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新手速成】尋找相片的「白色」:認識白平衡

有時我們會遇到顏色不對的相片,例如偏黃、偏藍的情況,這是因為相機偵測色溫時所產生的問題。所謂色溫 (Color Temperature),從字面解就是顏色的「溫度」,所以有冷暖之分,從直覺觀察,暖色調偏紅黃,冷色調偏青藍,單位就以 Kelvin (K) 表示。如果你打開相機的設定選項,在白平衡 (WB) 就有調校色溫的選項。然後你可能會問題,為何色溫會放在一個叫「白平衡」的地方,為何不干脆叫做色溫呢?這是因為有一個色彩概念在背後。

何謂暖?何謂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光線,一般有太陽光、燈胆光、光管光、蠟燭光等在攝影領域常見的色溫值,通常介乎 2000K – 10000K 之間,以 5000 – 5600K 為中性的色溫點,如正午時段的陽光。偏暖為低色溫,見紅光較多,如燭光及燈胆光,大約在 2000 – 3000K 左右;而偏冷色為高色溫見藍光較多,大約是 7000K 或以上,如陰天密雲下的光線。不同光源所產生不同的色溫,會影響到被照物件的色彩表現。

蠟燭光約 2000k 黃昏或日落 2000 - 3000k
晴天近午陽光 4000 - 5500k 陰天密雲 7000-10000k


煙花的情況較特殊,因為其光源不斷變化,但色溫偏暖,而且更要考慮
背景大廈的色調環原,所以建議設定時用 3000 -5000k 之間的色溫值。

白平衡─尋找相片的白色
人眼在辨色方面有頗高的靈敏度,可在大部份情況下辨別到白色的物件。但相機的感光元件則不如人眼,如果偏離了中性色溫太遠,在感測上無法修正,會令相片出現偏色問題。最常見是燈胆光下,遠低於正常色溫時,色調會偏黃,特別是人的膚色會特別難看,所以要將過暖的顏色「調冷」去中和,令相中物件的發色表現像日光照射下一樣正常。而調校的基本原則,就是讓原本白色的東西,在不同色溫下仍看到白色,以之為「白平衡」。那為何沒有「黑平衡」?因為黑色在任何色溫下的表現也是一樣,所以以黑色作為基準是無法達到色溫修正的作用。

在菲林年代,菲林的預設色溫通常為日光使用,約 5500- 5600K,如果遇到偏離的色溫,就要加有色濾鏡去修正顏色,即遇到暖色時用冷色濾鏡,反之冷色時用暖色濾鏡。不過在數碼年代,感光元件具有色溫修正的功能,可以因應場合去調節色溫範圍。


這是自動白平衡 (AWB)下在室內暖色光管下出現的效果 (左),如果 AWB 無法還原被攝者的
顏色, 而相機又支援 RAW,可以在後期更改 RAW 內的色溫值去修正 (右)。

一般數碼相機都已有自動、日光、密雲、鎢 絲燈、光管、閃光燈及手動模式。不過每部機的表現都有差異,如果相機受到設計局限,如自動白平衡的偵測範圍大約在 4000-7000K 左右,遇偏離中性色溫更誇張的環境時,就會顯得無能為力,必要時就需要用預設色溫收窄範圍,或用手動白平衡。

以下是 Panasonic 相機手動輸入色溫(K) 的畫面,可以看到左手邊色溫表由下至上有蠟燭、燈膽、日光、陰天、陰影等選項,數值介乎 2500 – 10000K。室內光為日光型光管,當數值為5400K 時,與日光管的色溫相近,所以可以看到背景都是白色。

輸入的色溫和光管對應,所以顯示
色調正常,背景是正常的白色。

輸入低至 2500K,日光管色溫比輸入的
色溫高, 所以變成「相對冷」的色調,
顯示也會變青藍。

輸入至 10000K,日光管色溫比輸入的
色溫低,顏色會變得偏黃。
試用燈膽照明,輸入數值為 2600K,與燈膽光
色溫相近,背景也可以顯示成白色。
輸入 5400K 時,燈膽光色溫比輸入的
色溫低, 所以變成相對暖的色調,
變得橙黃。
再輸入至 10000K,燈膽光色溫比輸入的
色溫差距拉寬,顏色會變得更加偏紅黃。

看到這個輸入色溫後,也許大家是否開始理解到,相機對不同色溫的表現,是一個相對性的調校,如果現場的色溫比相機設定的色溫較高或低,色彩就相對顯得冷或暖。當色溫和相機設定的色溫相符合時,就能使顏色變得正常。

色溫相關工具一覽

選擇 (1):白紙或 18% 灰卡
如果想得到較準確的色溫,可以使用手動模式輸入 (Preset WB)。過程並不複雜,只要依照相機的程序在光源下對著白紙或 18% 灰卡拍照,得出來的色溫就能貼近光源的數值。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你使用隨身帶備的 A4 紙,由於紙的顏色不一定是純白,多數略為偏藍,得出來的色溫可能會有偏差,所以建議使用中色調灰卡避免色調偏移。灰卡特別適合用於商品攝影,可保持色調統一。一般高質素的灰卡售價大約 $200 左右,使用後要妥善保存免受潮或光照,因為有機會變色。如要求色溫準確度很高的話,建議一年更換一次。


