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についてー【關於光】
攝影人都很想呈現通透感,想要得到非常好看發色,於是嘗試不同底片和鏡頭的配搭,到了數碼年代又碼停嘗試各種調色手法。我個人認為,除非是無中生有的Ps,要不然調得出顏色卻沒法得到應有的質感。光線是重中之重的元素。
我們看見的日系照片大多空氣感很重。當然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日本處於較高緯度,太陽入射角度較低,即使大晴天光線也不顯得過於強烈和生硬所致。
光線的質素、紫外線強度也會非常影響底片成像表現。因為菲林會對紫外線產生反應,出現藍色的偏色。如是polaroid等即時成像的底片,這個問題會嚴重得多,過強的紫外線會讓畫面偏紅黃色。數碼相機很少出現這個情況,不論在何種光線下拍攝,其成像總是維持穩定。大家會發現,要拍攝得好的菲林照片,需要有比使用數碼時更精準的判斷光線質素和紫外線強度的能力。
Pentax 67 - FILM Pro400H 雖然香港近年秋冬天,在盛行風帶動下污染嚴重,但還有些時候天空清徹,是難得的拍攝機會。
【緯度造成光線的差異】 - 為什麼在日本(或外國)拍的照片感覺總是更好看?
香港因為地處北回歸線 ( 北緯約23.5度 )。夏至的時候(北半球7月),太陽是直射北回歸線的,所以如果你在夏至正中午看到的陽光就幾乎會在正頭頂上,仰角很大,接近90度。光線特別猛烈,會在臉上留下極重的陰影。
而到冬至的時候(北半球1月),太陽直射角度向南移動到南回歸線。所以冬天正午,太陽並不會在正頭頂, 頂光情形相對較不明顯,太陽的仰角小,在香港的冬天時份,就算正午,太陽仰角也大概只有46度,相對要柔和些。
而身處在北半球緯度越高( 越近北極 ) 的國家如日本,即便是夏至,太陽直射的位置也是在日本以南的北回歸線上,因此在緯度高的國家,就算是夏至也不會有正上頂光的情形,而仍是以偏斜射的方式照射該地區,越北的地方這現象越明顯。這些高緯度國家到了冬至( 太陽直射角度向南移動到南回歸線 ) 時,太陽的距離海平面的仰角就更小了,從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太陽都處於很低的角度,因此幾乎不會遇到頂光的問題,因此只要有光線,都是十分理想的拍攝條件。
Pentax 67 - FILM Pro400H 這兩張照片拍攝的日子是個煙霞很重但還有光線的晴天,光線很弱沒有造成很明顯的逆光。天空的死白不是因為過曝,而是因為本來就沒有顏色。
另一方面是【空氣質素】,空氣條件會影響照片的發色和通透感。
【風向】
在沿海地區,特別是華南及廣東沿岸一帶,北半球夏天(7月)時份受向岸風影響,來自海洋的空氣比較潮濕和乾淨,令這些沿海地區的空氣較為清新,出現藍天及清徹空氣的機率大幅上升。
相反,在北半球的冬天(1月),沿岸城市大多吹乾燥的離岸風,來自內陸的空氣較多污染物微粒,濕度也較低,造成這些地區一踏入秋冬季便很難看到清徹的晴空。
另一個會令空氣條件會急速惡化的是颱風,一般而言在熱帶低氣壓帶外圍的地區,因為受到低氣壓空氣下沉的影響,大量空氣污染物困在地面,也會造成空氣非常差,空氣污染嚴重得不適合有氣管疾病的人出外,天色灰濛濛和無風導致非常熱。
Pentax 67 - FILM Pro400H 污染物一般較空氣本身重,因此通常只要在山上,或是拍攝天頂,都會得到不錯的藍色調。時近冬天,光線也偏遠些,是個很好的拍攝環境。
【污染】
潔淨的空氣,天空會顯得蔚藍;重度污染的時候空氣會呈現紅黃色。
在19世紀末期,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在1871年起第一次對此作出解釋。在地球表面的人是透過經空氣散射的太陽光來看天空的。在潔淨的、未受污染的大氣中,大部分的散射是空氣中的份子(首要是氧和氮份子)引發的,這些份子的大小比可見光的波長要小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散射效應主要影響波長較短的光。由於藍色光波長較短,所以天空呈現出藍色。
Pentax 67 - FILM Pro400H 拍底片照除了逆光環境好拍外,時間早一點大約3-4點左右,天空還是非常澄藍時也不錯,這些好看的藍色是回報。
他的理論指出了光的散射強度將跟著散射顆粒的增大而急劇加強,但它只適用於比光波波長小很多的微粒,對於直徑超越0.025毫米的顆粒(例如空氣份子)就不實用了。後來,俄國科學家戈什塔夫•米證實了粒子的散射取決於粒子線度與波長的比值,並於1908年提出了米氏的散射理論。這個理論可以解釋我們看見的城市天空的氣象,空氣中的顆粒越大,散射越多,同時散射的結果取決於波長。因此,在重度污染的地區,空氣中的污染源微粒大,不但短波長的光被散射,連帶波長較長的紅黃色光也受到強烈影響,因此我們看到的天空也變成灰黃的暗濁色調。
而穿過了遭到不少污染的空氣層的太陽光的強度減弱了很多,太陽看上去更紅一些,它已經失去它的藍色、黃色和綠色成份。懸浮在空中的污染物,時候一久便集聚集成層,較大的顆粒在近地面構成了較稠密層。當太陽光穿透這些層時,它逐步退色並顯現出桔紅色。散射的光失去了大量波長較短的光波,結果只有紅黃光線得以穿透讓天空顯現出暗紅色;由於散射的紅光穿過空氣層中較低的、越來越稠密的空氣,是以在地球表面紅黃色會愈來愈濃。
Pentax 67 - FILM Pro400H 在香港的夏天,空氣好的日子不少,但光線會很硬,高速負片可以讓畫面的反差拍起來低些。
【再論底片】
有不少人以數碼相機拍攝星空時也會刻意調整白平衡,把看起來偏橙紅色的天空設回到偏藍色。但就算人為修正了因為散射增強而影響的光線顏色的部份,空氣清徹所帶來的「通透感」、「空氣感」也沒法在後期調整出來的。
底片是由好幾層感色層所組成的,不同底片有不同的顏色取決於感色層對特地波長的光的吸收程度,比如說發色設定偏青藍的富士底片Pro400H,它吸收的藍色光也會更強烈些。因為底片不帶白平衡設定(一部份電影底片除外),所以空氣的散射顏色會忠實地呈現在底片上,所以有不少人非要等得天氣好、大晴天時才會把底片帶出去拍,這個想法也合理。如果你是追求畫面唯美感的人,應待光線條件(光線柔和、顏色偏藍)更佳時才拍底片。
不知大家有沒這個經歷,在外地的冬天時份的清晨,肉眼所見所有的光線都自帶藍調。其實我們的大腦會修正這種效果(像修正色溫一樣),我們不太能「看得見」光線的顏色。但在拍了好多底片以後,我恍惚看得見光的了。
Pentax 67 - FILM Pro400H
無可否定,光線在決定攝影品質時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光線清徹、柔和、偏青藍色調,在表現唯美類的日系作品時很有助益,相反空氣差時攝影作品總是失去通透感,大概這是攝影愛好者的最大問題。
感謝瀏覽,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更多關於攝影的二三事。
Facebook: 幸福照相館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phototellsourstory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littlered_hk/
幸福寫真教室: https://www.littlelittlered.com/blan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