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十個以手動底片相機學習攝影的理由

在入門DC只值數百元,人人手執攝影能力手機的時代,相機變成每人隨手可得的工具,但有意學習攝影者,往往因數碼年代相機自動曝光、對焦之便,構圖以外的技術,完全依靠相機或者後製軟件,忽略攝影基本功之重要。在這個時代,提出以手動底片相機為學習攝影的最佳選擇,有人認為是天方夜譚,也有不少攝影愛好者認同。

有「攝影界Top Gear」之稱的Youtube頻道DigitalRev TV,早前推出「10 Reasons Manual Film Cameras are Best for Learning」短片,且看不斷介紹數碼攝影的他們,為何推薦新手以手動底片相機學習,以及我的看法:

 

1) 有型 (Cool)

近年有說,偽文青標誌物之一,是底片相機,青年底片攝影圈中,更有人笑說Nikon FM2因為人熟悉,成為偽文青首選,因而有價有市。(誤)

相對電子單反發展至今,大多都離不開一式一樣的設計,手動年代的底片相機,各有特式與質感,線條硬朗,金屬機身鏡頭,每拍一張手動過片等等,都令外觀以至操作上令人著迷。當然,代價是你把相機掛在身,還是用來拍攝,難免引來旁人(羨煞/奇異)的目光,甚至數句寒喧。連部份廠商都在推出新相機時,以復古造型吸引用家目光,可見設計潮流是一個循環。


▲ 近年依靠Micro Four-Thirds無反相機起死回生,甚至帶起復古熱的Olympus,在機身、鏡頭手動對焦設計上,都承襲舊日為自己打響明堂的半格相機PEN F與135單反OM系列。

2) 菲林是無情的 (Film is Unforgiving)

有說,菲林的物理特質與沖印的化學反應,更讓人感受到影像的「溫度、速度、溫柔和憤怒」;但在技術層面上,菲林確實無情。一筒偷得格數再多,也只給你約四十個機會,出錯便少一個機會,用正片的話,曝光差距多於一級,已經無法挽回。即使你有無限菲林在身,也會一樣心痛,特別是你想留下的「決定瞬間」,錯過便無可補救。無情的限制,讓你更重視每個機會,重裡質多於量,也直接提升作品的精品程度。


▲ 沒有現代科技協助,照片成敗,大多時在乎你的攝影基本功。
(Vivitar V3000N / Kimunor 28mm F2.8 / Fujifilm T64 / E6 Process)

3) 學習設定 (Settings)

先行說明,以下所指的,是沒有任行P(程序曝光)、A(光圈先決)、S(快門先決)模式的手動相機。當然你可以反駁,我把有手動功能的相機,調整至M(全手動)就可以吧!我會說,那你可以把顯示屏的預覽關上、全段時間把相機只保持單一ISO,全程不檢查屏幕嗎?(笑) 道理有如小學不容許學生以計算機學習基本數學,就是以免學生日後連基本加減乘除,也要依賴計算機。

4) 學習曝光 (Exposure)

在電子年代,相機影像處理器、測光錶為我們準確計算一切,沒多少人再願意花時間學習晴天十六法(Sunny 16 Rule),以固定菲林感光值、安全快門為前提,於不同環境光度,轉換光圈大小拍攝,簡易道出光圈與快門的基本應用。有相當寬容度的負片,設計就是讓攝影者於相約曝光設定下,保留高低光位更多細節,提供調整空間。即使在數碼年代,相機的測光也無法百份百準確,晴天十六法在高反差與測光失效時大派用場。


▲Fujifilm RDP III 盒內,以ISO 100、1/250s快門為基準的晴天十六法教學

5) 手動對焦 (Manual Focus)

數碼年代,我們在評價一台數碼單反相機的價值與實用度時,自動對焦點數量、分佈、速度、準繩度,成為重要指標,甚至有人因對焦選擇不合自己心水,而於論壇吵鬧一番。但是無反相機興起,因鏡後距較短的優勢,加上第三方廠商開發多款轉接器,令大量手動對焦老鏡一一重生,甚至帶起熱潮。Sony更為NEX相機率先加入峰值對焦(Focus Peaking)功能,使其他廠商重新重視輔助手動對焦功能。

回到手動年代,人眼配合單手轉動對焦環,便是對焦系統,速度當然比不上現今科技,但論可靠度絕對數一數二,對焦過程也讓攝影者有更多空間,思考攝影的更多可能。傳統對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依靠相機的裂像、黃點、疊影等對焦輔助工具;另一種是依靠傳統鏡頭的景深尺,把光圈與景深範圍預先配合調節,在觀景窗內專注構圖快拍,於突發場合與街頭題材十分方便。


▲ 時至今日,景深尺在不少電子鏡頭上已經消失,但景深尺在預對焦拍快攝上,仍有一定幫助。

6) 賊人不會有興趣 (Nobody will Steal It)

