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行或拍風景,最理想當然是帶支天涯鏡,例如 Nikon Nikkor Z 24-200mm F4-6.3 VR,無論面對「大景」還是想拍特寫,一支鏡就足夠應付,既省下換鏡的工夫,行裝也可以輕便一點。不過風景相始終視角越大,震撼力越大,所以攝影導師 Nigel Danson 早前拍日出,還多帶支 NIKKOR Z 14-30mm F4 S 超廣角變焦鏡傍身。
廣角以及超廣角鏡視角雖寬闊,可以包攬很多景物,但稍一不留神,很容易就會將過多的元素擠進構圖內,結果就是分散觀賞者的注意力,令照片感覺欠缺焦點。不要以為只有攝影初哥才會犯這個錯,即使身為攝影導師的 Danson,在這次外拍時也犯了同一毛病。
▲Danson 使用廣角鏡拍風景,偶爾也會犯上小毛病。
上面這張廣角照片好像拍得不過不失,但要改進的話,其實也有好些地方值得注意。Danson 個人就認為,照片最大的缺點在於左下角一大片的草坪,質感單一,內容乏味,他還以「Dead space」一詞來形容它。如果以後製方式作出補救的話,可以將照片(原相為 3:2 片幅)裁成 16:9 片幅或方形片幅,目的都是將那片「無用的空間」盡量減少,讓觀賞者的視線再次集中在其他有趣的地方上。
▲補救方法之一是將照片裁切成 16:9 片幅,讓照片帶一點全景相的味道。
▲也可以裁切成方形片幅,但照片的焦點就變成了小沙灘。
若然有機會重拍一次,他會嘗試將拍攝位置移前一點,再靠近點草坪上的石頭,希望能找出一些引導線或更有趣的地方。在構圖大致不變的前提下,將拍攝位置向右移可能也是一個好方法,但現場的右邊就是懸崖,所以今次不可行。
▲Danson 還舉出其他例子,示範如何令乏味的草地變得有趣。例如這張照片便利用了不同的光暗變化。
▲這張照片利用不同的光暗變化之餘,還利用了野草的不同質感來增加層次感。
▲Danson 也有失手的時刻。例如前景中的草地便很乏味,亦久缺光線變化。
除了使用 NIKKOR Z 14-30mm F4 S 超廣角變焦鏡以外,Danson 有支 Nikon Nikkor Z 24-200mm F4-6.3 VR 天涯鏡在手,在這樣的場景下,即使要拍遠方小島上狹縫中的太陽,還是天際邊上的一朵彩雲都很方便。在影片的下半段,Danson 轉移陣地走到海灘,以長焦距特寫不同位置的海浪。想知道多一點長焦距的拍攝技巧,影友就要收看影片的完整內容。
▲利用天涯鏡的長焦距,很容易就可以特寫天際邊的岬角與彩雲。
▲天涯鏡的長焦距也適合特寫海浪的不同姿態。
▲Danson 特別提醒影友,想拍出粒粒水花的質感,就要注意快門速度要夠高。
影友如對 Nikkor Z 24-200mm F4-6.3 VR 及 NIKKOR Z 14-30mm F4 S 有興趣的,可到 Nikon 香港官網了解更多詳情。
了解更多 Nikkor Z 24-200mm F4-6.3 VR 的詳情:https://www.nikon.com.hk/zh/nikkor-z-24-200mm-f-4-6-3-vr
了解更多 NIKKOR Z 14-30mm F4 S 的詳情:https://www.nikon.com.hk/zh/nikkor-z-14-30mm-f-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