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索尼最強中堅︰α 蔡司 24-70mm f/2.8 實測

最近 Sony 香港宣佈中文名稱由「新力」轉為「索尼」,稱呼上正式跟大陸接軌。不過無論在聽、講、閱讀方面,不少香港影友還不太習慣,還是「直出」其英文名稱 Sony 看起來較為順眼。言歸正傳,大家都知道德國鏡頭名廠 Carl Zeiss 一早已是 Sony 的盟友,Sony 接手 KM 單反業務,順理成章推出 Carl Zeiss 頂級鏡頭,定位更在傳統 G 系高級鏡頭之上。08 年推出的這支 α 蔡司鏡頭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更是首支配備 SSM 的 Sony Carl Zeiss 鏡頭,可謂集合優異的光學傳統與高科技於一身。究竟這支α 蔡司鏡頭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 真正實力如何?且看我們為大家準備的詳細測試﹗


為全片幅舖路

α 蔡司 24-70mm f/2.8 發表的時間為 2008 年初,當時 Canon 已經擁有非常成熟的全片幅 DSLR 生產技術,而 Nikon 首部全片幅 DSLR D3 亦剛剛推出市面。當時接手 KM 單反業務剛兩年的 Sony,才剛剛推出 DSLR-A100 的後繼機、第二台 APS-C 片幅的 DSLR-A200,進度稱不上快。不過繼承 Minolta 單反技術的 Sony,本身亦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感光元件生產商,加上 Carl Zeiss 鏡頭的全面配合,無論在機械、電子、光學方面都有一定優勢,實力當然不容忽視。Sony 發表 α 蔡司鏡頭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便是為 08 年尾推出、首部像素達 24.6 百萬的全片幅單反 DSLR-A900 埋下伏筆。

只有 DSLR-A900 才能測試出 α 蔡司 24-70mm f/2.8 的真正實力。 KM 年代的 AF 28-75mm F2.8 D


環看現時 Canon、Nikon、Sony 的 DSLR 策略,都是 APS-C 片幅與 Full Frame 全片幅並行,兩個片幅系統都有不同級數的專用鏡頭。Canon 及 Nikon 都有為 APS-C 片幅推出大光圈標準鏡頭,反觀 Sony 在這方面就沒有固執跟從,旗下的 APS-C 專用旗艦級標準鏡 α 蔡司鏡頭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就以較輕巧的重量以及高畫質作招徠。在全片幅大光圈標準鏡方面,Canon 的 EF 24-70mm f2.8L USM 以及 Nikon 的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都是推出不久的新品,設計上已完全對應 DSLR 系統作出優化,要用 Konica Minolta 年代的 AF 28-75mm F2.8 D 硬撼,看來並不可行。要在全片幅市場上與 Canon、Nikon 硬碰,α 蔡司 24-70mm f/2.8 可說是必行的一著。

α 蔡司 24-70mm f/2.8 是一枚全片幅的鏡頭,不過在推出初期,Sony 只有 DSLR-A350、DSLR-A700 等 APS-C 片幅單反,不能反映此鏡的真正實力。只有使用全片幅的 DSLR-A900,才可以看到此鏡的畫面邊緣畫質,同時亦只有 DSLR-A900 的 24.6 百萬像素才可看真此鏡的超高解像力。

首支 SSM Carl Zeiss 鏡頭

在外觀方面,α 蔡司 24-70mm f/2.8 採用 Carl Zeiss 鏡頭的一貫設計風格,鏡頭採用直身平滑的全黑塗料處理,加上鏡側的藍色 Zeiss 標誌,很容易就感受到這頂級鏡頭的專業味道。鏡頭的長度比 Canon、Nikon 同級鏡頭略短,比起最長的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更短了超過 2cm。雖然如此,此鏡卻是三支同級鏡頭中最重的,事關此鏡用上 13 組共 17 片鏡片,鏡片數量亦是三支同級中最多,當中包括兩片非球面以及兩片低色散鏡片,令此鏡重量達到 955 g,可說是份量十足,一貫 Carl Zeiss 鏡頭特色。

