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人像:器材分享 Rolleiflex SL35

 

前言:

筆者記得,最初在 DCFEVER 上寫旅遊文章,有打算寫一篇 Nikon 菲林相機篇,雖然坊間早已有類似書籍,而且也寫得很詳細。

後來筆者寫得最多的,卻是 Rolleiflex。

如果連 Rollei 35 估焦小相機也計算在內的話,那麼 TLR 的 Rolleiflex T 和 Rolleiflex 2.8f 也是算寫過了,亦即已寫過好幾篇介紹。

 

正文:( 長文慎入 )

說起 135 格式的菲林相機, Rollei 最出名的,確實還是 Rollei 35;筆者也寫過一小段相關文章

Rollei 35 和 SL35 最大不同,還是 SL35 是為「 可換鏡頭 」的 「 單鏡反光機 」,亦即 SLR,也是 Rolleiflex 在 135 菲林的首部。

dcf-travel-img-38770

先說筆者入手此機的原因: 它是一部德國單反。

當然,在這個有點看似虛榮的條件之下,為何不買 CONTAREX bullseye 呢 ? 答案也很簡單,Rollei 是平價之選,窮人恩物。

根據歷史,單鏡反光機,並不是德國相機的主力,也可以說成這不是他們的 「 安全區 」,我們都明白,日本人在這個領域下了很多苦工,也是日本搶佔成為相機鏡頭大國的第一步。

 

很多人說 SL35 是冷門選擇,這是真的,很少人會推介這部相機,但名氣卻也不少,其實世界上極多菲林相機是寂寂無名。說起菲林相機機身,本來只是一個「 黑盒 」,但確實這個小盒子,由 Rollei 做起來,確實也很有事,原因多半歸咎於當時 Rollei 已步入晚景,135 市場起步太遲,早年的中片幅相機太過成功等等 ......

話雖如此,此系列的鏡頭,卻可不是說笑,QBM 接口鏡頭,盡都是 Carl Zeiss 鏡頭 ( 當然 CONTAREX 的鏡頭也是吧 ),成像也真的一點都不差。這也是原因,為何 QBM 相機從來都是冷門貨,但鏡頭卻還是很多人追捧。

 

「 無反相機 」對 QBM 鏡頭易手價也起了一定影響,加一個轉接環就可以了。

 

關於相機:

這是 Rolleiflex SL35,相關品牌的第一部 135 格式單鏡反光機,1970 年發售,原來也足有 50 年。

 

對焦,相信是這部相機的最大問題,光學取景器有點難用,對焦與否,很多時候很難確定,不好看,不好辨認,這是幾乎是所有評價的共通點。

筆者相信,這和 「 屈光度 」 再加上本身設計有關,對焦屏設計,在最初這代 SL35 是很難用,根本就算中焦的時候,畫面也是很「 鬆 」,你總覺得全段根本無一個位置是中焦的。

用的時候,眼睛不要放太貼取景器,先找到你的心水距離,再加上一點對焦上的幻想 ...... 筆者是次以人像作測試,也絕對是考驗人家忍耐力。

菲林回捲也有點問題,感覺很暴力,在 135 菲林相機上,拉斷菲林,筆者遇過的盡都是 Rollei 相機,所以現在用的話,筆者也用得很溫柔,但這個情況在 Nikon 上確實是沒有發生過。

同樣,筆者也試過安裝菲林時不夠緊,結果沖曬時才發現,全筒菲林根本都沒用過 ( 菲林根本沒拉動過 ) ... 但這種事,也只有在 SL35 上發生過。結果之後筆者也不敢再慳菲林,例必每次上菲林都先轉兩下。

 

也許因為 Rolleiflex 的中片幅相機,120 菲林從來都不用回捲吧 !

