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霖攝影團隊」一有餘暇,就會玩玩實驗,在攝影手法上不斷尋找能令視覺產生衝擊的影像。今次他們在旅途上就做了一個光繪實驗,令人重新思考在技術和器材以外,如何運用創意在有限條件下造出與別不同的作品,相片由 Martin、Terence 和 Mei 一起構思和拍攝,且看看他們創作這張作品的過程與想法,相信會非常具啟發性。
善用器材 加以發揮
這次分享的照片,很多朋友都問怎樣拍。問的時候都以為背後有甚麼驚世技術或故事。 其實這不過是一張「和朋友去旅行的照片」,僅此而已。沒有刻意的籌備,卻能做出 light painting 人像作品,證明器材不是重點,最重要是怎樣發揮手上器材。
利用光源
這個 light painting 的玩法,就是在接近全黑的環境裡將相機固定好,然後由攝影師拿著光源去拍攝。被光照射到的部份就會記錄在相片上,沒照到的就會保持黑暗。簡單點說,就是你想甚麼在畫面裏出現就照甚麼地方。腳架是問同行的 Terence 所借,將相機安置於腳架上去就可準備拍攝,而光源是隨身帶著的一把軍用小型手電筒,光量充足而平均。
預先計算構圖亮度
由於沒有快門線,故此最長快門時間也只有 30 秒。也就是說每一次「繪畫」的時間也就只有 30 秒。按下快門前必需先計劃好接下來的 30 秒能「畫」甚麼地方。計劃時也要計算手電筒的亮度。亮度高的電筒能讓畫面更易曝光,限定時間內就能「畫」到更多東西,而光圈的設定也可細一點以增加景深。
除了計算亮度外,最重要是要計劃光照方向。例如在這作品中,牆上掛畫的光是從上而下的,這樣才有像在畫廊的氣氛。畫面後方也用了點背光照亮地板,增加畫面的層次感。
與模特兒溝通
整個拍攝花了約兩小時,睡在餐桌上而且身形比專業模特兒更好看的,就是「葉青霖團隊」的 Mei。作為有良心的攝影師,當然不會要她在冷冷的雲石桌上呆等兩小時。這是待整個空間都「畫」好後,拍最後一張相時才讓她睡上去。拍到這張時已是半夜,溝通就是讓她做自己,即是繼續那被我打斷了的睡眠就成了。
完後的這張作品其實是由二十多張「30 秒光繪」的照片組合而成,由於相機的位置不變,而每張照片出現甚麼早已計算過,後期合併只花 20 分鐘就做好了。
無須刻意用 light painting 器材
在攝影器材和技術上,Martin 從沒堅持要守甚麼規則,例如一定要一氣呵成。要是覺得這張相不是「一鏡過」,或只用電筒而不是專用的 light painting 器材就不拍的話,就不會有這張作品誕生。攝影機和技術是手段,拍到影像才是目的。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善用但不濫用才是正道。這樣的作品,只要你有一部能控制快門光圈的相機和一把電筒就能拍到。沒有多少難度,只在乎你有沒有為創作付出的心。
「葉青霖」人像攝影課程:加強實習、涵蓋攝影及後期製作
最新的「葉青霖」人像攝影課程 2 月開課,課程加強了實踐訓練,第一部份涵蓋器材運用、影樓及戶外人像、自然、風格指導、明星或模特兒溝通技巧及化妝形象等技巧等;第二部份是實踐訓練,帶你到戶外及影樓實習;第三部份是 Adobe Photoshop / Illustrator 運用技巧,包括調校影像、修描、合成及輸出等課題。 成績優異的學員,除可獲葉青霖攝影團簽發及評分的修業證書,有意入行人士更有機會獲推薦至專業影樓成為見習攝影助手。
2 月開課,報名從速,只餘少量學額!
課程資料:Professional Diploma in Digital Portrait Photography
課程查詢:UNiART School of Design 2136 1234 | www.uniart.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