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激抵玩微距鏡︰Sony DT 30mm F2.8 Macro SAM 實測

買一支能夠提供 1:1 放大率的微距鏡頭,一般來說都得花上三數千元。不過世事無絕對,現在竟然有廠商推出售價只是千多元的微距鏡頭,說的正是這支 Sony 最近推出 DT 30mm F2.8 Macro SAM。預算有限的用家,除了 Kit 鏡、50mm f/1.8 及 70-300mm f/4-5.6 這「入門三寶」之外,現在又有多一個新選擇了。

可作標準定焦鏡

如果閣下是 Sony 單反用家,而又打算以有限預算買一支定焦鏡,較早前就只有 DT 50mm F1.8 SAM 這一個選擇。不過 Sony DT 30mm F2.8 Macro SAM 出現後,實在令不少用家感到難以抉擇,事關兩者價錢相差不遠,一支有較大光圈,一支有正式微距功能,實在是魚如熊掌。在焦距方面,由於 DT 30mm F2.8 Macro SAM 只支援 APS-C 片幅,換算後的等效焦距為 45mm,大約相當於標準鏡的 50mm,比起 DT 50mm F1.8 SAM 的 75mm 等效焦距更接近「標準」﹗因此如果大家買了這支鏡頭,除了可作微距鏡,還可充當標準鏡用來拍攝一些 Snap Shot。

不過身為一支正式的微距鏡頭,DT 30mm F2.8 Macro SAM 還是跟一般定焦鏡頭有點分別。除了光圈較細之外(不過相對於 Kit 鏡,f/2.8 已經算是大光圈了),微距鏡的對焦行程也較長,而且在光學結構上,也將解像度最佳的部分留給對焦最近距離的一段,在拍攝遠景時的解像力反而不及近景。


鏡頭在對焦近距離物件時會伸長


與 DT 18-55mm f/3.5-5.6 套裝鏡頭尺寸比較

輕、細、平

以目前的標準來說,一支正式的微距鏡頭起碼要有 1:1 的放大率,即是鏡頭在感光元件產生的成像大小跟實際物件的尺寸是一樣的。市面上亦都有一些有「微距」標示的變焦鏡頭,不過這只代表這些鏡頭的對焦距離比普通同級鏡頭可以近一點,實際上可能只有 1:3 至 1:4 的放大率,跟正式的微距鏡頭還有一段距離。

以微距鏡來說,由於 DT 30mm F2.8 Macro SAM 的焦距十分短,這令鏡頭可以設計得更小巧,以 70(直徑)x 45(長度)mm 的尺寸,跟一支 DT 50mm F1.8 SAM 一模一樣。至於在重量方面,此鏡亦只有約 150 克,比 DT 50mm F1.8 SAM 還要輕 20 克,攜帶上十分方便。而吸引之處是,DT 30mm F2.8 Macro SAM 的定價只是千多元,以原廠鏡頭來說真的便宜得無話可說﹗

塑膠接環 AF/MF 切換掣
採用 49mm 濾鏡 7 片光圈葉


12.9 cm 對焦距離

由於定價只是千多元,鏡頭的用料即使塑膠感較強也可以接受。不過好在鏡頭仍然用上 7 片光圈葉片,在散景方面效果不俗。鏡頭內置了新型的 SAM(Smooth Autofocus Motor)對焦馬達,令行程較長的微距鏡頭亦有不錯的對焦速度。不過對焦聲音卻相當吵耳而且粗糙,幸好這類短焦距微距鏡一般不會用來拍攝蝴蝶、昆蟲,聲浪影響還不算太大。

由於在微距鏡中屬於短焦距,因此此鏡的對焦距離十分之短,最近僅為 12.9 cm。這個距離不是指鏡頭前端與主體之間的距離,而是指感光元件與主體的距離。實際上在最近對焦時,鏡頭的前端已差不多碰到主體了。由於鏡頭與主體的空間少,因此在拍攝時就得留意不要讓相機擋著光線。用原廠的 HVL-MT24AM 微距閃燈或 HVL-RLAM 環形燈都可解決問題,不過價錢方面就比鏡頭本身更昂貴。至於在成像方面,以這個價位來說,解像力可說交足功課,金屬高光位的紫邊現像亦不算嚴重,只不過在全開光圈時會有稍明顯的四角失光現象。當然,影像的反差以及色彩表現還有可以改善的空間,不過以千多元售價來說,這支微距鏡的性價比已達相當高的水平。

解像度測試

f/2.8 中央 (ori) f/2.8 邊緣
f/4 中央 (ori) f/4 邊緣
f/5.6 中央 (ori) f/5.6 邊緣
f/8 中央 (ori) f/8 邊緣

樣本照片

f/4、1/40s、ISO 400 (ori) f/3.5、1/60s、ISO 400 (ori)
f/4、1/50s、ISO 800 (ori) f/4.5、1/25s、ISO 400 (ori)


總結

一支原廠微距鏡頭能夠以如此便宜的價錢出售,Sony 在照顧入門用家方面可說相當周到,即使是入門用家亦都可以輕易享受微距拍攝的樂趣。雖然,DT 30mm F2.8 Macro SAM 無論在造工以至成像方面都稱不上有頂級水準,不過以這個價錢來說,性價比卻是十分之高。可以肯定地說,假如貨源充足,這支鏡頭一定會成為 Sony 其中一支最熱賣鏡頭。

Sony DT 30mm F2.8 Macro SAM 詳細規格︰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487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Insta360 於昨日無預警釋出一段短片預告,展示其全新航拍機品牌 Antigravity 的強大性能,並宣佈將於香港時間8月14日晚上九時正正式發佈這款備受期...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近日網路傳出 Sigma 即將推出多款大光圈鏡頭的消息,包括 200mm F2.0、APS-C 格式的 12mm F1.4 以及第二代 35mm F1.2。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被...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近年智能眼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大科技品牌紛紛搶佔先機。HTC 作為 VR 領域的領導品牌,今日正式發表首款智能眼鏡產品 HTC VIVE EAGLE,標榜台灣...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對於許多手機愛好者而言,相較於當今千篇一律的全螢幕智慧型手機,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時代的產品設計反而更具特色。近日 Samsung 流出一款...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今年 2025 高級視聽展相當精彩,不少品牌都將開發經年的旗艦級耳機推出。我們亦留意到耳機單元設計、耳機線材選擇、定製耳機市場萎縮及傳統耳機品牌...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近日英國迎來今年第三次熱浪,雖然最高氣溫仍未衝破 2022 年 7 月 19 日的攝氏 40.3 度記錄,但是今年英國雨量又出奇地偏少,降雨量創下自 1976 年...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Peak Design 平時出新色,就相當低調,不過品牌剛剛破例,一口氣推出 Ocean、Eclipse、Kelp、Ibis 四種全新配色,涵蓋背囊、單肩袋、小包、相機帶、...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Tesla Model Y 長軸版(Model Y L)官宣會在中國推出後,便一直有指這款 6 座車型會到歐美等到市場。雖然 Tesla 至今依然沉默,可是行動最實際,Mo... (繼續閱讀)
1 日前
自 Meta 推出 Meta Wayfarer Smart Glasses 掀起智能眼鏡熱潮以來,香港市場一直受限於平行進口導致功能與軟件支援不完善。不過近期 Rokid 正式宣佈... (繼續閱讀)
1 日前
德國電影設備巨頭 ARRI 近期陷入動盪局面,一方面推出全新 Alexa 35 Xtreme 電影攝影機展現技術實力,另一方面卻傳出可能出售股權的消息,引發業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