這點,要視乎賊人是否懂得分別老相機價值,畢竟一些底片相機仍然有價有市。不過,過去單反相機外殼以鐵、不銹為鋼、鋁等傳統金屬製造,如你選擇在被劫時勇武抗賊,確可作為堅硬的自衛武器。總之小心保管器材為上。

7) 沒自動感光度設定 (The ISO Isn't Auto)

菲林攝影年代,對新聞工作者最頭痛的,模過於感光度的限制,特別在室內與晚間,選錯底片要甚中途回片更換,那麼硬著頭皮先完成在機內的一筒。每筒底片選定感光值,就可以限制你務必隨環境光暗,在同一基準下改善光圈快門設定,學習兩者如何互相配合。


▲ 底片大多有固定感光度,近代135底片匣設有DX編碼,讓電子底片相機讀取感光度、格數與寬容度。

8) 讓你放慢腳步 (Slow you down)

這也是不少習慣數碼相機的攝影者,回到菲林攝影的主因。攝影科技讓攝影更普及,但也讓我們於較少限制下,拍下更多不必要、重覆、甚至劣質的照片,浪費更多時間在選擇、後製、補救。隨突發事件以外,攝影在絕大多數時候,應該在按下快門前,思考按下快門的構思、原因,而這種「慢」,也讓你更深入學習每一種攝影設定,以拍攝更好的作品。


▲ 放慢拍每一張照片的步伐,於構圖、對焦、更改設定其間思考,至時機到才按下快門,是提升作品質素的基本方法。
(Pentax MX / Asahi smc Pentax-M 50mm F2 / Kodak ColorMax 200 expired)

9) 便宜的器材 (Cheap Gear)

雖然135全片幅機身,已經降至近港幣萬元水平,但全手動底片單反,可以低廉至三五百元連標準鏡(如歐俄M42、Fujica X、Pentax/Ricoh K接環等),而較受歡迎的全機械單反(如Nikon FM2、Pentax MX、Olympus OM-1等)或者旁軸相機(如Voigtländer R、Leica M、Konica Hexar RF),只要購入前格價,也相對任何不斷跌價的數碼相機保值。而且在維修與保養上,全手動機械相機也比較容易。每筒底片購買至沖掃成本,最平暫時約六、七十元;底片價格在這幾年間確實維持上漲,但入門常見負片價格,仍然維持在合理水平。


▲(Olympus µ[mju:]-II / Kodak UltraMax 400 expired)

10) 不需再更新 (No Need to Upgrade)

舉例,如果你滿足於Nikon FM2具1/4000s快門、多重曝光的功能,除鏡頭以外,基本上你無須再於機身上不斷升級更新,甚麼3D Matrix對焦、更高像素、更高感光度等更新,都與你無關。器材上正常操作、適時保養,支出隨時比數碼系統更少,二手市場價格也相對穩定。只要你拍數量不太多,也不常用幻燈片的話,常用彩色、黑白負片價格仍然合理。(當然,實際上要視乎個人負擔能力而定)

另一個無須更新的好例子,是無數「父蔭」的故事。筆者可沒這種福氣,但有不少人,因為找到上一輩人放在家中防潮箱,甚至衣櫃、床底的老相機,而重新拍起底片來,廷續上一代相機的攝影生命。電子年代的相機,再耐用也總在若干年後失靈,然後師傳一句「沒有零件」,便要宣佈死亡,成為裝飾品,甚至電子垃圾。機械相機相對耐用與容易維修,一台相機只要適當使用,便可以用上數十年,甚至一代傳一代。


▲ 有說「成功需苦幹」(誤),器材、興趣有否父母庇蔭、繼承人各有異,但攝影技術還是要靠自己下苦功。

結語:歷久常新的美好 從限制中不繼成長

法國攝影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提出對攝影界有深遠影響的決定性瞬間(Decisive Moment)理論,在這個隨手也有一台自動對焦、連拍的相機/手機年代,漸漸為人忽略。雖然感光元件與高容量記憶卡,漸漸令具限制的底片淡出主流,但底片限制為攝影帶來更多的思考、期待,數碼攝影永遠無法取代。從傳統工具開始學習攝影,也許為你帶來一些麻煩,但從中所得的基本功與思維方式,對未來的攝影道路,必定大有幫助。


▲ 這張布列松的經典作品,曾被人以不記名放式放在Flickr評相區,引起一番熱議。
(Frence 1392 / by Henri Cartier-Bresson)

 

筆者Facebook 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wyeung.photography

分享感想
  • den4442524 @2013-07-16 10:51:13
    十幾年前因為唔捨得買DSLR 所以用咗好長時間菲林, 用COSINA CX,影咗四年幾後用 EOS 620> EOS 3> EOS 1V, 文章有啲嘢講得啱,但大多我唔係好同意。

