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Olympus E-M1 vs Panasonic GX7 畫質對決!

既是盟友又是對手的 Olympus 與 Panasonic 於新機的推出方面似乎亦有一定的「默契」,最新便不約而同的推出了高階機款 OM-D E-M1 及 Lumix DMC-GX7。兩部新機於定位及售價方面雖然都略有不同,不過就同時宣稱質素比上代有所提升,為了一試 E-M1 與 GX7 的實拍表現,本站便特意找兩機進行比拼,實行於畫質上對決。

E-M1 機身採用類單反設計,相對之下 GX7 顯得更為輕巧。 兩機同樣提供多角度 LCD 及電子式的 EVF 取景。
兩機機頂同樣設有 Hot Shoe,不過就只有 GX7 同時提供內置閃燈。 E-M1 與 GX7 採用像素相約的 M4/3 感光元件,分別提供 1630 及 1600 萬的解像。

Olympus OM-D E-M1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1927

Panasonic Lumix DMC-GX7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1914

 

實拍測試 1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200、f/8.0、AWB (JPEG)
Panasonic GX7: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200、f/8.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實拍測試 2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LUMIX G 20mm / F1.7 II ASPH.、ISO 100、f/8.0、AWB (JPEG)
Panasonic Lumix DMC-GX7:LUMIX G 20mm / F1.7 II ASPH.、ISO 125、f/8.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實拍測試 3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800、f/9.0、AWB (JPEG)
Panasonic Lumix DMC-GX7: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800、f/9.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實拍測試 4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1600、f/10、AWB (JPEG)
Panasonic Lumix DMC-GX7: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1600、f/1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感光度測試

測試條件:使用相機預設 NR (JPEG)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ISO 100 ISO 125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總結

於機身設計上 E-M1 與 GX7 坦白說有相當不同的取向,前者以類單反的外形主攻專業,而後者則較強調輕巧性(兩機售價亦略有不同,淨機身 E-M1 定價 HK$ 11,990,而 GX7 則為 HK$9,690)。而稱得上高階機款,兩機於強化機能上同樣下了不少功夫,其中 E-M1 為提高對焦速度及跟舊有 4/3 單反鏡頭的兼容性,便引入了 DUAL FAST AF 系統,至於 Panasonic GX7 則一改過去支持鏡身防震的策略,首度加入了機身防震設計,好處之一是可讓 Olympus 用家無痛轉會。配合雙轉輪合多個 "Fn" 自訂按鈕設計,E-M1 與 GX7 於操控方便性上可謂不相百仲,兩機都配置有多角度 Touch LCD 及 EVF 電子取景,當中 GX7 的 EVF 並同時提供多角度設計,取景靈活上略有輕微優勢。

同樣配備了 M4/3 規格的感光元件,E-M1 與 GX7 於像素上亦相當接近,分別提供 1630 及 1600 萬解像,而最高感光則一樣為 ISO 25600。為減少測試變數,不同場景的拍攝兩機都會接上相同的鏡頭(分別為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及 Panasonic LUMIX G 20mm / F1.7 II ASPH.),而比較起 E-M1 與 GX7 的低感光表現,其實不難看出 E-M1 稍為佔優,銳利度及細節還原同樣更為突出。不過隨著感光度提高,有趣的是兩機的差距明顯是有所收窄,以 ISO 3200 以上的高感光為例,GX7 甚至便反超前保留了更多的影像細節,可見兩機在雜訊處理上,有相當不同的取態。

雖然同為 M4/3 系統,不過透過實拍,亦可看出 E-M1 與 GX7 影像取向上的分別。從試拍相片中,可見預設採用較高對比的 Olympus OM-D E-M1 立體感較高,而 Panasonic 的 GX7 所拍的影像雖然感覺較為平面,不過光暗細節卻有更佳的保留。而除了測光略有分別,兩機的自動白平衡表現亦是有所不同,E-M1 較重視現場氣氛,而 GX7 則似乎會作出較多的修正。要求高的用家,不妨可改以 Raw 拍攝,方便事後調出心水效果。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經過數年的市場價格調整,Canon RF 14-35mm F4 L USM 的售價已逐漸回落至九千元左右的水平,這使其與今年初新推出的 RF 16-28mm F2.8 IS STM 價格帶...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近年智能手錶市場競爭激烈,其中主打運動探險取向的極限型智能手錶亦不乏支持者。Amazfit 最新推出的 T-Rex 3 Pro,正是新一代極限級智能手錶的代表...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OM SYSTEM 近年以「花鳥風月」攝影哲學作為品牌的發展方向,今年 OM DAY 2025 不僅舉辦了一系列風景、旅遊及生態攝影的講座,並設有相機及鏡頭換購...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Fujifilm 的混合式即影即有相機 Instax Wide Evo 混合式即影即有相機榮獲 "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 「2025 年度最佳發明(Best Inventions of 2025...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LEGO 有不少汽車套裝,除了 Technic、Creator 系列外,還有較為兒童向的 Speed Champions 系列。最近廠方就推出此系列新作︰《回到未來》時空穿梭...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今年推出智能眼鏡 VIVE EAGLE 的 HTC,近年於手機市場僅維持推出一至兩款機型的節奏。然而,在近日於杜拜舉行的 GITEX 2025 消費電子展中,HTC 卻罕... (繼續閱讀)
1 日前
Suzuki Jimny 永遠都有新聞,這次是日本方面推出小更新!重點把 Jimny 三門版強化車內科技的便利應用,以及行車安全。Suzuki 認為可以為 Jimny 進一... (繼續閱讀)
1 日前
Leica 是殿堂級的相機品牌;而 Porter 卻是日系袋界的職人代表,當德日兩大品牌聯手,又會有甚麼化學作用呢?為慶祝 Leica I 誕生 100 周年,以及 ... (繼續閱讀)
2 日前
HONOR X 系列手機一直以擁有「金剛不壞之身」的極高耐用度而聞名,新一代的 X9d 不僅保留了這項特點,更加入了超大的 8300mAh 電池容量,定價維持 ... (繼續閱讀)
2 日前
臨近年底,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小米、vivo 及 HONOR 接連推出旗艦新機,而 OPPO 也在今日正式發表了全新 Find X9 系列。作為 OPPO 高端影像旗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