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wen
對攝影人來說,相機不單止是工作工具,更有可能屬「靈魂」延伸!於西非國家加納,最近就有一位攝影師以一副造型誇張,兼極具象徵意義的棺木走完人生最後旅程,而之不過這副棺木,竟然是以 Sony 攝錄機為設計藍本,連鏡頭、LCD 屏幕,甚至連按鍵部分都一絲不苟,令人驚嘆。
已故攝影師兼攝錄師 Eric Fosu 的喪禮於 7 月 8 日在加納中部城市 Techiman 舉行,從現場影片可見,數名扶靈者小心翼翼地抬著一副黑色「攝錄機」形狀的棺木。「攝錄機」棺木表面印有「SONY」標誌,旁邊更設有假屏幕,上面印有已故攝影師 Eric Fosu 的相片。這副「攝錄機」棺木整體造型栩栩如生,連焦距數值、假觀景器、內建收音咪和紅色的攝錄指示燈等細節亦無一遺漏,巧手程度堪比「真機」。以此作為送別方式,不止為亡者致敬,更令當地每位從事影像行業的人動容。
A photographer’s còffin, designed to look like a camera. pic.twitter.com/GtIAFpJFF4
— EDHUB?ℹ (@eddie_wrt) July 8, 2025
Eric Fosu 生前為當地攝影製作公司 7inks Studios 工作,他主力攝錄,多年來亦深得同行敬重。Eric Fosu 的家人表示,希望透過這副相機造型棺木,代表他在另一個世界都會繼續「拍住上」,象徵他對攝影的熱愛。
其實在加納,「奇幻棺木」(Fantasy Coffins)並非新鮮事,早於 1950 年代已於當地 Ga 族群之間流行。這些以個人職業、身份、夢想,甚至個性為藍本設計的棺木,在當地語言中稱為「abebu adekai」,意指「寓言式棺木」,背後承載著家屬對逝者的尊重、幽默同想像——希望亡者在另一個世界繼續他們的所愛所長。例如一位農夫可能會以香蕉造型棺木下葬、一位教師則可能選擇鉛筆形棺木、而漁夫則可能是一條大魚。這些棺木通常由專業木工坊手工打造,製作時間長達數週,亦需要與家屬詳談亡者背景及意願。
▲只需在 Google 搜尋 Fantasy Coffins,隨手就找到別具加納特色的棺木,就連 Nokia 早年的手機亦成為被仿製對象。
來源: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