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定焦鏡頭拍小小孩

寫在最前

雖然變焦鏡頭在拍攝上可以帶來無比的方便,而且近年來新推出的變焦鏡頭質素也越來越好,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定焦鏡頭拍攝,或許是因為多年來我都只在使用定焦鏡頭而養成了的習慣了吧!本人其實大部份時間都在拍自己的兒子,拍小孩很多人都覺得對於小朋友變化多端的動行及行為,使用變焦鏡頭才是最理想的選擇,所以想在此想分享一下個人對使用定焦鏡拍小朋友的睇法,在此先說明內容只是個人的小小分享,算不上是甚麼心得,畢竟每個人拍攝的方法和發習慣都有所不同。先來分享一下我自己常用的焦距, 然後再分享一下自己在出門時對選擇帶甚麼器材的考慮。

 

能夠表現出空間感的20MM:

20mm鏡頭是我十分喜歡使用的定焦鏡,一般來說20mm的定焦鏡都是 f/1.8 光圈的,它可以帶出曠闊一點的背景,在 f/1.8之下依然有小許的淺景深可以浮現出主角,又不會因為景深太淺而整個背景都糊掉,而且20mm帶點誇張透視感能帶來一點視覺衝擊,使到拍出來照片會比較有活力感。另外20mm的好處是當你處於非常狹窄的環境,又或是在很多人的地方,例如節慶活動的現場等等,即使能夠使用的空間很狹少,但是20mm能以非常之近的距離拍攝,也可以拍到不少的背景。但是超廣角的20mm在使用時要份外的細心,背景可能會比較雜亂以致可能會有些你不希望入鏡的東西被拍攝到,還有就是變形的問題,當人物放在畫面邊沿的位置,或是當你以低角度或早高角度拍攝的時候,拍出來的變形效果都要小心處理。另外需要留意的是因為20mm鏡有時候會以非常近的距離拍攝,小孩會有機會手多篤你的鏡頭,或是拍打你的相機,所以要多加留意!

dcf-travel-img-51741 

20mm 的鏡頭比較能交代背景的狀況 ( Sony A1 II, Sony FE 20mm f/1.8G)

dcf-travel-img-51702

誇張的透視可以拍出來比較有活力 ( Sony A1 II, Sony FE 20mm f/1.8G)

dcf-travel-img-51704

在人多所以空間有限,或是在非常狹窄的環境中還能拍下比較多的背景 (Nikon Z8, Nikon Z 20mm f/1.8S)

dcf-travel-img-51705

20mm鏡頭都是其中一顆當我想輕裝出門,又不知道將會有甚麼可以拍的時候,帶在身上以便隨時就可以拍的鏡頭
(Sony A7C II, Sony FE 20mm f/1.8G)

 

與 iPhone 相機視覺接近的24mm:

我覺得24mm以及35mm使用起來是很接近的鏡頭,差別就在於24mm 可以有比較闊一點點的背景,其實就只有這麼一點點,但是24mm除了背景闊一點之外,我喜愛用他的另一個原因是它還可以帶來一個比較闊的前景,當他們在玩玩具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就連同他們面前的玩具一拼入鏡,而又不會好像20mm般把拍出來的主角因為透視感而變得感覺上距離很遠。另外一個24mm的特式就是它大概就是iPhone 最原本 1x 相機鏡頭的視角,所以如果你很習慣試用 iPhone 拍照的話,24mm都會很易上手,所以同時間 24mm 定焦都很適合用來和小孩一起自拍用,這個比35mm好一點的地方是因為很多時候用35mm作二人自拍的時候,以一隻手臂的距離手持相機自拍,很多時候人物已佔去了畫面的大部份面積,能交代的背景已剩很少了。

dcf-travel-img-51717

以24mm焦距可以拍出闊一點的前景,又不至於人物位置拍起來很後面 (Canon R5 Mark II, RF 24mm f/1.4L VCM)

dcf-travel-img-51716

以24mm焦距可以拍出闊一點的前景,又不至於人物位置拍起來很後面 (Canon R5 Mark II, RF 24mm f/1.4L VCM)

dcf-travel-img-51706

 (Canon R5 Mark II, RF 24mm f/1.4L VCM)

 

接近人眼視角的35mm:

