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dindy 於 2004 年 8 月 26 日 上載

鳴沙山、月牙泉

月牙泉位於鳴沙山北麓,東西長300餘米,南北寬50餘米,水深約5米,泉形酷似一彎新月,故名月牙泉。



泉被鳴沙山四面環抱,但並不為流沙所掩,始終碧波盪漾,清澈見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風景十分優美。



據介紹,“月牙泉”由河流滲入地下後,在地勢低窪處補給滲出而形成泉水體系,這處被中外專家稱為“塞外風光一絕”的自然奇觀“沙山環泉,泉映沙山”,千年來不被流沙所掩。



“近年,‘月牙泉’水位每年下降20至30公分,水深由原來的平均9米到目前的2米不到,面積更由10餘畝降至8畝,這已是事實。”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祁建瑞痛心地說。



1986年,有關部門曾專門在泉水旁斥資修建水池,將池水人工灌入以抬高泉水水位,但由於違背了“月牙泉”由底部泉眼向上涌水的原理,雖然暫時抬高了水位,卻堵死泉眼,使其由“月牙曉澈”變成了死水一潭,在日蒸發量極高的敦煌,無異給泉水尋了條“死路”,因而被迫終止。2001年6月,甘肅水利專家們在論證基礎上,為“月牙泉”在高處堆了個池子,通過16米的落差,將水先行滲入地下後,在泉底回滲冒出,才使得漸成“新月”的泉水少許“復盈”。



“然而,就是夾雜了‘人工’意義的‘自然奇觀’面臨消失的危險也並非危言聳聽。”一位參與泉水拯救工作的水利專家這樣說道。

(以上摘自新聞晨報 2001年9月19日 )



上圖攝於2003年9月

49
讚好
2.3k
瀏覽
57
回應
dindindy 最近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