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攝影 - 我的分享

首先多謝DCFever讓我有機會係達人頻道發言, 先謝過.

作為第一篇文章, 我想講一下菲林.

菲林是一個過氣既產物? 有錢人既玩意? 還是固執攝影人的工具? 其實,根本什麼都不是. 香港人太喜歡分黨分派了, 忘了工具本身的用途.

我和很多朋友每講到攝影, 第一件事別人就會問我

"你用什麼相機? C/N/S "

我答: "日常帶在身邊的都是 Leica Minilux",

朋友又問:"Leica 很貴哦, 是digital 嗎? "

我答: "不是, 是菲林. 其實Digital 很貴我買不起"

朋友就說:"你騙我, 買菲林要錢,沖也要錢, 製成相片也要錢, 就連Scan (掃瞄) 成影像檔也要錢. 有錢人的玩意,我玩不起 "

過了3個月, 我那位朋友得意洋洋的, 拿著他那LCA+ 說 "我想要那E沖C 的效果","菲林很特別, 感覺很不一樣!!", 又說著要試畢全世界有的菲林云云... 我覺得我那位朋友很自我陶醉, 還好, 有多人個人加入菲林攝影的行列, 也不壞. 又過了2個月, 我問朋友"你的LCA+怎樣? 喜歡嗎?", 朋友說:"沒有用了! 要影36格才可以沖, 很多相片都用不了, 不是under 就是out of focus,圍起來很貴!" 

<菲林真的很貴嗎?>

想當年, 我第一部 DSLR 是 350D. 我記得好像不用3個月就打了過萬張相. 圍起來, 平均每天就有111張相了. Share 上Facebook, 雄心壯志要成為攝影達人, Ablum 多到自己都記不起來了, 朋友都叫我唔好再出相 . 當年350D Body 要港銀7,000. 圍起上來, 打了一萬張, 每張就只要$1.4, 越用得多越抵, 我出手350D 的時候還賣了港銀3,000 ( 共打了 40,000張), 即是 $0.1 一張相. 不過, 打開個 Harddisk, 又有幾多張見得人呢? 最後, 成個Harddisk 壞了,160GB 相片只剩下Facebook 數張和回憶.

我現在用菲林, 都只是1個月 2筒 (120 或135) , 菲林連沖, 掃瞄, 出相片, 洗費不過港銀200, 如果以 共花了4,000元在350D上計, 除開就可以用200個月了. 不過我很清楚!! 事實並不能這樣去計的. 數碼相機的便利, 跟某品牌附送上的技術, 加上自己手持與某明星同樣品牌與型號的相機, 這些都正正刺中香港人既心. 怎樣去選擇? 你一定明白的(笑). 但攝影背後就只有品牌和科技的分野嗎? 就正如我經常問朋友:”你按下快門次數的多少, 和你攝影技術的進步有很大關連嗎? ". 大家都忘了相片作為記錄, 傳遞訊息, 和藝術工具的機本意義, 說實話...那是很可悲的事.

<專業菲林相機和玩具菲林相機>

在某討論區, 有一班人說Lomo 是玩具, 不能上大場面. 亦有人說, 某大外國攝影大師都是用便携式相機,都可以做出很好的作品. 討論的方式,都是用家和某種器材連上一個關係, 繼而立論. 但家都從不由作品本身既藝術觀點和用途出發. 所以我經常聽到我一句帶諷刺性的說話:"用Leica又點,又不是影爛相" . 真的, 真的不是品牌的問題, 請不要污衊我的徠卡,求求你! 中肯一點,這可能是攝影者的問題, 又或是觀賞人的誤解. 不過香港人/ 中國人很厚道, 從不說人壞話!

<平價菲林與專業菲林>

同上. 又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分水嶺. 幸好, 我玩攝影早, 很多菲林都有試過. 相信我!! 其實問題真的不在於平貴, 而是你懂不懂她們的特性. 如果日常用Snap 的, 不用貴, 富士的Superia 100/ 400 , 已經很好了, DR 又闊, 色溫又不易被室內複雜的光線影響, 重點係平, 平均都是$20元上下. 如果要用幻燈片, 其實Kodak 破產以後, 你的選擇其實不多. 平常用 RDPIII ( Provia) 就好了; 想濃一點, RVP (Velvia) 吧; 黑白就爭議大很多, 我相信有不少Kodak Fans, 不過我覺得Ifford 其實不錯. 遲下我可能都會寫一篇黑白攝影. 希望大家到時指點一下.

