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生態強攝,Canon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詳測

文、攝:Alex

對遠攝鏡來說,焦距「一吋長、一吋強」,但隨之而來的重量增加,卻往往降低機動性。想要遠攝力還是輕便,似乎是條頗傷腦筋的選擇題。作為 Canon 用家,若喜愛生態、運動或風景攝影的話,在單反年代的必然選擇是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但踏入無反年代之後,Canon 很快便發表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其目標似乎不單要用家換鏡,更要連機身也一齊升級。


▲Canon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超遠攝變焦鏡

遠攝端焦距擴展 100mm 
這兩支超遠攝變焦鏡有很多相同之處,官方亦明言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以下簡稱 RF 100-500mm)是基於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以下簡稱 EF 100-400mm)為藍本,並因 RF 接環的大口徑而使新鏡的遠攝端焦距擴展至 500mm。雖然在 500mm 之下,最大光圈只有 f/7.1,但基於無反相機的先天優勢,在細光圈之下進行自動對焦,至今並未發現有大問題。更重要的是,RF 100-500mm 變焦倍數雖然更高,但重量還要比 EF 100-400mm 為輕(1,370g vs 1,570g,不連三腳架環),單看規格已經「贏在起跑線」。


▲Canon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以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為藍本,重量更輕,只有 1,370g。


▲ISO 400、f/7.1、1/3,200s、500mm
雖然在 500mm 焦距之下最大光圈只有 f/7.1,但成像依然銳利紮實,對焦反應靈敏。(註:照片經過裁切,點擊照片可看原相。)

除了焦距接近之外,RF 100-500mm 還承襲 EF 100-400mm 另一特色:鏡身上除了包上黑色塑料的變焦環(近鏡頭前端,較粗)及對焦環(在控制鈕旁,較幼)之外,在變焦環後方還有一個白色、闊度約 1cm 的阻力調校環,其旋轉行程只有 1.5 吋(4cm)左右,作用是調教變焦環的鬆緊度,校至最緊度數亦有鎖定鈕的功效。


▲阻力調校環旋轉行程只有 1.5 吋(4cm)左右,可調校變焦環的鬆緊,亦有鎖定鈕的功效。

另一方面,鏡頭近末端亦設有控制環,用家可通過機身自定其功能,例如調校曝光補償或光圈等。至於常見的功能開關,包括:對焦距離限制器、對焦模式、防震系統開關以及防震模式,均集中在鏡身的左側。


▲用家可通過機身自定控制環(白色,菱形花紋)功能。接環周邊加上塑膠圈,防止滲水。


▲ISO 1,600、f/5.6、1/800s、300mm
近攝突顯鏡頭營造淺景深的強大能力。黑領椋鳥的嘴尖與後頸位置已明顯不在合焦範圍。(註:照片經過裁切,點擊照片可看原相。)

平衡感良好
RF 100-500mm 採用外變焦與內對焦設計,變焦時鏡身會伸長約 89mm,若再加上長約 77mm 的遮光罩,鏡頭整體長度增加約四分三;對焦時鏡身長度不變,也不會旋轉。鏡頭重心分布仍算平均,沒有過分集中在鏡頭前端位置。此外,由於鏡頭前組(變焦時會伸出來)有一定重量,建議不使用時,應使用上文提到的阻力調校環,將鏡頭鎖緊,避免鏡頭朝下時,前組部分因重力而自動滑出來。


▲變焦至 500mm 焦距,鏡頭伸長約 89mm,若再加上長約 77mm 的遮光罩,鏡頭整體長度增加約四分三。


▲遮光罩設有安裝鎖(小按鈕)及活動小窗,前者可防止遮光罩意外脫落,後者則方便用家不需脫下遮光罩也能調校偏光鏡等器材。


▲ISO 1,000、f/7.1、1/5,000s、500mm
藉著強大的空間壓縮效應,背景的高樓大廈彷彿建在郵輪碼頭旁邊。

直徑濾鏡僅需 77mm
雖然此鏡使用 77mm 直徑濾鏡(跟 EF 100-400mm 相同),以超遠攝鏡來說並不算大,但留意變焦環的直徑超過 90mm,比較粗大,而且由 100mm 轉至 500mm,旋轉行程大約有 120°。小編自覺要張開手指,稍用點力才能抓得實變焦環,想用得較就手便要好好利用阻力調校環調節鬆緊。


▲ISO 1,000、f/7.1、1/400s、500mm
主體距離相機約 3 米,花瓣、花萼及花蕊上的各項細節都非常清晰、豐富。(註:照片經過裁切,點擊照片可看原相。)


▲鏡頭使用 77mm 直徑濾鏡。從正面看可見到自由浮動的防震鏡片組件(中央小鏡片)。


▲鏡頭在日本製造。


▲腳架座也在日本製造。

下一頁為解像力及散景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自 Meta 推出 Meta Wayfarer Smart Glasses 掀起智能眼鏡熱潮以來,香港市場一直受限於平行進口導致功能與軟件支援不完善。不過近期 Rokid 正式宣佈...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德國電影設備巨頭 ARRI 近期陷入動盪局面,一方面推出全新 Alexa 35 Xtreme 電影攝影機展現技術實力,另一方面卻傳出可能出售股權的消息,引發業界...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備受矚目的史上最薄 iPhone 機型 ─ iPhone 17 Air,預計將於今年 9 月正式亮相。最新流出的外型與規格資訊,讓消費者在發表前能先睹為快這款產品的...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國際權威攝影評測機構 DxOMark 最新公布 HUAWEI Pura 80 Ultra 的測試結果,這款旗艦手機以總分 175 分的優異表現榮登榜首...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根據日本網站 asobinet 最新曝光的專利文件顯示,Fujifilm 於 2024 年 1 月 30 日提交了兩款廣角鏡頭專利申請(公開編號 P2025117248,公開日期 202...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Kodak 曾經是影像界的「金漆招牌」,不論你是否用菲林,相信都對那個黃底紅字的 Logo 有點印象。不過,這位超過 130 歲的「老江湖」最近又傳來壞消... (繼續閱讀)
23 小時前
BYD 近日推出全新純電 SUV ATTO 2,定位介於 Dolphin 和 ATTO 3 之間,以其親民價格和家庭導向的設定,在香港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這部定價 HK$169... (繼續閱讀)
1 日前
這個世界有些東西就是天生不夾,例如奶奶與新抱,牛歡喜與荷蘭豆,以及一煇與獅子座。這樣一個組合,Bandai 竟勇敢地推出「聖鬥士聖衣神話 EX」系... (繼續閱讀)
1 日前
八達通今日正式宣佈,Android 版本八達通 App 將支援實體卡轉換功能,使用者可將現有的實體八達通卡轉換為虛擬版本。為深入了解這項新服務,我們特... (繼續閱讀)
1 日前
如同眾多中國科技品牌,小米的產品線同樣區分為中國版與國際版。近日一款小米平板電腦通過了阿聯酋電信監管機構 TDRA 的認證,據傳這款平板將搭載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