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Snapshot 短打王:Olympus M.Zuiko Digital 17mm f/1.8 實測

文、攝:Aiden

Snapshot 是指捕捉景物一瞬即逝的畫面,常見用於街拍、社會紀實及人像等題材上。根據著名戰地攝影師 Robert Capa 表示,「如果你的相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不夠近」,所以一般鍾愛 Snapshot 的攝影師,大多會選取相對焦距為 35mm 的鏡頭作 Snapshot 用。在 Micro 4/3 的鏡頭群內,供 Snapshot 抓拍用的鏡頭有如天上的繁星,但從鏡頭操控上特別針對 Snapshot 設計的,惟獨 Olympus M.Zuiko Digital 17mm f/1.8 最方便,皆因此鏡設有「一觸式對焦環離合器」,AF/MF 盡在一拉一推之間,不會錯過重要時刻。

一推一拉切換 AF/MF

Olympus 17mm f/1.8 早在 2012 年緊隨 PEN Lite E-PL5 一併發表,並作為 17mm f/2.8 餅鏡的上級鏡頭,以更佳的操控和畫質作為賣點,提供升級的階梯予原來的餅鏡用家。外觀上,17mm f/1.8 跟 Olympus 另一支 M.Zuiko Premium 鏡頭 ED 12mm f/2 甚為相似,整支鏡頭以金屬打造,最初上市時亦跟 ED 12mm f/2 一樣,只提供香檳色鏡身,及後 Olympus 在 2013 年 5 月發表 PEN E-P5 時,才為 17mm f/1.8 追加黑色塗裝。操作方面,此鏡上的「一觸式對焦環離合器」(One-touch Focus Clutch Mechanism)對 Olympus 用家當然不會陌生,皆因早在 ED 12mm f/2 上市時,這 Snapshot 用的恩物已成為產品的其中一個賣點,用家可以向上或下方式推拉對焦環就能夠切換手動或自動對焦模式。尤其部分 Micro 4/3 相機的按鍵不多,甚至快捷鍵有時也交由觸控選單處理,而 Olympus 這種設計就無需用家在選單上更動對焦方式,操作上相對較為便捷。此外,鏡身亦刻上景深尺,如用家透過上面的刻度各對焦距離,可以輕鬆得悉相片的景深範圍。

鏡頭在自動對焦時的狀態。 向下拉對焦環後,就可切換至 MF 手動對焦模式與及可利用鏡身上的景深尺估焦拍攝。
鏡頭在自動對焦時的狀態。 向下拉對焦環後,就可切換至 MF 手動對焦模式與及可利用鏡身上的景深尺估焦拍攝。
最近對焦距離為 0.25 米。 鏡頭由中國廠房生產。
最近對焦距離為 0.25 米。 鏡頭由中國廠房生產。
銀鏡裝上簇新的銀版 OM-D E-M1 上更為合拍。  
銀鏡裝上簇新的銀版 OM-D E-M1 上更為合拍。  

影像變形幅度少

說了這麼多操作上的特點,那麼在畫質方面,Olympus 17mm f/1.8 是否令人有脫胎換骨之感呢?17mm f/1.8 在鏡片組合上,亦盡量仿效高階的 ED 12mm f/2 鏡頭,在其 6 組 9 片的光學設計內,就用上 2 片非球面鏡片、1 片 DSA 超級雙面非球面鏡片及 1片 HR 高折射率鏡片,藉以減少變形像差和提高鏡頭的清晰度。儘管 17mm f/1.8 的官方 MTF 解像力圖逼近 ED 12mm f/2,不過實拍過後,其實也不難發現此鏡在銳利度仍跟售價更高的 ED 12mm f/2 有點差距,似乎官方一直將此鏡的畫質號稱媲美 ED 12mm f/2 之如意算盤打不響了。

Micro 4/3 內置強大的數碼修正功能幾乎已是公開的秘密,不過亦不是 100% 可以完全把鏡頭的所有像差一下子修正過來。Olympus 17mm f/1.8 於色差控制能力一般,全開光圈時邊位容易出現色散和紫邊,在高光位的色差有時要將光圈收至 f/4 後始能消除。至於變形像差就有相機的數碼修正功能把關,故一般拍攝 JPEG 或以 Adobe Photoshop 開啟相機的 RAW 檔也不太察覺到鏡頭那丁點的桶狀變形。另一方面,鏡頭在全開 f/1.8 光圈已有不俗的銳利度,然而在邊位就有點鬆散,把光圈收至 f/3.5 – f/4 才能將中央跟邊位的成像差異大幅收窄。

同級鏡頭可以點揀?

