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Metabones Speed Booster 本周開售、配全片幅 17mm 效果率先睇

於本周初報導過可將鏡頭光圈、畫質神奇升級的 Metabones Speed Booster 縮距轉接鏡後,相信都引起不少無反、單反雙修的用家興趣。想不到當中 Canon EF 轉 Sony NEX 版本已迅速抵港,雖然 HK$5,280 的定價足可比得上一支中高階鏡頭,不過 Speed Booster 卻可一次釋放多支鏡頭的全片幅威力,尤其對於擁有多支 L 鏡的用家,應有相當的吸引力。

有關 Speed Booster 的規格本站早前已作介紹,在此便不再重複。由於內置 4 片鏡片及用上金屬接環,Speed Booster 不只紮實,手中感覺亦有一定的份量,當機身接上全片幅的 EF 鏡頭後,難免會有點頭重尾輕,轉接鏡因此亦於底部加有腳架孔,以增加腳架拍攝時機鏡間的平衡。以 Sony 旗艦 NEX-7 配以 Canon 全片幅超廣角 EF 17-40mm f/4.0L USM 的試玩下,鏡頭不只支援 AF 作自動對焦(不過速度只算一般),令人驚喜的是機身更會自動顯示提升了一級的光圈,變相一支 「EF 17-40mm f/2.8L USM」 。利 Speed Booster 縮距的特性,NEX-7 配合 EF 17-40mm f/4.0L USM 可提供接近全片幅的 18.1-42.6mm 等效,而透過初步的試拍,不只發覺視角相當接近全片幅,畫質、變形控制亦未有明顯變差,某程度打破了過去在配搭含鏡片的轉接鏡後,光學質素大多滑落的情況。本站將於稍後配合更多不同的全片幅鏡頭作拍攝及分析,讀者們請密切留意。

   
   
電子接口供外置對焦系統使用,方便拍片等操作。 提供六角匙以便用家可拆除腳架座以減輕重量。


相機會自動將鏡頭原有的光圈提升一級,並支援寫入 EXIF。

 

實拍比較(以腳架配合 Canon EF 17-40mm f/4.0L USM 於 17mm 廣角端拍攝)


Sony NEX-7、ISO 100、f/5.6、0.4s、AWB [Ori ]


Canon EOS 5D Mark III、ISO 100、f/5.6、1/3s、AWB [Ori ]

 

相關新聞:

光圈、畫質神奇升級:Metabones 推出 Speed Booster 縮距轉接鏡

查詢︰2781 1780 (shop@dcfever)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雖然攝從來是感光度、光圈、快門和焦距的配搭,但是有時影像予人最直接的感覺,往往是它們的「色水」!其實不同相機品牌都有他們的色彩風格,有些甚...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鳥攝是一門需要因應不同場景靈活應對的攝影藝術。大光圈定焦長鏡(俗稱「大炮」)無疑在畫質和低光環境下表現出色,但拍攝某些鳥種時需要頻繁移動、...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Kodak 近日正式推出兩款全新 35mm 彩色負片菲林——Kodacolor 100 與 Kodacolor 200,標誌著這家傳奇菲林製造商在菲林攝影領域的重要新動向。目前兩...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Tamron 近日於官方網站發布一則通告,確認其 18-300mm f/3.5-6.3 Di III-A VC VXD(型號 B061)for Canon RF 接環鏡頭與部分新機型存在相容性問題。... (繼續閱讀)
1 日前
用無反相機拍片已經非常普遍,不過如果需要長時間作超高清攝錄,機身過熱問題相當值得關注。而 Nikon 在上月推出的 ZR 拍片機雖然機仔細細,但就沒...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全新「百微」鏡頭終於登場!FE 100mm F2.8 Macro GM OSS 為品牌首次以 G Master 級別進軍中遠攝微距領域,更以 1.4x 原生放大率和可外接增距鏡... (繼續閱讀)
2 日前
HUAWEI 近年積極拓展智能穿戴市場,其新推出的 WATCH GT 6 系列以超長續航及精準健康監測功能成為焦點。HUAWEI 更特別於運動與健康實驗室中展示騎行... (繼續閱讀)
2 日前
有著超過 20 年歷史的日本敞篷 K-Car Daihatsu Copen 要離開大家了,Daihatsu 官宣這款經典的 K-Car 跑車確定將於 2026 年 8 月正式停產... (繼續閱讀)
2 日前
Blackmagic Design 在 IBC 2025 展會上發佈了多項 RAW 格式的重要更新,除了將 ProRes RAW 整合至 DaVinci Resolve 20.2 與 Blackmagic Camera 9.8 ... (繼續閱讀)
2 日前
Apple 近日推出的 iPhone Air,以其 5.64mm 的機身厚度成為市場焦點。近日有消息指出,HUAWEI 也正在秘密開發超薄手機,最快可能於年內正式登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