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互動
最後一集《飢餓遊戲》終於上映,在此先不談電影,有興趣可閱小弟的另一電影專頁,反是這部電影,令我憶起了澳洲生活的點點滴滴,又或許說,最後一個與澳洲有連繫的實體東西,終於完結了。
還記得那年從Brisbane到Cairns的那程飛機上,看了Hunger Games的首集第一個Chapter(機場、航空公司與電影、出版社合作,實是值得一讚),用一個Chapter馬上「入戲」,就此「吊癮」,緊張得我下飛機馬上要買本小說來看。
自此之後,不計香港帶去的行李,除了油鹽米醬料洗衣粉外,就只有這三本書跟我跑遍了大半個澳洲,甚至為我遮風擋雨,今天小說上,仍有著澳洲雨水濺濕過的痕跡。
那時候,一個人在Port Douglas閒極無聊,「落場」時便跑到4 Miles Beach的一株椰子樹下看書(雖然,這麼美麗的環境,跟那殘殺的故事好像有點格格不入),聽著浪濤聲直至日落,我又得去上晚班了。那是,我一生中最無聊,又是最寫意的日子。
後來,我在WWOOF農場、在Melbourne的公園、在Tasmania的小木屋,全都是這些小說伴我渡過沉悶的日子。那年,小說大熱程度高得難以想像,幾乎在背包客之間都口耳相傳,在Melbourne的某家Hostel,我和兩位Roommate就談Hunger Game談了一個晚上,而這本小說,亦成了那時候感情事的一個重要話題。
呀,我真的,很懷念,很懷念,那些日子。
我不知算不算「劇透」,但電影版膽敢90%「跟足原著」,先勿論那個結局算不算「爛尾」,卻把我在澳洲的回憶逐格流動,仿佛,每一個情節,都令我回想起某一個地方。隨著女主角Katniss的「最後一箭」,電影的落幕,似乎也告訴我,澳洲的那些事兒,理應真要終結了。
這一年來,我正值於人生最低最低最低潮,許多朋友都說,你倒不如再「出走」一回吧,那不是「出走」一兩個月,而是Working Holiday一年半載,總能找到點甚麼方向。其實,我不想把「旅行」、「出走」變成了一種逃避社會的方式,這好像令整件事情變了質,反倒,有朋友說,若再去的話,努力一點,找個辦法不用再回香港吧,那似乎才是你問題的根源。我還有三四年時間去決定再來一次,或許,經過了這些挫折後,我真不敢貿貿然再「出走」。若有機會能永遠離開香港,或許,那能解決到問題所在,若然不行呢?再回到香港,你還有機會重新來過嗎?你還能受盡白眼,承受得面試者一句「你姐係去玩啦」、「你玩夠未呀?」、「我唔覺得你會認真返工囉」嗎?
從前,我會覺得自己可以承受,但我不想回到香港,再Apply幾百份工,面試百多回,都被同一原因否定我了。
這刻,我決定不來。
那年,我有錢有時間,有朋友叫我一起去New Zealand,我都不願去,或許,就是等某一天。
看到這部電影,仿連一些已遺忘了的澳洲回憶都被拉回來,每一個回憶都是來得那麼珍貴、那麼美好。雖然,在很多人眼中,那些日子與「行乞」無異,卻是我一生中活得最自由、最愉快、最有目標的日子。
這一年,我的目標、夢想、志願,似乎全都被這個社會否定了,最終甚至得為生活、為家人,無奈地「認命」,向現實低頭,是這部電影,喚醒了我內心深處那些慾望、那些回憶。。。
記得在Sarajevo的旅館中,跟老板娘聊天,說畢了我這些年來的旅遊趣事。她說:「You’re born to be a traveler!」或許,我天生就是一個旅人,那才是我最實實在在的人生。
希望,有天我再一次製造更多個「椰子樹下的回憶」。
我相信,我會的。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http://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