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區參與扶貧工作, 原來不經不覺已十年, 回顧整理一下拍到的照片, 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這個人, 很少想過今天要拍什麼題材, 拍什麼類型, 拍什麼風格, 反正隨心感受, 看到什麼有感覺的便拍下來, 但重溫自己拍的, 原來自己拍攝時的觸覺, 也不是那麼沒譜的, 哈哈! 今次便歸納一些街拍的感想
貴州, 雲南, 四川等地的山區農村, 雖然少數民族的語言未必可以明白, 但人與人的溝通, 往往不是只靠言語吧, 有時候一個笑容已可打破彼此間陌生感, 起碼感覺沒有惡意吧, 對於小朋友, 我很喜歡和他們玩玩, 唱唱歌, 有時候樂極忘形, 玩得連器材, 尢其是鏡頭, 都掉到地上去, 所以器材最大的耗損也許不是在工作, 而是和小朋友玩呢, 哈哈哈!
孩子最可貴的, 不是懂得擺出什麼老跡的POSE, 而是一份天真, 有時候, 和他們玩得興高采烈, 之後隨手拿起相機, 拍到的便是最自然最真摰的影像, 而且, 當拍的時候, 自己如果也能融入當中的氣氛, 拍出的畫面應該也更易感染到別人
很少叫小朋友望鏡頭, 數一二三笑, 我是想, 要笑已經笑左, 不笑, 可能是緊張呢, 可能是他根本不想笑呢, 那麼他強給你一個裝出的笑容有什麼意思呢?如果你真的想拍下他們發自內心的笑容, 不是說一句"CHEESE"或"茄子"便可以呢! 有時候, 可能我更享受和他們互動的過程, 雖然不能拿著相機不停的拍(從前我也想拍多一些, 之後可以有多些選擇嘛)但是, 當下能融入他們的空間, 彼此在腦海裡留下更多難忘愉快的片段, 有沒有拍到什麼照片, 根本也是其次! 再者, 享受過程, 每張照片的背後會有更多故事, 更讓人回味!
小朋友的創意, 遠超越我們的想像, 與其教他們擺什麼生硬的POSE, 不如讓他們自己互動玩玩, 往往給你很多驚喜的‧我拿Canon 5D MK II, 最常用24-105, 先觀察附近環境, 我一般是光圈先決, 最小5.6, 調ISO, 確保快門最少1/125, 把相機掛在頸上, 近距離和他們互動下, 當看到精彩的畫面便快速拍幾張, 便放下相機繼續活動(我相信, 大既沒有太多人會習慣被鏡頭一直指著的), 有時候, 當他們和你熟落了, 你再問他們: "小朋友, 拍個照好不好?" 他們便會向你報以一個天真的微笑!
很多時候我的袋裡也放著一些小糖果, 因為孩子們都很受落‧不過我想說, 這絕不是"我給你糖果, 你給我笑容"的等價交換, 而是透過這些小道具, 讓他們放下戒心, 好讓大家更易建立關係‧其實先與被攝者建立關係, 至少讓他知道你在拍他, 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來是更真摯, 更重要的是這是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尊重, 他不是動物園裡的動物可以讓人不停拿著相機不停的拍, 將心比己, 你也希望別人尊重你的肖像權吧!
先感受, 後拍攝‧如果拍的人在拍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感覺, 很難叫其他人也有共鳴, 自己再看到那照片也沒太多回味, 照片呈現到當時的氣氛, 更叫人動容。像上面的小女孩, 當大夥兒都在教室外玩耍的時候, 她獨個兒坐在那裡, 與她聊聊天, 她表現得很害羞, 說話很少, 只是遠遠的望著我們, 當時拍下這張照片, 雖然沒有什麼燦爛的笑容, 但也呈現著當時的感覺, 自己再看也很回味!
數碼年代, 比從前用菲林時多了一個拍照的方便, 很多山裡的孩子, 可能從未拍過照, 或是很少機會接觸, 當看到自己在相機裡出現, 他們那份雀躍的興奮已完全打破了彼此的隔膜, 多拍幾張, 他們更追著你要你拍呢! 換支17-40, 來個自拍大合照, 不亦樂乎!
談起攝影, 總是說來話長, 留待下次再續!
小小感想分享, 盼望各位交流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