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著名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華山派分了氣宗與劍宗兩派,亙相仇視,但其實都是華山劍術的一體兩面。曾經對攝影用心浸淫過一段時間的朋友,都會發現在攝影界中,也可能有類似的情況。
今天思卿與小哲剛看過”笑傲江湖”小說後,又探討攝影界的一些現象:
攝影的氣宗派
思卿: 「我發現很多身邊的朋友,講是天下無敵,但永遠也很少出動拍攝或身體力行,極少人可以拿出一些自己的作品分享。我暫且叫他們為氣宗派師兄。」
小哲: 「你這個比喻很有趣啊!」
思卿: 「較高級的氣宗派師兄,會有很多攝影理論及創作意念,甚至收藏很多銘鏡名機,他們對器材要求很高,例如鏡頭的銳利度。但大部份器材都只是稍稍亮劍後就不見天日,變成收藏品。」
小哲: 「有了氣宗派,那攝影界是否也有劍宗派師兄呢?」
思卿: 「當然啦,除了理論深厚的氣宗派師兄師姐,身邊還有不少劍宗派的師兄師姐。劍宗派的特色是只會不斷跟從別人去實踐 ,重技巧,少理論。這些劍宗弟子,可以經常拿出很多作品與人分享,但質素與個人風格則大部份欠奉。」
小哲: 「看來獨孤九劍也不錯呀。」
思卿: 「入門級的劍宗弟子,常常拿出一些平平無奇的作品,但卻自鳴得意,甚至迫別人認同;高級的劍宗弟子,可以拿出很多精彩的糖水作品,有些甚至令人讚嘆,但不知為何,怎樣也看不出作品的內涵或個人風格,甚或千遍一律。」
小哲: 「那究竟是氣宗好還是劍宗好呢? 思卿又是氣宗或劍宗弟子?」
思卿: 「這個嘛……….」
小哲: 「其實哲學界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如有很多哲學家把理性與感性對立起來,但我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沒有感性的理性是失去了人性,沒有理性的感性也是危險的!」
思卿: 「這個與攝影藝術有關嗎?」
小哲: 「我認為好的攝影作品必須通過感取把外間事物寄於感情,再用理性思維去表達於照片中,出色的作品往往同時有感動人心及高度表達技巧的能力展現,有些情況亦需要配合適合的器材才能成功。」
思卿: 「你給與我新的啟示,沒有反省及理論內功根底支持的劍宗,會否作品流於空洞, 氣力不繼? 沒有實踐及技巧作表達工具的氣宗,如何可以展現攝影藝術?」
小哲: 「思卿、果然功力深厚,但我覺得不同的攝影大師,可能因時制宜,也會以劍宗或氣宗先行,但不會走向極端。」
思卿: 「這個我同意,在我認識的攝影大師中,也有不少例子。如果你想拍攝高質量的照片,你需要一些高端的器材。例如,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就是一位使用大型相機拍攝出色風景照片的攝影師。」
小哲: 「你說得對。但我相信會有一些相反的例子吧?!」
思卿: 「當然,事實上,許多著名的攝影師都強調技術表達比器材更重要。例如,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就曾經說過:“我不需要最好的相機,我只需要一個好主意。”
即使你有最好的相機,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它,那麼你也無法拍出優秀的作品。例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就是一位使用35毫米相機拍攝出色人像及紀實照片的攝影師。」
小哲: 「沒錯。總之,在攝影中,器材和技術都很重要。然而,在我的觀點,心法才是最重要。」
思卿: 「同意! 我認為器材和技術都很重要。攝影器材的發展讓攝影師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攝影技術則是實現這些想法的關鍵。但兩者也必需要有心法加持才能好好駕驅,發揮最大功能。」
小哲: 「”笑傲江湖”巳給我們如此多的反思,不知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又會否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啟示呢?」
思卿: 「那我們趕緊去圖書館借多幾本金庸小說看看。」
小哲: 「那就要行快一點,圖書館很快會關門了,走吧!」
在這次對話中, 小哲和思卿討論了 “攝影是器材重要, 還是技術表達重要?” 這個問題. 大家都認為器材和技術都很重要,但即使是攝影大師,也會因著個人需要而偏向一方多一點,思卿都提到了許多著名的攝影師, 並且引用了他們的例子來支持他們的觀點。買器材不送技術,如要兩者兼得,亦需好好苦練。 不知大家又如何想法? 歡迎留言告之。
肥陳超人
電郵: ultrafatconsultancycompany@gmail.com
網址 : www.ultrafat.space
Facebook : UltraFat Fotosophy
IG : Ultra Fat Fotosophy
Youtube : 肥陳超人的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