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迎難而上:Sigma 更新開發全片幅 Foveon X3 感光元件狀況

文:Owen

Sigma 在兩年前曾經表示使用全片幅 Foveon X3 全片幅感光元件的相機之上市計劃遇到很大的阻滯,公司的行政總裁山木和人(Kazuto Yamaki)曾經表示將技術轉讓給感光元件製造商時出現問題,結果需要放棄當時的設計,由零開始重新設計感光元件。在日前 Sigma 為 Fujifilm X-mount 相機用家帶來多支定焦鏡頭後,同日 Sigma 亦表示 Foveon X3 全片幅感光元件的開發已經得到重大進展,不過要將其商品化,山木和人坦言仍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山木和人透露研發中的全片幅 Foveon X3 感光元件之規格不會改變,仍舊是 1:1:1 三原色比例,三層結構各自擁有 6,000 萬像素。由於三層感色層設計可以在每個像素都記錄紅綠藍三原色,故對比傳統使用 Bayer 色彩濾鏡陣列的感光元件可以記錄更多的色彩資訊,相對傳統 6,000 萬像素感光元件,Foveon X3 會比 Bayer 色彩濾鏡陣列設計的擁有更高的解像力表現。

現時 Sigma 將 Foveon X3 感光元件的開發工作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新的三層結構進行重新設計,並透過電腦模擬技術確認感光元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設計預期。
第二階段:使用像素尺寸一樣,但總像素較少的小型感光元件(相對全片幅)進行原型評估,以驗證感光元件在實際拍攝時的影像性能。
第三階段:使用總像素與設計預期一樣的全片幅感光元件作為最後原型評估,當中的測試更包括與類比/數碼轉換器配合使用,而這個最後原型產品,將會是 Foveon X3 全片幅感光元件進行大規模量產前的一個重要階段。

山木和人指出,現時他們的全片幅 Foveon X3 感光元件的開發進度屬處於第二階段,並會根據在這個階段的評估結果,再決定是否進入第三階段,抑或是再在第二階段重新製作原型。即使有幸進入第三階段,Sigma 亦會將這階段的研究和測試結果和感光元件製造商交流,藉以決定是否量產全片幅 Foveon X3 感光元件。

Foveon X3 感光元件的開發工作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用了大約兩年時間,似乎要等到使用 Foveon X3 全片幅感光元件的 L-mount 相機「出世」,隨時可能要 2024 年至 2025 年出現,屆時市場上會否已經有 1 億像素 Bayer 色彩濾鏡陣列的全片幅感光元件相機呢?

最新消息
7 小時前
一名來自中國的攝影師日前在西班牙巴塞隆拿為新人拍攝婚照期間,當街制服疑似賊人,其「中國功夫」和英勇表現更被路人拍下,並在網絡瘋傳,贏得英雄...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跌咗相機的第一個本能反應當然是盡快執番,不過有時亦要因時制宜,否則隨時會釀成悲劇。印尼東加里曼丹近日發生一起潛水意外。一名來自中國的 30 歲...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Apple 在母親節前發布了兩支短片,分別為劇情片《Last Scene》與紀錄式短片《送給媽媽的禮物》,展示 iPhone 16 Pro 與 Vision Pro 的影像應用能力。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Bentley 會在 5 月 8 日至 11 日,在西九龍圓方展出全新 V8 混合動力 Flying Spur Mulliner,以及 GT Speed First Edition 及 Bentayga S Black Ed... (繼續閱讀)
1 日前
Jomo Audio 去年推出性價比超高的 Nautilus 耳機,今次推出的木殼耳機 Serenity,相信都令人非常期待。究竟它以 HK$12,800 的售價,能有什麼更驚豔... (繼續閱讀)
1 日前
Panasonic 日前在其官方 YouTube 頻道預告直播頁面,將於香港時間 5 月 13 日晚上 10 時(英國夏令時間下午 3 時)進行 Lumix 新品發佈。預告畫面沒... (繼續閱讀)
1 日前
Leica 自 1970 年代開始,將部分相機以名為「Safari 版」型號推出,並採用特殊的橄欖綠色配色,數十年來深受 Leica 粉絲支持。而 Leica 剛剛宣布為... (繼續閱讀)
1 日前
Toyota 有很多新車傳聞,其中經典車款 Celica 復活的消息近日有更新!繼副總裁中嶋裕樹公開確認 Celica 將回歸後,Toyota 近日在巴西註冊了「GR Ce... (繼續閱讀)
2 日前
Nothing 去年推出面向大眾市場的 CMF 系列,一口氣帶來智能手錶、耳機與智能手機等產品。今年 Nothing 推出小改款,帶來 CMF Phone 2 Pro 與較低階...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將於 5 月 13 日舉辦線上發佈會,正式公開新一代旗艦 Xperia 1 VII。官方預熱影片雖著重強調 Alpha 無反相機技術的導入,但眼尖的海外媒體發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