35mm 定焦鏡頭是我由菲林相機到數碼單鏡反光機, 再到現在用過3個品牌的無反光鏡數碼相機,都必然會買入的鏡頭之一,因為就有如標題所講它與人眼的視角相近,那就是你眼前看到甚麼,他就忠實地反映到照片中,而且35mm有相對不易察覺的變形及適中的透視感,它是一顆進可攻退可守的鏡頭,你可以站很近去拍攝一些特寫畫面,也可以離遠一點拍攝以便交代多一點的背景來增加故事性。如果小朋友的年紀還比較細,像是剛學會站立或是走路的時候,還不是站的很穩,還有機會跌跌撞撞,以這個時期小朋友的身高,用35mm拍攝半身左右的構圖,你的另一隻手還可以達到一個戒備的距離,意思是當小孩站不穩的時候,可以一手就扶著減少意外發生。即使小孩有長大一點到公園玩耍的話,以35mm拍攝依然不用離小孩太遠以便需要時可以看顧。35mm 也是我其中一個只帶一機一鏡的選擇之一。

dcf-travel-img-51708

35mm焦距可以拍一些特寫畫面 (Sony A1 II, Sony 35mm f/1.4 GM)

dcf-travel-img-51709

35mm焦距可以拍一些特寫畫面 (Sony A7C II, Sony 35mm f/1.4 GM)

dcf-travel-img-51710

(Sony A7C II, Sony 35mm f/1.4 GM)

dcf-travel-img-51712

即使在公園玩耍也不用離開小孩太遠 (Canon EOS R5 Mark II, RF 35mm f/1.4L VCM)

dcf-travel-img-51713

(Canon EOS R5 Mark II, RF 35mm f/1.4L VCM)

dcf-travel-img-51711

定焦鏡的好處就是比變焦鏡頭有更大的光圈可以使用, 以便不需要用太高的 ISO去拍攝
(Sony A7C II, Sony 35mm f/1.4 GM, f/1.6, ISO 6400, 1/320)

dcf-travel-img-51714

定焦鏡的好處就是比變焦鏡頭有更大的光圈可以使用, 以便不需要用太高的 ISO去拍攝
(Sony A7C II, Sony 35mm f/1.4 GM, f/1.6, ISO 6400, 1/640)

 

平實的標準50mm:

50mm 曾經是我很常用的鏡頭,買過很多次的50mm鏡,又很多時候都是用一段時間又賣出去,久不久又會想買回來用(笑)!50mm 我覺得在家中使用倒是很好用,因為50mm是一顆易於服用的鏡頭,沒有誇張的透視,沒有很強的壓縮感,拍出來的畫面平平實實穩打穩紮,在家使用時,可以減少很多不想入鏡的雜物,又不需要像85mm或135mm以一個比較長的距離拍攝,始終香港一般人住屋又不是很大,往往用50mm 拍攝時可用的拍攝角度就會較有彈性,不需要像135mm般往往要在客廳內打對角拍攝。50mm 也是一顆開始不再是廣角的鏡頭,較淺的景深更能突出主角同時又不至於好似85mm的鏡頭把背景虛化得像背景布。正如之前所講50mm是一顆很平實的鏡頭,所以永遠都不是我的首選,所以目前我已經很少在用50mm,或者在將來我又會再買一顆回來玩玩也說不定。

dcf-travel-img-51718

50mm鏡頭本來我是很常在家中便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需要用很近的距離就能拍攝,一般都很少會令到孩子察覺到我在拍他
(Nikon Z8, Nikon Z 50mm f/1.2 S)

dcf-travel-img-51719

在小孩年紀還少的時候,以我自己的身高站著向下拍攝,孩子的高度就那麼剛好可以拍大頭
(Nikon Z8, Nikon Z 50mm f/1.2 S)

dcf-travel-img-51721

(Nikon Z8, Nikon Z 50mm f/1.2 S)

dcf-travel-img-51720 

50mm定焦鏡頭的大光圈是足以將人物與背景分離出來,但又不會像中長焦距鏡頭般背景完全虛化
(Nikon Z8, Nikon Z 50mm f/1.2 S)

 

人像必備的85mm:

拍攝小孩當然也是人像攝影的一種,所以公認的人像鏡是必需要有,我認為85mm及135mm都是必需要有的鏡頭,至於用85mm還是135mm主要是按場地因素決定,其實兩者用起來就有如24mm與35mm的關係,拍出來好像差不多,但是又會有不同的效果,如果說在24mm及35mm之間主要是透視感不同的話,那麼85mm及135mm之間就是壓縮感的不同。我用85mm主要都是中半身或是面部表情為主,還有就是以一個更遠的距離來增加背景以便不需要把背景完全虛化同時為背景保留一點點的辨識度。在家中拍攝的話又可以把大部份背景虛化,將不想要的背景細節拿掉。本人目前是十分喜愛在家中以窗邊光作照明,然後以85mm拍攝孩子的特寫鏡頭同時還可以保留多些肢體動作。同時拍攝時可以與孩子有更大的距離,這個中等距離可以保留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同時又不會引起他衝過來的意欲。