    唔識影相既人的確會覺得菲林無情, 成日影咗啲唔係想要既嘢出黎, 而且成日要背參數好煩。 但當你用咗357年後, 其實好多曝光參數已經背晒入腦,你影嗰時通常都係你預料到既效果,36張應該1張都唔會出錯。但其實雖然如此,又有幾多個需要讀書咁將啲參數背晒入腦? 就算專業攝影師都唔需要(我現下專職舞台攝影)。

    反而菲林真正既優點係佢既性格,例如E100VS 既藍調及橙色表現,RVP 50 同RVP100之間既選擇,就算負片例如160H 同以前我最唔捨得用既REALA 都係一種性格黎。你會覺得張相係屬於你既,俾另一個人渣機用唔同菲林亦會有唔同情調。呢種先為之浪漫。

    而器材,其實咪又係不斷UPGRADE,EOS 620 同1V冇乜分別的, 但為了手感係會換,雖然我而家都係用M MODE為主。現今我已經完全脫離菲林界(用D600 + 1DX),但仍好感謝呢種工具,令我明白攝影最重要其實係按快門嗰一刻!
  • 真帆 @2013-07-15 23:32:39
    都是現今科技引致,但沒有方法……
  • kisi @2013-07-15 21:39:01
    其實將來會唔會無菲林買日字來臨?
    Christopher Cheng 
    @2013-07-15 23:38:25
    我相信菲林離滅絕的日子仍然遙遠,一天有人用菲林,一天仍然會有人生產,寶麗來轉營後出現The Impossible Project,歐洲仍有幾大廠商以黑白菲林及沖印物料為主要業務;但菲林加價、停產的惡性循環,難免會繼續發生,特別是柯達申請破產保護,富士獨大後的今日。
Christopher Cheng 的其它文章
編輯推薦
給你十個以手動底片相機學習攝影的理由 Christopher Cheng 在入門DC只值數百元,人人手執攝影能力手機的時代,相機變成每人隨手可得的工具,但有意學習攝影者,往往因數碼年代相機自動曝光、對焦之便,構圖以外的技術,完全依靠相機或者後製軟件,忽略攝影基本功之重要。在...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刺點」首次聯展 之 Glowing Emotions - Christopher Cheng Christopher Cheng 我的刺點:Glowing Emotions 『攝影,日語「寫真」在光影、真實間探索,留下觸動自己的畫面 無數原素為照片添上生命,讓它與人生出微妙關係,形成各種情緒 那年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於接連轉變的人與事,重新...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虛實交錯 - 多重曝光的迷幻實驗 Christopher Cheng 攝影可以是記實,也可以是創作。有時候,心中所想的,一張照片未必足以表達,多重曝光(Multiple Exposure,簡稱MX),可算是攝影上的Kinder出奇蛋,讓不同的所願所想,都放在同一格底片上,為畫面帶來更多變數。在... (繼續閱讀)
只能回味的燈光片(Tungsten) - Kodak Ektachrome 320T E沖C測試 Christopher Cheng 這筒代號EPJ的燈光片(Tungsten),是我於從前沖印的地方購買的,早已停產、過期。未有白平衡出現前,攝影師控製相片色溫,一般以各種顏色濾鏡,或者在室內以燈光片更正偏黃的燈光。隨數碼相機輕易調控色溫後,燈光... (繼續閱讀)
輕便中幅寬景相機 - Lomography Belair X 6-12 第一手預覽 Christopher Cheng 近幾年來,5、8、10月都是Lomography發表新菲林相機的月份,今年首兩發的110相機,由於都是以原有的Fisheye與Diana相機為藍本,設計110尺寸的Baby版本,在我而然作為給親友(特別為女性)的禮物不錯,但是片幅大小與... (繼續閱讀)
菲林玩樂:認真談E沖C (一) 歷史、沖片 Christopher Cheng 我走上菲林攝影路,或多或少與E沖C(正負逆沖  / Cross Process / E-to-C)有關。在某個情緒低落的假期中,遇到LOMO始祖LC-A的25週年活動,暗角以外,那些色彩鮮艷、迷幻的照片(有人稱為lomographs),我看到後心情... (繼續閱讀)
[底片記錄] 一相一故事:撤! Christopher Cheng 暑假起直至今日,反國教運動空前的公民參與,是前所未見的。 這張照片,攝於2012年9月7日,12萬人包圍、佔領政府總部的晚上。 相機: Lomography LOMO LC-Wide菲林: Sunny 200 還記得至9月3日起,間間斷斷地...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雜談:柯達沉淪與菲林攝影回歸 Christopher Cheng 首先講句「謝謝」與「不好意思」。「謝謝」是感謝DCFever編輯與各位網友的支持,沒想過第一篇文章可以在推薦頁出現,更有影友pm來問哪兒買到我介紹的玩具相機。至於「不好意思」,是我在七月都在混亂中渡過,沒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