在 Zeiss 標誌旁,大家可以發現 AF/MF 切換掣,令大家可以在鏡頭上直接選用 MF 對焦。環形的切換掣中間還有一個 AF 暫停掣,這功能常見於專業長鏡,在標準鏡中可謂十分少見。不過由於 AF/MF 切換掣的著力點設計十分細小,而且撥動的力度也不輕,使用時用指甲來撥動會方便些,建議還是用回普通的上、下推拉式設計會較好。由於鏡頭採用了 SSM 超聲波馬達驅動對焦,配合 DSLR-A900 的中央雙十字對焦感應器,對焦過程非常快而順暢。

AF/MF 切換掣 最近對焦距離為 0.34 米

Canon、Nikon 同級鏡頭,在變焦時鏡頭的長度會跟著轉變,而且鏡頭的長短亦不是跟焦距成正比,Canon EF 24-70mm f2.8L USM 甚至是正反比,鏡頭在最廣角時,鏡頭會伸到最長,以配合安裝在鏡筒上的特長花瓣形遮光罩使用。Sony 這支 α 蔡司 24-70mm f/2.8 的設計就傳統得多,鏡頭最短時是最廣角,Zoom 到最遠時就變成最長。鏡頭附送的花瓣形遮光罩就直接安裝在鏡頭的最前方,並不像 Canon、Nikon 同級鏡般安裝在鏡筒之上。另一方面,全時間手動對焦、內對焦設計等,在這個級別的原廠鏡頭中可謂已是必然的了。鏡頭採用大光圈變焦鏡常用的 77mm 濾鏡口徑,如果大家買了一片 CPL 供此鏡頭使用,也可以用到同廠的 α 蔡司鏡頭 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 及 70-200mm F2.8 G 之上。DSLR-A900 機身有防水設計,不過 α 蔡司 24-70mm f/2.8 就沒有採用相應設計,在下雨天時就得小心使用。

鏡頭在 70mm 焦距時會伸到最長 花瓣形遮光罩安裝在鏡頭前端


Carl Zeiss T* 鍍膜

針對 DSLR 感光元件較為反光的特性,各廠最新開發的鏡頭都在鍍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以減少在逆光下出現鬼影的問題,在頂級鏡頭中就更加如是。例如 Nikon 鏡頭便加上 Nano Crystal 鍍膜、Canon 鏡頭就有 SWC 鍍膜,連副廠 Sigma 亦於早年一口氣為大部分全片幅對應鏡頭加上 DG 鍍膜。說到鬥 Coating,Sony 在這時可能不禁暗暗偷笑,事關 Carl Zeiss 鏡頭早已掌握頂級的 T* 鍍膜技術,這個 T* 鍍膜可說是 Carl Zeiss 鏡頭及濾鏡的一張皇牌。在晚上全開光圈在時代廣場拍攝,畫面中的超強射燈也沒有令相片出現明顯的鬼影。當然,假如光線從太側角度射進來,仍然會令鏡頭出現光斑,不過這是沒有加上遮光罩的問題,與鏡頭的鍍膜無關。


全開光圈拍攝

T* 鍍膜呈現出紫、綠色反光 由於使用 SSM 對焦,因此接環上就沒有了機身馬達對焦的轉杆接口。


前文提到此鏡用上 13 組共 17 片鏡片,當中有兩片非球面及兩片低色散鏡片,將色散、像差等問題盡量減少。在高質素鏡片幫助下,色散問題雖非完全消失,不過「紫邊」情況已屬於相當輕微。鏡頭所帶來的銳利感更是值得一讚,收細至 f/4 光圈時已可令解像度明顯提升,當收至 f/8 光圈時,畫面邊緣的清晰度已可提升至最高,可以將 DSLR-A900 的全片幅超高解像度用盡。鏡頭採用了九片的圓形光圈葉片,令散焦部分的光點形狀更圓,即使是在邊緣部分的散景圓點亦沒有出現變形,效果十分理想。


