔除了鎖定鍵,因為過往有用家反映記憶卡活門蓋若有輕微損毀就完全不能夠更換記憶卡拍攝。
▲機頂的 MI 多介面熱靴支援數碼音效介面,可以兼容 Sony 最新的 ECM-B1M 指向性收音咪,無需再透過 3.5mm 接線連接收音咪。 
▲A9 II 的端子活門的開合幅度更大,以便插上不同的線材,而且活門的內部亦刻有相關端子的提示,用家日後不用「頭側側」的插線了。

機械快門連拍提升至 10fps
A9 II 的 5 軸機身防震補償能力較 A9 的強,防震能力由 5 軸 5 級略為提升至 5 軸 5.5 級,與高像素機種 A7R IV 一樣。至於在連拍方面,看似 A9 和 A9 II 均擁有最高 20fps 追焦連拍,不過當使用機械快門的話,上代 A9 連拍速度會下降至 5fps,變相令 A9 用家索性捨機械快門而去,全面擁抱電子快門。至於 A9 II 的機械快門連拍終於提升至較為合理的 10fps 水平,雖然效能與電子快門的 20fps 差一大截,但是機械快門可以支援防閃爍拍攝,避免在光源複雜的室內環境連拍時,記錄到光線不均勻的影像。 

▲機頂左方轉盤維持兩層式設計,不過下層轉盤的鎖定位置就作出更改。
▲原來在 A9 的對焦模式轉盤的鎖定鍵是在機身上,難以單手控制,如今在 A9 II 內,看到對焦模式轉盤的鎖定鍵與轉盤融為一體,操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相機來自泰國的廠房製造。
▲A9 II 的耗電量較上代有輕微改善,在使用同一粒 NP-FZ100 鋰離子充電池下,A9 II 使用 LCD 下可拍攝 690 張相片(CIPA 標準),而上代 A9 則為 650 張(CIPA 標準)。若再翻查 Sony 公佈的耗電數據,A9 II 影相時的耗電量為約 2.9W(使用 LCD、FE 28-70mm F3.5-5.6 OSS 鏡頭),A9 就為約 3.0W(使用 LCD、FE 28-70mm F3.5-5.6 OSS 鏡頭)。
▲A9 II 大幅提升網絡傳輸能力,支援 1000BASE-T Ethernet。

縮短運動攝影師的工作流程
為了擁抱奧運,Sony 在 A9 II 較為著重專業攝影師在拍攝過後的處理相片流程。除了在有線網絡傳送支援更高速的 1000BASE-T Ethernet 外,無線連接亦額外加入 5GHz 頻譜,令攝影師在傳輸影像時更快和更方便。相片發佈方面,過往專業攝影師在會場拍攝好相片後,均需要在類似新聞中心的地方利用電腦揀相、為相片加入標題和描述,並以有線或無線方式將所有資料傳送至通訊社的編輯部,然後再由通訊社的後勤人員編輯和進行發佈。至於 Sony A9 II 可以省略攝影師在上述過程中間利用電腦揀相的工作,並將這個步驟交由 Sony Transfer & Tagging add-on 手機應用程式處理,屆時攝影師可以直接利用 A9 II 新增設的 Voice Memo 功能,將相片標題和描述錄製在最長 60 秒的音訊檔案內,交由 Sony Transfer & Tagging add-on 手機應用程式將有關語音轉換成為文字,藉以減少通訊社後勤人員的工作量和精簡人手。

這種新一代傳送圖片和文字的方式有望在日後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中流行起來,畢竟現時不少媒體都趕求發佈速度,攝影記者直接為相片錄下 Caption 描述當然更直接了當。可是,Sony Transfer & Tagging add-on 手機應用程式的語音轉換文字功能是以手機的系統語言作依歸,並以 Google 語音轉換文字技術來處理,準確度亦是因人而異的。而在香港這個市場,由於口語(廣東話)與書面語在用詞和文句結構方式可以是南轅北轍,故即使本地攝影師成功用 Voice Memo 錄音和轉換文字,仍然會因口語和書面語問題需要將文字再進行潤飾。

 

樣本照片

▲ISO 100、f/9、1/1000s、焦距:560mm、鏡頭:Sony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 1.4x 增距鏡
色調層次十分不俗,不過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在裝上 1.4x 增距鏡後,會發現畫面四角有明顯的邊暈問題。
▲ISO 400、f/8、1/1000s、焦距:560mm、鏡頭:Sony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 1.4x 增距鏡
相中這位健兒正在長洲東灣進行名為「風箏滑水」的水上活動,拍攝當日的風勢頗大,令健兒在滑水時有一定的速度感,而且其滑水路線會因應風向而有不確定性。當時小編用上區域自動對焦再配合 20fps 電子快門追焦連拍,拍攝的成功率很高,在 560mm 焦距下能夠輕鬆捕捉到百多米外移動中的主體。
▲ISO 800、f/8、1/800s、焦距:560mm、鏡頭:Sony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 1.4x 增距鏡
這隻蝴蝶的警覺性很高,時兒吸吮花蜜,時兒拍翼逃走,幸好 A9 II 的反應亦夠快,不然換上一般無反相機再配上超遠攝變焦鏡頭和 1.4x 增距鏡,就可能是另一種拍攝結果了。

Sony A9 II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52

Sony A9 II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641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4 小時前
Insta360 終於為 GO 3 拇指相機推出升級版本!全新 GO 3S 兼承同系的骰的外型和多元化的可玩性,大幅提升攝錄性能,正式支援 4K30p 超高清拍片,連...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HONOR 今晚發表首款小型摺疊屏幕手機 Magic V Flip,此機有 3 方面成為了世界第一,定價只是 4999 人民幣,折合為 HK$5,430 起,以摺疊屏幕手機而言...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Lomography 曾經為不同市場推出特別版相機。今年初於國內市場與 Starbucks 合作推出的 Lomo'Instant Automat x Starbucks 特別版只有 40,000 部,在...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Canon 上周推出新全片幅鏡 RF 35mm f/1.4 L VCM,由於設計是「相片及影片並重」,因此會配上主流 Canon 鏡少有的設計,例如首次用上 VCM 音圈馬達以...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攝影師 Miles Astray 以一張火烈鳥照片參加〈1839 年彩色攝影比賽〉(1839 Color Photography Awards)的「AI 照片」分組競賽。相片中的火烈鳥只見...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BMW 都有一段時間無推出高性能車款,所以當新一代 BMW M5 高性能房車傳出即將登場的消息後,車迷們立即引頸以待?從廠方釋出的預告圖揭示了最新設計...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晶片是當今科技業最重要的核心規格,無論智能手機,電動汽車與 AI 電腦運算,都要應用大量晶片。愈低納米 (nm) 技術製作的晶片,就會比愈高納米技術...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Sony 今年的旗艦機 Xperia 1 VI 冒險地應用 FHD+ 解像度屏幕,雖然硬件上看似比之前 4K 解像度屏幕手機降格,但反而製造了不少話題,這「逆向」宣傳... (繼續閱讀)
1 日前
Laowa 的 Argus 系列鏡頭以超大光圈見稱,部分全片幅鏡更有 F0.95 入光量,而品牌剛剛宣佈將 Argus 的精髓延伸至電影鏡頭,擁有不少攝錄師夢寐以求... (繼續閱讀)
1 日前
MCU(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自從《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後真的接近 Endgame,後續作品大多仆直收場。今年 7 月上映的《死侍與狼人》被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