其中一款 18% 灰卡

選擇(2):Spyder Cube 及 Spyder Checkr
坊間的工具其實也不乏選擇,例如 Spyder Cube,設有三個顏色分別為白、18%灰及黑色,分別可測量到高光、中色調及暗影在不同光源下的色彩表現。使用時將 Spyder Cube 置於場景中,並用 RAW 拍攝,用自動白平衡也沒問題,事後只要在 RAW 調色溫時挑選白色部份,就可以在該色溫下還原正確的顏色。之後只要將 RAW 的色溫數值輸入至其他相同光源的圖片,那就可以確保每張圖片的一致性,方便後期時不用每張圖片都要調校一次,非常方便。


Datacolor Spyder Cube

而另一個有相若功能的工具是 Spyder Checkr,用法大同小異,主要分別是 Spyder Checkr 可以進一步對照其他顏色,對相機的顏色偏向有更精準的調校,調好後可以輸出一個紀錄檔 (Template 或 Profile),日後使用只要輸入至 RAW 圖片即可。


Datacolor Spyder Checkr

選擇(3):expodisc
另一個方法,就是事前測色溫,最易用莫過於 expodisc。這個產品只在設定手白平衡時放在鏡頭前端,expodisc 的錂鏡會將光源散射,變成灰卡一樣的效果。Expodisc 的最大好處是調校後,現場拍攝就可即時看到效果,而且可以應付較複雜的光源,特別是室內光。調好白平衡後,可省去大量後期要再估計調整的問題,省了不少時間。與Spyder Cube 比較,expodisc 是講求即時修正的效率,減少後期,而Spyder Cube 是講求一致性。


expodisc

小貼士 (1):閃光燈如何調白平衡
相機通常都會有一個預設閃光燈的白平衡,不過這只適用於機內閃燈作為全部光源的情況。然而在一般使用閃燈拍攝的情況下,主體很多時都會同時受閃燈及現場環境光影響,變成了混合源的複雜情況。相機的快門愈慢,感光度設定愈高,現場光所佔的比例便愈重。所以與其使用固定的閃光燈色溫,不如用自動白平衡,同時使用 RAW 做雙重保險。

小貼士(2):錯了的色溫有用嗎?
當你知道掌握正確色溫的時候,也是時候去玩弄一下色溫了。有時不是一定每張圖都要見到白色才叫正確。例如人人都喜歡燭光表現的暖色調,糾正後反而索然無味,所以明白自己想要的效果,就自然知道該甚麼時候去轉色溫。例如想在晴天拍出一種像黃昏的效果,又或想拍出日系的青白色冷調,你再重溫上面輸入色溫的方法,就知道如何用色溫製造效果了。

更多新手教學,可到新手教學區瀏覽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來自香港的 MiNT Camera 已經得到 Rollei 授權製造 Rollei 35 AF 自動對焦便攝菲林機,最快會在今年夏季推出。隨著開始嗅到陣陣暑氣,MiNT 再度釋...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Nikon NIKKOR Z 28-400mm f/4-8 VR 已經開賣,建議零售價 HK$11,880。現在 Nikon Z 無反鏡系列旗下已有 3 支天涯鏡,覆蓋 24mmm 廣角至 400mm 超遠...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Fujifilm 繼早前為 X-H2S 引入 6.00 版本系統韌體後,今日亦為 X-H2、X-T5、X-S20 及 X100VI 帶來新韌體。是次四機的共同更新主要涉及與官方應用程...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早前 Gensan 榮幸受到 OM System 邀請,飛到台灣參加 4 日 3 晚阿里山訓練之旅 (X) 生態之旅 (O),並試用新機 OM-1 Mark II 以及其 150-600mm F5-6.... (繼續閱讀)
14 小時前
近年用家流行以串流音樂平台,如 Apple Music、Moov 或 KKbox 等 Apps 聽歌,雖然使用手機連接藍牙耳機聽歌的用家,已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對音質有...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Subaru Solterra 與 Toyota bZ4X 是姐妹車,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儘管它們有著相同的基因,但由於來自不同的車廠,詮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記者...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玩冒險遊戲,每逢在「打大佬」之前,必然有先去商店補充好裝備的情節。原來在現實世界也可以出現遊戲中的這個情景,只是有些細節會有出入。例如:現...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Fujifilm 在五月中將舉行新一輪 X Summit 發布會,而在傳聞網中主要傳出將會推出一部中片幅相機。不過最新又有新的資訊傳出指,當日會公布的是 X-T5...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DC 仔熱潮席捲全球,原因據講是有人覺得它的相片色調有「菲林味」,相比起手機影像別具特色。其實所謂的特色,對不同的人來說,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市場上的 5G WiFi 蛋,售價普遍都都要 HK$2,500 - HK$4,000。不過,近日筆者發現有一款 5G WiFi 蛋,定價 HK$1,000 有找,都值得大家留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