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以一敵三!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評測

評測 Sigma 24-70mm F2.8 大三元 標準變焦鏡

文:Alex
攝:Alex、Brian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每當提到副廠鏡,用家總會想起原廠的對應產品,想知道「平左幾多?畫質相差幾遠?」Sigma 最新推出的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很明顯就是對應 Sony FE 24-70mm F2.8 GM II 的產品。本來有「大師鏡」這樣一個對手已經不好應付,然而 Sony 今次「不講武德」,還多帶兩個「小弟」FE 24-50mm F2.8 GFE 20-70mm F4 G 上場,看來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今次要跟 Sony 來一場硬仗。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的重量較上代減近 10% 至 735g。


▲第二代新增實體光圈環,而 AF/MF 及無段光圈切換鍵均保留。

第一代 Sigma 24-70mm F2.8 DG DN | Art(HK$9,000)在 2019 年底登場,不足 5 年便更新,時間上算是適中。至於 Sony FE 24-70mm F2.8 GM II(HK$17,990)則是 2022 年初推出,售價上與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HK$9,700)有明顯差距。


▲f/2.8、1/640s、ISO 250、24mm
白底黑字的「大埔墟火車站」既銳利又立體,對上的立體壁畫亦有豐富的細節。

原廠推出平價高階鏡攬客
也許 Sony 也心中有數,感到 FE 24-70mm F2.8 GM II 的入手門檻高,所以在近年先後推出 FE 20-70mm F4 G(HK$9,290)和 FE 24-50mm F2.8 G(HK$8,990)。雖然這兩支 G 鏡與正宗大三元「大師鏡」相比會有一些缺失的地方,但在售價較親民的前提下,也吸引到一定的捧場客,特別是有「原廠情意結」的朋友。


▲f/2.8、1/160s、ISO 200、24mm
木製的「武鎮山河」牌匾看到木的質感與即將脫落的油漆的細節。旁邊的毛筆字也見到不少精細的筆觸。

Sony 第二代標準變焦大三元以更佳畫質和更輕便為最大賣點,在主要規格上與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的差異,大家可參考下表:

規格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Sony
FE 24-70mm F2.8
GM II
焦距 24-70mm
最大光圈 f/2.8
鏡頭結構

15 組 19 片
(包括 6 片 FLD 螢級特低色散鏡片、2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
5 片非球面鏡片)

15 組 20 片
(包括 2 片 ED 低色散鏡片、
2 片 XA 極致非球面鏡片、
2 片 Super ED 超級低色散鏡片及 3 片非球面鏡片)
變焦系統 外變焦
最近對焦距離 0.17m - 0.34m 0.21m - 0.3m
最高放大率 0.37x 0.32x
濾鏡尺寸 82mm
光圈葉片數 11 片
無段式光圈環
防塵防水滴
尺寸 87.8 x 122.2mm* 87.8 x 119.9mm
重量 735g* 695g
  *註: Sony E-mount 版本

 

論鏡身尺寸,Sigma 與 Sony 只有細微差異,而重量上的分別則較大,Sigma 比 Sony 重多 40g。不過連機身一起拿上手,手感上兩者很接近,一時間可能說不出分別。兩鏡為了減輕重量,都採用外變焦設計,並設有變焦環鎖,將焦距鎖定在 24mm。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由 24mm 變焦至 70mm,變焦環需轉動約 60°,同時鏡身會伸長約 34mm。值得一提的是,新鏡的變焦環鎖將鏡頭鎖定在 24mm 後,只要稍用力扭轉變焦環就能解鎖,非常方便 


▲變焦環鎖將鏡頭鎖定在 24mm。今代只要稍用力扭轉變焦環就能解鎖,非常方便。


▲由 24mm 變焦至 70mm,鏡身會伸長約 34mm。


▲f/2.8、1/2,500s、ISO 250、24mm
車窗上的水撥與車頂的照明燈顯現非常豐富的的細節。

設實體光圈環操作更方便
兩鏡都配備實體光圈環,且設有無段光圈切換鍵、A 模式及光圈環鎖。光圈環鎖可將光圈環固定在 A 模式下,避色手指誤觸光圈環而意外更改光圈值。順帶一提,第一代 Sigma 24-70mm F2.8 DG DN | Art 沒有提供實體光圈環,而 Sony FE 24-70mm F2.8 GM II 鏡身上再多出變焦環鬆緊度調校鍵。整體而言,Sigma 與 Sony 兩支第二代鏡的操控都算全面,專業影友用起來會應會覺得方便。


