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Olympus E-M1 vs Panasonic GX7 畫質對決!

既是盟友又是對手的 Olympus 與 Panasonic 於新機的推出方面似乎亦有一定的「默契」,最新便不約而同的推出了高階機款 OM-D E-M1 及 Lumix DMC-GX7。兩部新機於定位及售價方面雖然都略有不同,不過就同時宣稱質素比上代有所提升,為了一試 E-M1 與 GX7 的實拍表現,本站便特意找兩機進行比拼,實行於畫質上對決。

E-M1 機身採用類單反設計,相對之下 GX7 顯得更為輕巧。 兩機同樣提供多角度 LCD 及電子式的 EVF 取景。
兩機機頂同樣設有 Hot Shoe,不過就只有 GX7 同時提供內置閃燈。 E-M1 與 GX7 採用像素相約的 M4/3 感光元件,分別提供 1630 及 1600 萬的解像。

Olympus OM-D E-M1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1927

Panasonic Lumix DMC-GX7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1914

 

實拍測試 1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200、f/8.0、AWB (JPEG)
Panasonic GX7: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200、f/8.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實拍測試 2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LUMIX G 20mm / F1.7 II ASPH.、ISO 100、f/8.0、AWB (JPEG)
Panasonic Lumix DMC-GX7:LUMIX G 20mm / F1.7 II ASPH.、ISO 125、f/8.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實拍測試 3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800、f/9.0、AWB (JPEG)
Panasonic Lumix DMC-GX7: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800、f/9.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實拍測試 4

測試條件:
Olympus OM-D E-M1: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1600、f/10、AWB (JPEG)
Panasonic Lumix DMC-GX7: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ISO 1600、f/10、AWB (JPEG)

Olympus OM-D E-M1 [ Ori ]
Panasonic Lumix DMC-GX7 [ Ori ]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感光度測試

測試條件:使用相機預設 NR (JPEG)

Olympus OM-D E-M1 Panasonic Lumix DMC-GX7
ISO 100 ISO 125
ISO 200
ISO 400
ISO 800
ISO 1600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25600

總結

於機身設計上 E-M1 與 GX7 坦白說有相當不同的取向,前者以類單反的外形主攻專業,而後者則較強調輕巧性(兩機售價亦略有不同,淨機身 E-M1 定價 HK$ 11,990,而 GX7 則為 HK$9,690)。而稱得上高階機款,兩機於強化機能上同樣下了不少功夫,其中 E-M1 為提高對焦速度及跟舊有 4/3 單反鏡頭的兼容性,便引入了 DUAL FAST AF 系統,至於 Panasonic GX7 則一改過去支持鏡身防震的策略,首度加入了機身防震設計,好處之一是可讓 Olympus 用家無痛轉會。配合雙轉輪合多個 "Fn" 自訂按鈕設計,E-M1 與 GX7 於操控方便性上可謂不相百仲,兩機都配置有多角度 Touch LCD 及 EVF 電子取景,當中 GX7 的 EVF 並同時提供多角度設計,取景靈活上略有輕微優勢。

同樣配備了 M4/3 規格的感光元件,E-M1 與 GX7 於像素上亦相當接近,分別提供 1630 及 1600 萬解像,而最高感光則一樣為 ISO 25600。為減少測試變數,不同場景的拍攝兩機都會接上相同的鏡頭(分別為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及 Panasonic LUMIX G 20mm / F1.7 II ASPH.),而比較起 E-M1 與 GX7 的低感光表現,其實不難看出 E-M1 稍為佔優,銳利度及細節還原同樣更為突出。不過隨著感光度提高,有趣的是兩機的差距明顯是有所收窄,以 ISO 3200 以上的高感光為例,GX7 甚至便反超前保留了更多的影像細節,可見兩機在雜訊處理上,有相當不同的取態。

雖然同為 M4/3 系統,不過透過實拍,亦可看出 E-M1 與 GX7 影像取向上的分別。從試拍相片中,可見預設採用較高對比的 Olympus OM-D E-M1 立體感較高,而 Panasonic 的 GX7 所拍的影像雖然感覺較為平面,不過光暗細節卻有更佳的保留。而除了測光略有分別,兩機的自動白平衡表現亦是有所不同,E-M1 較重視現場氣氛,而 GX7 則似乎會作出較多的修正。要求高的用家,不妨可改以 Raw 拍攝,方便事後調出心水效果。

最新消息
15 小時前
Ricoh Imaging 宣佈於本月 23 日正式推出全新智能手機應用程式 GR World。新 App 不單提供影像傳輸與管理功能,更加入 GR 相機註冊、藍牙連接、遙控... (繼續閱讀)
16 小時前
前文介紹過美學原則幾個常見版本,並列出當中包含的項目。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這個消息在 16 號晚上發出來,相信很多人都突然醒一醒來!傳聞已久的 6 座版 Tesla Model Y 終於現身!而且由內地工信部發佈,亦有型號(TSL6500BE...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Sony Xperia 1 VII 在推出後,用家頻頻發生自動關機、重啟或無法開機的情況,令 Sony 宣布在多個國家與地區暫停銷售。Sony 官方亦進行快速調查,並...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有競爭才有進步!面對 Samsung Galaxy Z Fold 7 的強勢來襲,HONOR 迅速作出回應,宣布將於 8 月 6 日在香港舉行新品發佈會,此舉似乎意在提醒消費...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在現今筆電市場中,要同時滿足 14 吋以上大屏幕與接近 1kg 極致輕薄的文書機種可謂鳳毛麟角。不過筆者最近發現一款完美符合這兩大需求的產品,更令...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RX1R III 全片幅便攝機相隔近 10 年終於露面,為一眾有意添置新機的影友霎時間多一個煩惱,特別在 RX1R III 定價較上代大幅調升後,「同級」可...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以輕巧取勝的 Samyang Prima 系列鏡頭再添新丁,在日前發表 AF 16mm F2.8 P FE 超廣角定焦鏡的同時,亦有中望遠的 AF 85mm F1.8 P FE 人像鏡,以 2... (繼續閱讀)
1 日前
「老變」變形金剛的電影雖然愈拍愈爛,但玩具人氣無跌過,LEGO Icons 繼推出 10302 柯柏文及 10338 大黃蜂兩位博派主角後,近日終於推出首款狂派戰... (繼續閱讀)
1 日前
Mitsubishi 今年動靜連連,最注目的莫過於一直有傳 Pajero 會重出江湖!這消息謠傳了許久後,近有有外國媒體在歐洲拍攝到一款 Mitsubishi 神秘偽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