 

鏡頭對焦環有點緊,也是通病,相對光圈環卻有點鬆,用起來要留意。但當對焦都很難肉眼判斷時,同時對焦環卻又比較緊,筆者想起這就像一輛歐洲手波車,波棍,腳踏和離合器也很重,平時開慣日本車,也要重新習慣,也想起日本車其實是何等人性化。

 

單從這些也明白,135 菲林大戰中,為何日本相機最後勝出了,當然這也不是 Rollei 一間公司的錯,那是一整個德國工業的問題。

dcf-travel-img-38771

 

筆者的 SL35 是顯示為德國制,機身號碼也對 ,網上拍賣有部份連號碼也不對。

網上說法是 : 機身編號 4.000.000 至 4.029.999 的都是德國制,大約 24500 部 ( 1970 ~ 1972 )。 編號 4.030.000 至 4.499.999 的是新加坡制,大約 118500 部 ( 1972 ~ 1976 ),所以德國制是比較少,易手價也較高。

筆者也對此有過研究,有一說法,覺得 4.029.999 最尾有一少堆批次,其實也是新加坡制,這個說法和 Rollei 廠房於德國發生爆炸有關,之後搬到新加坡,當時有部份德國制的零件,運到新加坡裝嵌 ......

 

但如果閣下只要求一部相機,那又不必費神於這些小事之上( 新加坡制的相機還是 Rolleiflex 正貨呀 ),但如果網上拍賣,看到一些德國制的 SL35 ( 字樣位於機身後上方 ),但機身編號 ( 位於反光鏡的前方 )是大於 4.029.999 的話,估計應該是假的。

 

dcf-travel-img-38772

 

dcf-travel-img-38779

 ( 筆者的 SL35 編號為 4.001.XXX,屬最早期批次,1970 年德制。)

 

當然,這兩個識別的方法,都只是一串文字,加印於兩件零件之上,同時兩組零件都是組裝上去的,可以嗎? 那是絕對可以。所以想找一部德國制的 SL35 時,也要留意價格,不值得太貴價錢購入。

留意有些網上拍賣,連這個機身編號也不對的,也算太過份了!標榜德國制的 SL35 叫價是不同的。

覺得麻煩的話,當然也可以考慮 SL350,是為 SL35 的後續版本,全線德國生產,價錢也當然貴很多。

 

這次分享,鏡頭是德國制 ( 西德 ),心理上,這是一整套德國品牌,德國制的貨色吧!雖然,這個鏡頭蓋是新加坡制,這個原廠的後期型 UV 濾鏡,是日本制 ......

 

關於鏡頭:

筆者的鏡頭是 Carl Zeiss 50mm Planar F1.4 HFT,QBM 接口,屬早期的金屬版本,光圈環對焦環有銀色斜角的設計,西德制。

說起來 QBM 鏡頭,依規格分類的話,大約只有廿多款( 要細分的話有分前後期版本,產地等等 ),雖然在 135 菲林大戰中,Rollei 是敗了給日本品牌,但在鏡頭的質素上,卻真的一點都不失禮

1.4 光圈的 QBM 鏡頭,應該是只有三四款,分別是 35mm50mm55mm 和 85mm。 筆者這支 50mm 是幾支裡較為平的,因為其中兩支,35mm 和 85mm,今天都是熱門高價易手貨品,最大賣點是 「 三角光圈 」,亦即光圈葉收光圈時,會呈現三角形。好了,這到底有什麼用呢? 似乎是當今唯二的兩支鏡頭有此設計,用途似乎是散景能夠呈現三角形,和炒賣價至今也居高不下。

這個 「 三角光圈 」只有在 35mm 和 85mm 的 F1.4 鏡頭上出現,所以筆者這支 50mm F1.4 也得以比較正常價錢買到。

 

鏡頭是德國制的,西德

dcf-travel-img-38773

 

關於攝影:

這次器材分享也寫得太長了,送大家幾張SL35 所拍的攝影作品,謝謝。

關於人像攝影:

SL35 確實不是一部很好用的相機,對焦顯示並不清晰,人像拍攝時難度增加不少,內置測光反應慢又未必很準確,筆者一開始也選擇不用。但 QBM 的蔡斯鏡頭,質素卻一點都不輸,HFT ( High Fidelity Transfer )  鍍膜,顏色發色鮮豔討好,整體感覺令人又愛又恨。