▲光圈環鎖設於鏡身右側,沒有特別標示。


▲接環邊緣加上防水、防塵膠邊。


▲f/2.8、1/30s、ISO 400、24mm
近攝塔香,清晰地見到香枝上粗糙的紋理。在最大光圈之下,雜亂的背景有一定的朦朧程度,讓主體顯得更突出。

中央畫質銳利堪比原廠鏡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採用和上代近似的 15 組 19 片光學結構,特殊鏡片數目由上代的 10 片增至 12 片,有助進一步改善畫質和簡化光學結構。令鏡頭更輕便。就實拍試相來看,這支新 Art 鏡即使用上最大光圈,中央範圍的畫質仍然十分銳利,與原廠「大師鏡」不分上下。可是看邊緣位置,在最大光圈下會出現暗角,影像銳利度也會比中央稍有下降。


▲Sigma 24-70mm F2.8 Art 第二代(圖左)鏡身主要部分比第一代(圖右)稍窄,再刪去第一代控制鍵的凸起部分,觀感更窈窕。


▲兩代 Sigma 24-70mm F2.8 Art 都採用 82mm 直徑濾鏡,但第二代(圖左)的鏡片尺寸再小一點,有助減輕重量。


▲遮光罩型號有變但尺寸相同,可與第一代鏡頭的遮光互換、共用。


▲遮光罩有兩條坑紋,正插與反插會用上不同坑道。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光學結構圖


▲Sigma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MTF 圖

下一頁︰近攝、解像力及其他評測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更多主題:評測 Sigma 24-70mm F2.8 大三元 標準變焦鏡
最新消息
4 小時前
Tesla Model Y 長軸版(Model Y L)官宣會在中國推出後,便一直有指這款 6 座車型會到歐美等到市場。雖然 Tesla 至今依然沉默,可是行動最實際,Mo...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自 Meta 推出 Meta Wayfarer Smart Glasses 掀起智能眼鏡熱潮以來,香港市場一直受限於平行進口導致功能與軟件支援不完善。不過近期 Rokid 正式宣佈...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德國電影設備巨頭 ARRI 近期陷入動盪局面,一方面推出全新 Alexa 35 Xtreme 電影攝影機展現技術實力,另一方面卻傳出可能出售股權的消息,引發業界...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備受矚目的史上最薄 iPhone 機型 ─ iPhone 17 Air,預計將於今年 9 月正式亮相。最新流出的外型與規格資訊,讓消費者在發表前能先睹為快這款產品的...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國際權威攝影評測機構 DxOMark 最新公布 HUAWEI Pura 80 Ultra 的測試結果,這款旗艦手機以總分 175 分的優異表現榮登榜首...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根據日本網站 asobinet 最新曝光的專利文件顯示,Fujifilm 於 2024 年 1 月 30 日提交了兩款廣角鏡頭專利申請(公開編號 P2025117248,公開日期 202...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Kodak 曾經是影像界的「金漆招牌」,不論你是否用菲林,相信都對那個黃底紅字的 Logo 有點印象。不過,這位超過 130 歲的「老江湖」最近又傳來壞消... (繼續閱讀)
1 日前
BYD 近日推出全新純電 SUV ATTO 2,定位介於 Dolphin 和 ATTO 3 之間,以其親民價格和家庭導向的設定,在香港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這部定價 HK$169... (繼續閱讀)
1 日前
這個世界有些東西就是天生不夾,例如奶奶與新抱,牛歡喜與荷蘭豆,以及一煇與獅子座。這樣一個組合,Bandai 竟勇敢地推出「聖鬥士聖衣神話 EX」系... (繼續閱讀)
1 日前
八達通今日正式宣佈,Android 版本八達通 App 將支援實體卡轉換功能,使用者可將現有的實體八達通卡轉換為虛擬版本。為深入了解這項新服務,我們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