dcf-travel-img-51725

拍攝時可以與孩子有更大的距離,這個中等距離可以保留與孩子之間的互動
(Canon EOS R5 Mark II, RF 85mm f/1.2L)

dcf-travel-img-51726

85mm焦距可以將背景完全簡化,將整個畫面都集中到孩子身上
(Canon EOS R5 Mark II, RF 85mm f/1.2L)

dcf-travel-img-51727

(Canon EOS R5 Mark II, RF 85mm f/1.2L)

dcf-travel-img-51722

85mm鏡頭在家中可以將背景虛化變得簡潔,同時中半身的特寫依然可以保留多些肢體動作
(Sony A1 II, Sony 85mm f/1.4 GM II)

dcf-travel-img-51723

85mm鏡頭的其中一個主要用途就是孩子的表情特寫
(Sony A1 II, Sony 85mm f/1.4 GM II)

dcf-travel-img-51728

85mm鏡頭的其中一個主要用途就是孩子的表情特寫
(Sony A1 II, Sony 85mm f/1.4 GM II)

 

又愛又恨的135mm:

135mm其實使用起上來跟85mm很像,只景深再淺一點,壓縮感再強一點,工作距離再遠一點,之所以說又愛又恨是因為拍攝距離是有點遠,很多時候在狹窄環境中,或是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就很難使用。不過在一些很空曠的地方,你就可以用一個比85mm更加像是第三者的角度去拍攝,距離可以遠到孩子足夠發現不到你的存在,又或是可以近到只有一個頭的畫面。本人是十分喜愛使用135mm拍孩子,因為差不多在一個固定位置不用走來走去,就可以拍很多照片。不論85mm或是135mm,本人都喜歡用一個盡可能遠的距離拍攝,因為可以增加多一點背景來有效地帶出立體感或早夢幻般的背景。

dcf-travel-img-51730

135mm的拍攝距離在孩子察覺不到的距離進行拍攝 (Canon EOS R5 Mark II, RF 135mm f/1.8L IS)

dcf-travel-img-51729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Canon EOS R5 Mark II, RF 135mm f/1.8L IS)

dcf-travel-img-51736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Nikon Z8, Nikon Z 135mm f/1.8S Plena)

dcf-travel-img-51737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Nikon Z8, Nikon Z 135mm f/1.8S Plena)

dcf-travel-img-51738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Nikon Z8, Nikon Z 135mm f/1.8S Plena)

dcf-travel-img-51740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Nikon Z8, Nikon Z 135mm f/1.8S Plena)

dcf-travel-img-51739

(Nikon Z8, Nikon Z 135mm f/1.8S Plena)

dcf-travel-img-51732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Sony A1 II, Sony 135mm f/1.8 GM)

dcf-travel-img-51731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Sony A1 II, Sony 135mm f/1.8 GM)

dcf-travel-img-51733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Sony A1 II, Sony 135mm f/1.8 GM)

dcf-travel-img-51734

在孩子察覺不到的位置拍攝,往往可以捕捉到最自然的表情
(Sony A1 II, Sony 135mm f/1.8 GM)

 

為何不選擇用變焦鏡頭?

很多人說,小孩經常無定向的走動,時近時遠,用定焦鏡頭根本是不能拍攝,發現焦距不合用時換鏡又花時間,用變焦鏡頭才是正確的選擇。可是我會覺得,大光圈鏡頭在拍攝小孩時是有其必要性,正是因為孩子經常都是在活動中,根本是不能要求他們可以企定定給你拍,即使他們不是在走動,身體也會有很多的小動作,快門速度稍為不足,就足夠產生Motion Blur,我平時在拍的時候,快門一般都需要保持在1/320之上甚至更高,才可以保持一定的成功率。然而 f/2.8 或更細的光圈有不少情況之下是不足夠的,在室內或早晚上就更加明顯。當然變焦鏡頭有其便利的優勢,可以固定在一個位置就遠近通殺。不過我認為如何用鏡,某程度上都只是習慣問題。

如果你長期在習慣著以某個焦距去拍攝,久而久之你就會熟練該焦距,它能拍出甚麼的畫面,角度可以如何運用,拍攝的距離等等,漸漸就會刻印在腦中,當你反復地用不同的焦距去拍,將它們都熟練起來,自自然然你就可以建立出所謂的鏡感,當你想要一個甚麼的畫面,你就會自然想到要一個甚麼的焦距去拍。言而當我本人拍攝的時候,在心目中已經有一個畫面出現,然後選擇合適的焦距,走到一個合適的距離,再等待心中的畫面出現然後拍攝,某程度上其實都在自己掌握之中。只要反復不斷練習以及嘗試,慢慢就會熟練起來。然後當你夠熟練,不論你帶甚麼焦距出門都能拍,當然在事前先計劃一下將會到甚麼地方進行甚麼活動,再預算一下會拍到甚麼的照片,自然事半功倍。

 

如何決定帶甚度器材出門?