焦外成像測試

暗角測試

f/2.8 f/4
f/5.6 f/8


變形測試


24mm


70mm

解像度測試(50mm)

f/2.8(中央) ori f/2.8(邊緣)
f/4(中央) ori f/4(邊緣)
f/5.6(中央) ori f/5.6(邊緣)
f/8(中央) ori f/8(邊緣)


樣本相片(DSLR-A900)

ISO 100、f/8、1/100s (ori) ISO 100、f/8、1/100s (ori)
ISO 100、f/5.6、1/25s (ori) ISO 200、f/4、1/40s (ori)


總結

經過這個測試後,相信大家對於 α 蔡司 24-70mm f/2.8 的實力已有一定了解。用得 DSLR-A900 的用家,不使用這支影像質素優異的 α 蔡司 24-70mm f/2.8 可謂十分浪費。事實上,此鏡配合 DSLR-A900 測試時,在解像方面的表現仍「大把在手」,絕對有能力配合日後推出的更高像素機種使用。SSM 超聲波對焦配合 α 單反的機身防震,令大家使用此鏡頭時更容易拍出優質的相片。較為有點美中不足的是鏡頭沒有防水防塵設計,雖然外界對 Carl Zeiss 鏡頭的耐用程度一向沒有懷疑,不過對於職業攝影師來說,全天侯設計用起上來還是會較安心。

α 蔡司 24-70mm f/2.8 詳細規格︰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369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Leica 一向不止造相機,亦擅長推出一系列「有 Leica logo,但未必有快門掣」的精品。近日品牌再度出招,正式發表 9 款黑色皮革小配件系列,定價介...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NVIDIA 宣布以 10 億美元(約 78 億港元)入股電信巨頭 Nokia,NVIDIA CEO 黃仁勳看準 6G 契機,推動 AI 及電信網絡深度結合,掀起全球網路新革命。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DJI 正式推出第二代 Neo 系列掌心無人機 Neo 2,新機延續上代「掌上 Vlog 無人機」概念,以「會飛的跟拍攝影師」自居。雖然機身重量由上代的 135g ...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Sony 今日於為旗下的高階無反相機 A1 II 和 A9 III 推出最新韌體,版本同為 Ver.4.0。作為「齊頭」的重大升級版本,今次 Sony 為兩機引入「即時辨...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本篇作品全是 Ricoh GR4 所拍攝,檔案只有變更大小方便上傳,相片沒有任何後制。 (繼續閱讀)
1 日前
曾在 Goodwood 速度嘉年華以 Super EV 概念車之姿驚豔全場的 Honda,今日於日本移動展(Japan Mobility Show)正式發表其進化版本:Super-One Prot... (繼續閱讀)
1 日前
vivo 迅速將兩款備受期待的旗艦機型 X300 與 X300 Pro 引進香港市場,定價由港幣 7,998 元起,引發廣泛關注。這兩款新機不僅在硬件規格上採用高端配... (繼續閱讀)
1 日前
HONOR 在平價手機市場持續擴充產品陣容,近日正式推出兩款新機:HONOR 400 Smart 與 HONOR X7d,以千元價格帶為目標,為用戶帶來豐富的 AI 互動體驗。 (繼續閱讀)
1 日前
藍牙 6 (Bluetooth 6) 於 2025 年初正式公布,趁著昨日 Apple 公佈的 iPhone 17、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 及 iPhone 17 Pro Max 均支援藍牙 6... (繼續閱讀)
1 日前
機械人技術常被視為比 AI 更為前瞻的科技領域,而近期 1X 科技宣布將於 2026 年推出全球首款家用機械人 NEO,無疑是一款突破框架的創新產品。NEO 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