最後, 本人並不是鼓勵大家用只用菲林拍攝. 但我想大家明白, 攝影可能對器材有實質的需要(例如工作上的需求),  但藝術只針對作品和創作人的質數. 但今日的香港, 大眾似乎都只是傾斜向器材的要求, 而忽略攝影本身的目的. 我想, 這是Marketing 的勝利. 

尾段附上本人幫小兒拍攝的菲林照片兩張:


分享感想
  • 龍懷騫 @2012-06-23 18:57:25
    好文
  • Ronaldchung415 @2012-05-30 10:29:13
    好文!
  • Ballballeye
    @2012-05-28 14:45:25
    多謝大家踴躍留言. 我寫這篇文章純是分享. 可能因為我的名字比較新, 而令大家關心, 先行謝過. 對於我懂不懂自沖和打相的問題, 我知道其實我不需要交代的. 不過如果我說不懂, 我的恩師會罵我跟他學了2年黑房技巧什麼也學不到. 但如果我說懂, 我認識的Pro Lab 和 沖印公司明天起可能我會被他們恥笑.

    到底, 我只是想分享, 鼓勵大家多作嘗試. 請大家不要給很多專業名詞和沖印程序而影響攝影的樂趣. 下一篇文, 敬請大家支持
  • Krimzon-Noir-金鸚-4
    @2012-05-26 22:37:37
    技巧的東西是很難說. 我很少用上叫專業的片種. 如有機會, 我會嘗試另一作風。

    但, 最重要是甚麼? 技巧是不二法門,菲林現在只用來昇華用。 我同意用菲林是種態度,如果你能自理是更好。即使沒有

    印這一步。
  • Christopher Cheng
    @2012-05-26 00:18:02
    我一個月拍的筒數不定,但比起數碼的所謂care free,底片攝影的各種限制與不確定性,都讓攝影的過程感受更深,不斷感受攝影原來的理論也讓我保持反思與進步。

    即使用的是Lomo機,有人三分鐘熱度就放棄,有人越用越上手。視乎你會否學習有耐性,以及主動認識你付出鈔票、時間、穩陣來玩的底片攝影。這個世代我們變得只要快、即時,卻忘本、忘記了享受過程。
    Ballballeye 
    @2012-05-28 13:34:47
    正是. 人們忘了要求與需求的分別, 甚至忘了享受過程.
  • Kenji Yuen
    @2012-05-24 22:57:21
    哈哈 很不錯的見解,其實講真....影菲林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練習.....
  • woody243 @2012-05-23 21:20:34
    強貼留名
  • ivan66 @2012-05-23 14:53:28
    同意相機只送功能卻不送技術~!
  • Zulu Lo
    @2012-05-23 14:50:52
    強力支持
Ballballeye 的其它文章
認識菲林 - 入門篇 (二) Ballballeye 之前為大家介紹了正片負片, 覺得怎樣? 除了Lomo 和Holga, E沖C 以外, 是不是覺得如果要影彩色相片, 數碼相機始終還是方便? 接下來想講的黑白菲林, 是我覺得到目前為止, 數碼還是不能取代的一件產物.  大家都... (繼續閱讀)
認識菲林 - 入門篇 (一) Ballballeye 之前計劃好出一系列菲林的介紹, 但因工作太忙和其他關係未有時間整理. 如是者, 期間又再有大篇幅格式的正片宣佈停產(Fujichrome Velvia 100F,以及 Velvia 50 的 4×5和8×10格式)  ...  真令人擔心未來幾年菲... (繼續閱讀)
欣賞的距離 Ballballeye 上星期一, 我參觀了在沙田舉行的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 去參觀之前, 我的同事和很多參觀過的人, 無不給予負評. 原因當然不在這位大師的作品上. 那好地地的一個藝術珍品展. 負評在哪? 我先講一些本人的感受. 場地... (繼續閱讀)
學好構圖 先從 XX 學起 Ballballeye 前陣子, 我在Facebook 看了某達人朋友轉發的幾幀相片, 那幾幀相片很有趣. 但吸引我的並不是出色的攝影技巧, 更不是捕捉準確之流的大師作品. 而是上面縱橫交錯的白線. 這些白線不禁令我想起學習攝影的開心時光, 更... (繼續閱讀)
菲林攝影 - 我的分享 Ballballeye 首先多謝DCFever讓我有機會係達人頻道發言, 先謝過. 作為第一篇文章, 我想講一下菲林. 菲林是一個過氣既產物? 有錢人既玩意? 還是固執攝影人的工具? 其實,根本什麼都不是. 香港人太喜歡分黨分派了, 忘了工具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