當然最理想是如數家珍般將所有器材帶出門,自然就不會有個萬一少帶了某個焦距又拍不到,但係現實是不可能這樣做,因為要帶孩子出門,其實有很多細節要考慮,一來本身帶小孩出門已經要帶很多用品,再加上過程中你不能夠只顧著拍攝而忽略安全等等,所以必需要視情況而選擇合適鏡頭。

一般來說,35mm 或24mm 我是必然會帶的,主要是視乎在室內的Play House或是在室外的公園,如果昔通去公園遊樂場等等我是會優先考慮35mm,但是如果要去的地方是比較有特式的地方,而我想多保留背景的時候就會優先考慮24mm. 再來就是再加一顆85mm或是135mm,這個會視乎場地環境及有誰同行作考慮,例如當天只有我自己及太太再加上兩個孩子出門的話,我會選擇帶85mm,因為拍攝的距離可以近一點,但是如果當天工人姐姐一同出門的話,因為她會幫忙照顧,所以我會選擇傾向帶135mm。另一個因素就是場地,如果到一些很空曠的地方,例如大草地,比較空曠的公園或遊樂場等等,我都會優先考慮135mm,因為地方空曠可以任由孩子們走動也不怕他們會走失,當然如果明知道現場會有很多人的話,85mm就會變成優先考慮。所以我一般來說都是會帶 35mm或24mm,然後再加一顆85mm或135mm鏡頭。

假如預計可能要快速轉換廣角鏡及中距鏡的話,以上的24mm/35mm + 85mm/135mm,我就會多帶一個機身,以便可以直接切換而不需要換鏡頭。不過當我換成Sony系統後,因為機身及鏡頭的整體重量及體積較細少及輕巧,所以現在更多時候我是會直接帶 20mm + 35mm + 85mm或135mm,85或是135的考慮同上。

所以結論就是一機三鏡,或是兩機兩鏡,這些組合已經基本上足夠一天拍攝,所欠缺的就用自己雙腳去補回來吧。

 

寫在最後:

這是依據本人的拍攝習慣得出的小小心得,這不等於是教學或是要說明定焦鏡比變焦鏡好,畢竟每個人的習慣及體驗都會有所不同。希望本人粗疏文字及不太有組織力的文章能為大家帶來一點新想法。而且這時我到目前孩子還是很小時的拍攝心得,畢竟每個人在每個時期都有不能的想法或者拍攝的變化。另外本人是在最近才將新拍攝的小孩照片放左IG分享,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到本人的IG看看,謝謝大家

http://instagram.com/halesuen

 

分享感想
Hales Suen 的其它文章
我用定焦鏡頭拍小小孩 Hales Suen .4 日前 寫在最前 雖然變焦鏡頭在拍攝上可以帶來無比的方便,而且近年來新推出的變焦鏡頭質素也越來越好,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定焦鏡頭拍攝,或許是因為多年來我都只在使用定焦鏡頭而養成了的習慣了吧!本人其實大部份時...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買相機的借口 Hales Suen 很多初為人父的,在迎接新生命之前,都會首先迎接新相機 先不論小孩出世是不是買相機的借口,但是我自己多年來,很多時候朋友來問我相機意見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就是即將成為人父的朋友。 每個小孩成長,當然一... (繼續閱讀)
北海道道南篇-賞櫻 Hales Suen 這次來北海道,其中一個重點遊覽主題就是-櫻花。隨著天氣回暖,日本的櫻花是從緯度較低的九洲開始一直開到北海道,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北海道各處都會有機會觀賞到櫻花盛開。可是氣候變化乃是人力所不能很準確... (繼續閱讀)
沖繩-殘波岬 Hales Suen 殘波岬 位於沖繩中部讀谷村西北海邊的殘波岬,是一度10~30米高,延綿兩公里闊的斷崖。是萬座毛之外另一個沖繩的熱門自然景點。這裡一座建於1974年,約30米高的白色燈塔已成為沖繩本島的其中一個地標。   ... (繼續閱讀)
北海道道南篇-名水之鄉公園,羊蹄山 Hales Suen 離開小樽後,開車都下一個目的地-羊蹄山。在這約80公里的路程中,先在中途一個有名景點逛逛。 位於虻田郡的名水之鄉公園(ふきだし公園)又名京極出水公園,是名水百選之一,名水公園湧出來的,都是天然收集回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