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流行文化。現在大家拍照時,會交叉手指做出「手指愛心」,或用姆指和食指圍出愛心形狀。再早一些時候,V 字手勢橫掃全球。有日本網民從舊照片上發現,在大約 100 年前,照片的美少女都擺出「三猿」甫士,很想知道背後有沒有特別原因。
こうやって写真撮るの流行ってたんかしら。 pic.twitter.com/n4mwjAj9Dg
— 進士 素丸 (@shinjisumaru) August 5, 2020
「三猿」是指三隻猴子,分別做出「不看」、「不說」及「不聽」的動作,源自中國《論語》中所指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道理。日本栃木縣日光市東照宮神社內有「三猿」雕像,最為有名,因此有網民推測,這些舊照片都是遊客遊覽東照官時特別做出來的,以作紀念。另有網民懷疑,這些舊照片都是賣給外國人的明信片,「三猿」甫士旨在表現地方特色。
▲100 年前的美少女流行甫士是「三猿」!
有網民提出比較可信的答案:考慮到照片大約在 1890 至 1910 年期間拍攝,當時攝影還是上流社會的玩意,從裝扮估計照片中的美少女都是藝妓或舞妓,在被要求之下擺出「三猿」甫士,暗示不會將聽到和看到的事情說出去,是對待客人的一種規條。即使到現在,京都的茶屋仍然繼承此一傳統,要求藝妓必須保護客人私隱。此外,「三猿」甫士也是藝妓借來拒絕客人要求的其中一種方法。
▲(photo by shinjisumaru @Twitter)
▲(photo by 写真で見る昔の日本)
▲(photo by 写真で見る昔の日本)
▲(photo by 写真で見る昔の日本)
雖然「三猿」甫士是一個世紀前已經興起的社會文化,但一直沒有從大眾文化中消失。好幾位網民都貼出照片,展示不同時代的明星,仍然擺出「三猿」甫士,當然姿勢經過大幅變化,完全擺脫了教條味道。大家下次拍人像的時候,不妨由「三猿」甫士入手,看看能否創製新意。
▲日光市東照宮神社內的「三猿」雕像在日本國內非常聞名。(photo by RYODRA @Twitter)
▲到了近代甚至今日,「三猿」甫士還是歷久不衰,但已加入很多變化。(photo by aktmik_otochan @Twitter)
▲80 年代搖滾樂隊 Mötley Crüe(photo by tamotsucom16 @Twitter)
▲日本三人女子組合 Perfume(photo by stk_623 @Twitter)
▲女子組合 Perfume(photo by kurouu119 @Twitter)
▲安室奈美惠(photo by Finally47226946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