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nsel
隨著互聯網發達以及手機、平板等行動網置的普及,影片的傳播比之十年前要容易得多,動態影像以及更高豐富的訊息含量亦是影片所擁有的優勢。在用家的拍攝習慣變化之下,不同的相機都要強化拍片功能吸引用家,而現時走在潮流尖端的,正是 Sony 的 A7S 無反相機。今次我們就借來最新的 A7S 進行實拍試玩,了解它的真面目。
![]() |
![]() |
![]() |
![]() |
外形與 A7、A7R 一致
作為 Sony A7、A7R 的「孖生兄弟」,A7S 的機身外觀幾乎一模一樣,只有機身型號有別。新機加入了不少針對拍片而設的新功能,包括相片設定檔(Picture Profile)、拍片標誌顯示、Time Code 等,較為可惜是 A7S 未有為這些新功能設置專用快捷鍵,如果用家真的打算以此機作為攝錄機代替品,操作上可能需要較多的時間熟習。拍攝硬照的操作倒是跟 A7、A7R 全無二致。
主要選單
![]() |
![]() |
最高解像為 1,220 萬。 | 支援 ISO 409600 感光度。 |
![]() |
![]() |
支援拍攝 XAVC S 格式短片。 | 可進行 50Mbps 記錄。 |
![]() |
![]() |
提供雙重攝錄功能。 | 設有 Time Code 功能。 |
![]() |
![]() |
加入相片設定檔,控制拍攝效果。 | 支援以 HDMI 輸出 4K 質素影片至外置儲存裝置。 |
未能獨立拍攝 4K 片
講到 A7S 的賣點,幾乎必提 4K 影片(4096 x 2160 / 3840 x 2160)輸出,解像力是 Full HD 的四倍,自然提升了觀看影片的享受。不過,A7S 限制只能以 HDMI 連接把 4K 片輸出至外置的儲存裝置,未能直接記錄在 SD 卡之中。這一點,就比同樣支援 4K 拍攝,且可以直接記錄在 SD 卡內的 Panasonic GH4 麻煩,而且更重要的是現時支援 4K 的外置儲存裝置選擇少,而且售價不菲。以 Atomos Shogun 4K HDMI recorder 為例,就要等到今年年尾才正式推出,預售價 $1,995 美元(約 HK$15,520),時間與金錢都要付出更多。
Atomos Shogun 是其中一款為配合 Sony A7S 而推出的外置 4K HDMI recorder。
XAVC S 格式比 AVCHD 更好
幸好的是 Sony 把不少以往只在專業攝錄機見到的拍片功能移植到 A7S 身上,亦支援 XAVC S 格式攝錄(需用上 Class10+ SDXC 記憶卡),即使未能立即拍攝 4K,拍攝 Full HD 影片的彈性與質素亦有所提升。
現時不少相機的短片拍攝都採用 AVCHD,是一種經壓縮處理的影片,而 XAVC 則是 2012 年由 Sony 公佈的新格式,是專為 4K 高解像或者 Full HD 高 Frame rate 影片而設計的專業用格式,同樣是利用 H.264 編碼,但比 AVCHD 保留更多的訊息。2013 年 Sony 公佈了 XAVC S 格式,是 XAVC 的「平民版」,為攻入消費市場而設。不過,即使 XAVC S 的質素比 AVCHD 好,但仍然不是 RAW,是經過壓縮處理的格式,大家不要誤會。如果大家對這種格式有興趣,可以點擊下面連結到 Sony 網站閱讀 XAVC 白皮書。
XAVC 的編碼方式。大家可以放心, 就算不明白張圖片的內容,一樣可以拍到出色影片。
標誌顯示
針對拍片,Sony A7S 加入了不同的 LCD 標示設定,例如畫面中央標記、不同比例尺寸的格線等,方便用家控制,尤其是進行一些搖鏡、變焦拍攝時,保持主體在理想的位置。其他一些較常見的 CH1 / CH2 音訊顯示、輔助控制曝光的斑馬圖案都一樣有提供。
![]() |
![]() |
中央十字形標示。 | |
![]() |
![]() |
各種尺寸比例標示。 | |
![]() |
![]() |
安全區域標示。 | |
![]() |
![]() |
「井」字格線標示。 |
第一頁︰機身介紹及主要選單 |
第二頁︰相片設定檔、S-Log2 Gamma 詳細介紹 |
第三頁︰白平衡、ISO 感光度測試及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