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者專業價值的反思

要數去年美國新聞攝影界的大事,其中一件必定是美國芝加哥太陽報將所有攝影師辭退,除非是對相片有特別的需求而會跟自由攝影師合作外,否則其他相片將會由文字記者用智能手機去拍攝。而芝加哥太陽報亦體貼地為文字記者提供了基礎手機攝影課程(iPhone photography basics)。

從營運角度來看,好像沒有甚麼不妥,因為在智能手機影像的質素大大提高的今日,還是有辦法拍得出用以印刷的相片(時代雜誌也曾使用Instagram相片作封面)。但改革後相片水準又如何呢?請看看以下頭版相(報導為芝加哥黑鷹隊獲得國家冰球聯盟總冠軍):

對於體育並不了解的我,只看圖,怎看都不知道原來這是獎杯…還以為是甚麼科學儀器,而相中人,除了只能得知他是這"東西"的搬運者外,這人在相片中能表達的,是近乎零。

再來看看另一家報社 - 芝加哥論壇報的相片:

新聞攝影,重點在於單張照片上表達事件及人物的瞬間精華。芝加哥論壇報這張,不論在構圖、當時氣氛及決定性瞬間的掌握,都完全符合了。兩者水平,即時高下立見。

攝影記者,顧名思義,就是主力用影像來報導事件,不論是相片輔以文字,還是以文配圖。攝影師對事情發展的判斷,以及以甚麼方式去呈現,是影響相片張力的重要因素。很多人都覺得攝影只是按快門而已,如果有高級的器材、可以走進Press Area等等,便以為自己也可以拍到很出色的相片。對,看起來只是按個鍵,但藏在背後的概念及知識,可就是攝影師的能力與經驗累積,是一門專業。

如果只為了更快速的發表及因應互聯網上多媒體內容的需求而辭退攝影記者,不但是對每個攝影記者專業的質疑,也同時加重文字記者的工作壓力。

至於為甚麼<時代雜誌>會使用手機相片作封面?Kira Pollack (時代雜誌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有以下回應:

 "You have to pick the right photographers."

 原文: http://r-monochrome.com/?p=643

分享感想
Rayman Cheuk 的其它文章
寫在最佳新聞照片獲獎後 Rayman Cheuk 筆者很榮幸亦很僥倖的,於獨立媒體(香港)主辨的網絡公民大獎之最佳新聞照片中獲獎,在此除了感謝主辦單位、USP社媒仝人外,還想跟大家分享筆者這一年內作為網媒攝影記者採訪的感想及經驗。 說來慚愧,筆者雖為攝...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淺析新聞攝影的審美標準 Rayman Cheuk 一張出色的新聞照片,拍下不能重覆的經典瞬間,能令觀眾產生共鳴,成為事件中標誌性的畫面,留芳百世。 每一個畫面、構圖以及相片中元素的取捨等,這些因素全都是攝影記者心路歷程及眼界的表現。本文會概括將成功... (繼續閱讀)
照片要拍好一定要夠近? Rayman Cheuk 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的統計數字,在2013年,經證實殉職的新聞工作者一共有七十人,三成為Freelance,而整體數字有四成四為蓄意謀殺。很明顯,有些人不喜愛他們所報導的,但記者...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我是寂寂無名的攝影記者 Rayman Cheuk 我是一名攝影記者,對於身邊的同輩來說,是一項沒有出色的工作。男人,三十而立。在社會裡工作了一段時間,理應開始有點事業、有點經濟基礎,但攝記這身份只會令你與這一切無緣。為的,只是一份人人覺得無聊的使命... (繼續閱讀)
攝影記者專業價值的反思 Rayman Cheuk 要數去年美國新聞攝影界的大事,其中一件必定是美國芝加哥太陽報將所有攝影師辭退,除非是對相片有特別的需求而會跟自由攝影師合作外,否則其他相片將會由文字記者用智能手機去拍攝。而芝加哥太陽報亦體貼地為文字...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戰地記者沒有告訴你的事 Rayman Cheuk 自從數碼攝影普及之後,人人都是攝影師,為得到一幅好的作品,無所不用其極。其實身為一個攝影人,除了要擁有技術方面的知識外,心態亦是一個成功攝影人的必要條件。 於討論前,先看看以下兩個分別獲得世界新聞攝...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以身作則去體現人道主義 - James Nachtwey Rayman Cheuk 以上是James Nachtwey網站首頁的截圖,一位攝影師的網站居然沒有圖像,只簡單地以一句說話作為開始 - "I have been a witness, and these pictures are my testimony. The events I have recorded should not be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