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帶著小相機去老朋友故鄉

這個新年,去了一位老朋友的鄉下,老朋友小時候在英德市黎溪鎮出生,大概在十多歲便來到香港生活,在七八十年代,這是很普遍的事情,就我身邊的朋友中也有幾位都是這樣的背景,在香港,平常大家日常交往中, 很少會談及自己的少年往事,我們都好像為了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家裡事、瑣碎事而拼搏得頭昏腦脹了,趁著這個機會,與他一起回鄉小休,對這個老朋友,多了一些了解。
 
我們從深圳坐高鐵到英德市,然後南下,經連江口到他的故鄉黎溪鎮,途經連江口住了一個晚上。

連江口

生活在連江邊的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在岸上用膠桶種植大芥菜自用。
連江的河鮮很有名氣,桂花魚、骨魚、和順魚、邊魚,也有很多小魚,生曬後可做魚乾,用魚乾煲湯十分鮮味,江邊有幾間餐館,有一道菜名叫 “ 炸河鮮 ” ,就是用油炸這些小魚,魚骨也炸至鬆脆,十分美味,在鄉村地方,往往這些寂寂無聞的小菜最吸引我們城市人的味蕾。
生曬鴨毛,我記得小時候住在新界,有人會用火柴挨家挨戶交換鴨毛,可我一直不知道鴨毛有甚麼用途,會用來做衣服或被子嗎?
運沙船,連江由於是山峽兩旁間的河流,河床經年累月沉積著很多沙泥,按時會用挖掘船清理河床,沙土又成為發展中的市鎮建築物的主要材料。
江邊兩岸的村民以這種傳統汽油船隻來回兩地,每半小時一班,不單是人,還可載電單車和電動三輪車,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這次沒有嘗試坐這種汽油船,昨晚在江邊的餐館吃飯時,老闆還告訴我們在江的另一邊有一個花墟,只好留待下次好了。
在市鎮買了菜准備坐船回家的老婆婆。
在連江邊生活的老人,閑時三兩知己坐在江邊閒話家常。
晚上的時候,老朋友與他的兒子在江邊放煙花,小兒子聚精會神的看著父親,我這個老朋友,性格剛烈得像野牛一樣,面對兒子,卻十足慈父一名,鐵漢總有柔情的一面。
第二天中午再往鎮內閒逛,在香港已經不會看見這些令人懷念的景像了,開著電動車賣豬肉的豬肉佬,嘴角還叼著香煙吞雲吐霧。
用擔挑挑著竹籃子賣菜的婦人,蹲坐在街角。
那些年的鄕村理髮店,瞬間將我拉回到七八十年代的舊香港。
坐在超市門外聊天的老人家。
過春節環衛工人仍在放假中,因此街道有些垃圾。

黎溪新鎮

第三天坐汽車到老朋友的出生地黎溪鎮,黎溪分新舊二鎮,老朋友還有一些親戚生活在 新鎮 ,他的一位小學同學陪伴了我們三天,聼了老朋友一些小孩子時期的故事,我想你們也會有興趣。
 
我住在一間新建還不到一年的酒店,從高處看黎溪新鎮內的房屋。
這裡雖然已經有氣體燃料瓶,但村裡人還愛用柴,按他們說用柴煮食比較好味道。
充滿人情味的鄉村小商店,希望不會像我生活的城市,在大型超市壟斷下,小商店淹沒了,一些人情味的事物也被淹沒了。
小商店內的毛主席畫像,在一些年長的老人心目中,他是神。
 
 
 
 
 

黎溪舊鎮

在一九九四年,廣東飛來峽大壩落實興建,一九九八年大江截流,相距十一公里的黎溪舊鎮搬遷到連江邊海拔較高的地方,今時今日的黎溪舊鎮,大部份已經淹沒在連江河的水平面三十米之下。
我們須要包一艘小船才能到老朋友出生的小村落,那裡有一間古寺,名叫豐盛古寺。
 
 
古寺以前是在山上,截流後江水上漲,淹沒了山下的房屋,而以前位於高地的古寺,現已經變成在江邊了,一下船便到了寺前。
 
老朋友就是在這棵大榕樹下匆匆忙忙的出生,那個年代沒有醫院,祇有接生婦。
豐盛古寺內有名的五百羅漢像
 
黎溪由於地理的原因,在二戰和國共內戰的時候,從北方南下廣州,必經地處英德市的黎溪鎮,黎溪鎮屬戰略防禦的咽喉位置,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老朋友告訴我,豐盛古寺附近是亂葬岡,原因這裡曾經是行刑地,日軍俘虜會在這裡被槍斃,他們小時候常常在地下挖到人骨。
 
