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多謝DCFever讓我有機會係達人頻道發言, 先謝過.
作為第一篇文章, 我想講一下菲林.
菲林是一個過氣既產物? 有錢人既玩意? 還是固執攝影人的工具? 其實,根本什麼都不是. 香港人太喜歡分黨分派了, 忘了工具本身的用途.
我和很多朋友每每講到攝影, 第一件事別人就會問我
"你用什麼相機? C/N/S "
我答: "日常帶在身邊的都是 Leica Minilux",
朋友又問:"Leica 很貴哦, 是digital 嗎? "
我答: "不是, 是菲林. 其實Digital 很貴我買不起"
朋友就說:"你騙我, 買菲林要錢,沖也要錢, 製成相片也要錢, 就連Scan (掃瞄) 成影像檔也要錢. 有錢人的玩意,我玩不起 "
過了3個月, 我那位朋友得意洋洋的, 拿著他那LCA+ 說 "我想要那E沖C 的效果","菲林很特別, 感覺很不一樣!!", 又說著要試畢全世界有的菲林云云... 我覺得我那位朋友很自我陶醉, 還好, 有多人個人加入菲林攝影的行列, 也不壞. 又過了2個月, 我問朋友"你的LCA+怎樣? 喜歡嗎?", 朋友說:"沒有用了! 要影36格才可以沖, 很多相片都用不了, 不是under 就是out of focus,圍起來很貴!"
<菲林真的很貴嗎?>
想當年, 我第一部 DSLR 是 350D. 我記得好像不用3個月就打了過萬張相. 圍起來, 平均每天就有111張相了. Share 上Facebook, 雄心壯志要成為攝影達人, Ablum 多到自己都記不起來了, 朋友都叫我唔好再出相 . 當年350D Body 要港銀7,000. 圍起上來, 打了一萬張, 每張就只要$1.4, 越用得多越抵, 我出手350D 的時候還賣了港銀3,000 ( 共打了 40,000張), 即是 $0.1 一張相. 不過, 打開個 Harddisk, 又有幾多張見得人呢? 最後, 成個Harddisk 壞了,160GB 相片只剩下Facebook 數張和回憶.
我現在用菲林, 都只是1個月 2筒 (120 或135) , 菲林連沖, 掃瞄, 出相片, 洗費不過港銀200, 如果以我 共花了4,000元在350D上計, 除開就可以用200個月了. 不過我很清楚!! 事實並不能這樣去計的. 數碼相機的便利, 跟某品牌附送上的技術, 加上自己手持與某明星同樣品牌與型號的相機, 這些都正正刺中香港人既心. 怎樣去選擇? 你一定明白的(笑). 但攝影背後就只有品牌和科技的分野嗎? 就正如我經常問朋友:”你按下快門次數的多少, 和你攝影技術的進步有很大關連嗎? ". 大家都忘了相片作為記錄, 傳遞訊息, 和藝術工具的機本意義, 說實話...那是很可悲的事.
<專業菲林相機和玩具菲林相機>
在某討論區, 有一班人說Lomo 是玩具, 不能上大場面. 亦有人說, 某大外國攝影大師都是用便携式相機,都可以做出很好的作品. 討論的方式,都是某用家和某種器材連上一個關係, 繼而立論. 但家都從不由作品本身既藝術觀點和用途出發. 所以我經常聽到我一句帶諷刺性的說話:"用Leica又點,又不是影爛相" . 真的, 真的不是品牌的問題, 請不要污衊我的徠卡,求求你! 中肯一點,這可能是攝影者的問題, 又或是觀賞人的誤解. 不過香港人/ 中國人很厚道, 從不說人壞話!
<平價菲林與專業菲林>
同上. 又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分水嶺. 幸好, 我玩攝影早, 很多菲林都有試過. 相信我!! 其實問題真的不在於平貴, 而是你懂不懂她們的特性. 如果日常用Snap 的, 不用貴, 富士的Superia 100/ 400 , 已經很好了, DR 又闊, 色溫又不易被室內複雜的光線影響, 重點係平, 平均都是$20元上下. 如果要用幻燈片, 其實Kodak 破產以後, 你的選擇其實不多. 平常用 RDPIII ( Provia) 就好了; 想濃一點, RVP (Velvia) 吧; 黑白就爭議大很多, 我相信有不少Kodak Fans, 不過我覺得Ifford 其實不錯. 遲下我可能都會寫一篇黑白攝影. 希望大家到時指點一下.
最後, 本人並不是鼓勵大家用只用菲林拍攝. 但我想大家明白, 攝影可能對器材有實質的需要(例如工作上的需求), 但藝術只針對作品和創作人的質數. 但今日的香港, 大眾似乎都只是傾斜向器材的要求, 而忽略攝影本身的目的. 我想, 這是Marketing 的勝利.
尾段附上本人幫小兒拍攝的菲林照片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