部份相片,光圈也用上 1.4 或 2.0 或 2.8,原相銳利度十分不錯,可惜分享上來的縮圖作品未能呈現出來。

 

以下分享的作品都是沖曬後從店員收到的 scan 版本,筆者沒有加工。 

[ 菲林 :FUJICOLOR SUPERIA X-TRA400 ]

dcf-travel-img-38842

dcf-travel-img-38845

dcf-travel-img-38844

dcf-travel-img-38846

 

dcf-travel-img-38843

沖掃圖檔 100% 人像位置 ( 下圖 )

dcf-travel-img-38854

沖掃圖檔 100% 牆壁位置 ( 下圖 ) 

dcf-travel-img-38855

 

 

[ 菲林 :FUJICOLOR PRO 400H ]

dcf-travel-img-38847

沖掃圖檔 100% 人像位置 ( 下圖 )

dcf-travel-img-38856

 

dcf-travel-img-38849

dcf-travel-img-38850

dcf-travel-img-38848

dcf-travel-img-38851

dcf-travel-img-38852

dcf-travel-img-38853

 

結論:

  • 鏡頭發色討好
  • 解像力相當不錯
  • 大光圈可用
  • 紋理細節保留度高

 

多謝收看!!!

 

後記:

關於 Rolleiflex 的分享,筆者會再有另外一篇,敬請留意。

 

椒絲腐乳西瓜 的其它文章
關西遊記 :「小鹿亂撞」篇 椒絲腐乳西瓜 .3 日前   前言:   應該是本遊記最後一篇:奈良公園篇。   其實長篇大論是一件辛苦事,寫太多的話,「 關西遊記 」都變成「 西遊記 」了。有興趣也看看前兩篇的朋友,2025 年關西之旅,也有「 大阪世博篇 」和 「... (繼續閱讀)
關西遊記 :「大阪造幣局」篇 椒絲腐乳西瓜 .4 月 18 日   前言:   一切都是巧合,2025 年 4 月份,筆者的日本關西之旅,主打其實並非「 世博 」也非「 賞櫻 」,但時間實在太配合,結果以上兩樣全都做了。     關於 2025 年 4 月 13 日開幕的「 大阪關西万博... (繼續閱讀)
關西遊記 :「大阪關西 • 萬博」篇 椒絲腐乳西瓜 .4 月 14 日   前言(1):   記得在最初計劃行程,大阪關西的 2025 世博( 日本稱為萬博 )不是主打項目,會專程由香港,去日本看世博的人,應該不可能太多,不過最終,行程中也加了這個地方。   筆者在開幕的第一天... (繼續閱讀)
畫意 • 創意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說起來,筆者也算是個懶人,曾幾何時,家母,親妹,親弟,親戚朋友等等,都跟了同一位繪畫老師,當中以學習西洋油畫為主,粉彩素描也有,但偏偏,筆者就是沒有上過老師的課,其實練習繪畫相當花時...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2025 - 花展造像攝影比賽 椒絲腐乳西瓜   一年一度的花展又來了。 每年都在星期五開幕的花展,也會在前一天的星期四下午,來一個「 造像攝影比賽 」,雖然筆者也從不以比賽來看待這個活動。   活動困難之處,在於人山人海。   筆者也很怕一些拿...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四)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先祝大家新年快樂,出入平安。   最近又打了兩支燈,順道的做一下紀錄,也作一點分享,謝謝。   第一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一) 」 第二篇 「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二) 」... (繼續閱讀)
燈光人像: 入門級心得分享(三) 椒絲腐乳西瓜   前言: 自 2019 年開始,在 DCFever 上作文章分享,至今也寫了百多篇,可說是完全意料之外,從沒想過可以寫這樣的多。一些文章標題,在當初是有給加上「 一 」或 「 上 」 等等註解,看似有一有二,就應該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攝影回顧( 風景旅遊心得篇 ) 椒絲腐乳西瓜   一轉眼又到年尾,筆者也來一下攝影回顧,說起來在 DCFever 作文章分享,自 2019 年起,也有 5 年多的時間,「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 」這句話,也用得上一半了!   如果是較後期參與的讀者,也許覺得,筆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