當年的黎溪小學已變成危樓,每一個生長在黎溪的人也有份興建這間小學,七十年代窮鄉僻壤並沒有碎石機器,不管男女老少,大家出手出力,用鐵錘把一顆一顆的石頭打碎,廣東話叫 “ 揼石仔 ” ,老朋友説當時經常會錘到自己的手指頭。
探訪完老朋友小時候居住的舊鎮,下午回到新鎮他親戚的家裡吃晚飯。
由於我只管吃,忘記拍照,借了朋友手機拍的幾張相片
最後一天的中午又在他親戚的家裡吃擂茶,擂茶源於古代中原,後傳至廣東,一個陶鉢,一枝一米長的擂棍,擂茶者坐下,用雙腿夾住陶鉢,抓一把綠茶葉放入鉢內,加水用擂棍攪碎成漿,然後與稀粥合和即成。
由於我只管吃,忘記拍照,借了朋友手機拍的幾張相片
席間老朋友提起小孩時期的艱苦日子,那時候城鎮居民還是用糧票到國有糧店換取食物,有長達八年的時間老朋友一家只能以白粥和番薯當早午餐,而最期待也是春節,國家有魚和肉的糧票派發,那是一年中能夠享受到最豐富美食的幾天好日子。
短短的五天假期完結了,可我有了一些感悟,離鄉別井的人,為的是要過更好的生活,少時拼命要離開的地方,長大了卻是眼淚歸還的地方,也許每個人都有夢想,可不是每一個人都可把夢想實現,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把普普通通的事情做好就已經不普通,我們也是平凡的人,平平凡凡地過一生,其實,已經不枉此生。
 
 
 
 
分享感想
manwong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Manwong 旅遊札記:這裡曾經如同地獄一樣, 即使現在你聽到天堂一樣的詩歌。( 盧旺達 ) manwong 我沿著 KN3 路一直步行到 KN8 路,這裡的街道都是以數字來命名。我並沒有坐五百盧郎摩托車去基加利大屠殺紀念館,而是選擇以步行一小時的方式慢慢去靠近這記載著人類慘絕人寰事件的建築物,我不想太快到達紀念館,...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Manwong 旅遊札記:火車穿越坦桑尼亞與贊比亞 下篇 ( 坦桑尼亞 ) manwong 由於長期欠缺維修與及保養的關系,列車只能以緩慢的速度行駛,感覺只有時速四十公里,有些路段更會慢到只能維持二十公里,比摩托車還要慢,原因是這些路軌和路基日久失修,以免行車太快路軌承受不了,發生意外。其...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Manwong 旅遊札記:火車穿越坦桑尼亞與贊比亞 上篇 ( 坦桑尼亞 ) manwong   在達累斯薩拉姆,今早旅館代我找了一輪出租車去坦桑尼亞的火車站Tazara Railway,花了我兩萬五千仙令。假如我在外面隨機找一輪,兩萬仙令就可以有交易,或許更便宜些。但我住的旅館房間門上有一塊特別的告示聲...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Manwong 旅遊札記:詭異、神秘,魯文佐里峰 ( 烏干達 ) manwong 烏干達旅遊資源並不豐富,比較多人認識的是到烏干達西部跟蹤銀背大猩猩和沿著尼羅河參加各種的水上旅游活動。但我卻另有所圖,要是能爬一爬烏干達與剛果交界的魯文佐里峰,那烏干達之旅著實不枉此行。   我被這...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Manwong 旅遊札記:依依不捨帕蘭甘 ( 伊朗 ) manwong       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四個國家接壤的邊界,有一處塊鮮為人知的區域,它被劃為庫爾德斯坦,庫爾德斯坦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這片廣大的土地有三千五百萬的庫爾德人生活著,他們的歷史可...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Manwong 旅遊札記: 布拉格尋找卡夫卡 manwong         不管清晨或是黃昏,晴朗或是晦暗,布拉格廣場無時無刻為遠道而來的客人獻上笙歌妙舞的氣氛。游人把吉卜賽女郎團團的圍成一圏,淩亂的頭髮散蓋著她精緻的五官,她身上穿戴著傳統的波希米亞服飾,當... (繼續閱讀)
Manwong 旅遊札記:新舊交替中的華沙 manwong          我沒有到過波蘭,不知其它人對波蘭有怎樣的印象。一些地方,你不一定到過,你也能從各種途徑不知不覺間預設了一些想像,正如你不一定要到過法國,你可以想像到塞納河畔的風景與歷史建築,那裡...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Manwong 旅遊札記:古橋與十字架 ( 波斯尼亞 ) manwong   進入了波斯尼亞的邊陲不久,一轉眼城市景觀和建築物漸漸消失,連綿不絕的公路兩旁的風景乏善足陳,大多是長滿了青青黃黃雜草的平原,東一塊、西一塊,像染了皮膚病掉毛掉得狼狽不堪的野狗,接下來駛上一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