Olympus 17mm f/1.8 的同級對手相當多,自家的 17mm f/2.8 餅鏡因造工、質感和較大的對焦聲浪已被光圈更大的 17mm f/1.8 成功秒殺,加上 17mm 定焦餅鏡很多時成為廠方推廣新機時的贈品,令其二手市場價值不高。反之 17mm f/1.8 自推出以來只曾成為 PEN E-P5 的套裝鏡頭,論價值和日後放售潛力亦較 17mm 餅鏡為高。

至於 Panasonic 有兩支鏡頭對 Olympus 17mm f/1.8 的威脅較大,其中 Panasonic Leica DG Summilux 15mm f/1.7 Asph. 系出名門,有 Leica 「加持」,相對焦距為 30mm,鏡度跟 Olympus 亦接近,較相對焦距為 40mm 的 Panasonic Lumix G 20mm f/1.7 系列容易創作,而且 Panasonic Leica 15mm f/1.7 亦設有金屬鏡身、手動光圈環及對焦模式選擇鍵,操控性跟 Olympus 17mm f/1.8 在伯仲之間,對 17mm f/1.8 攻擊性亦最強。另一支的 Panasonic Lumix G 20mm f/1.7 II 在改版後仍用上第一代的光學結構,雖有高分辨力,但紫邊問題一直為人垢病,再者 Panasonic 20mm f/1.7 對焦速度慢、聲浪亦大,對焦時的體驗也不及採用 MSC(Movie and Still Compatible)對焦技術的 Olympus 17mm f/1.8 好呢。

鏡頭 MTF 圖表。
使用 6 組 9 片結構,包括 2 片非球面鏡片、1 片 DSA 超級雙面非球面鏡片及 1 片 HR 高折射率鏡片。

下一頁為暗角、色差、變形測試及相片實拍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Tesla 在中國電動車市競爭上不斷受壓,10 月只售出 2.6 萬輛,是自 2022 年 11 月以來單月新低。為增強競爭力,Tesla 推出了 Model Y 長續航後輪驅...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S.H.Figuarts 變扭蛋?你無睇錯,附圖也不是 AI,Bandai 真的是推出龍珠微縮 SHF,而且一共有四個款式,預計 2025 年 12 月正式登場...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智能家居除了能滿足用戶的日常需求,更能為家中的寵物創造友善環境。Samsung 特別將啟德 AIRSIDE 專門店打造為寵物友善智能家居展示空間,歡迎所有...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一個舉辦超過半個世紀的賽事,圍封市區部分車路,挑戰像電視遊戲畫面的街道賽,但早在1954年10月30及31日,首屆賽事就係澳門上演...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踏入年底購物旺季,手機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小米宣布將於 11 月 26 日在印尼峇里島正式發表 Poco F8 系列新機,而小米香港今日已同步開放預約登記,... (繼續閱讀)
15 小時前
HUAWEI 已正式宣布,將於香港時間 11 月 25 日下午 2 時 30 分舉行產品發布會,預計將推出年度旗艦系列 Mate 80 及新一代摺疊屏幕手機 Mate X7。 (繼續閱讀)
1 日前
世上各行各業,用到相機和攝影的行業,不止攝影師和我們這些發燒友這麼簡單。在 DCFever 全新節目《老 Best 開 Chat》中,我們會請來不同行業的朋友...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國產鏡頭品牌 Sirui(思銳)日前發表全新 Astra 系列 1.33x 全片幅自動對焦變形電影鏡頭,主打大光圈和電影級畫面表現。新系列標榜是全球首批將自動... (繼續閱讀)
2 日前
顯影堂首個攝影展《間まMA:Ryuichi by Rensis》,首度完整展出本地攝影師 Rensis Ho(何耀燊)於 1998 年為日本音樂巨匠坂本龍一拍攝的珍貴影像。... (繼續閱讀)
2 日前
隨着 Sony A7V 發佈的日期漸近,傳聞與諜照來得更真實!這次謝飛同都生一同大膽假設新機新規格:堆疊式感光元件原來係唧牙膏新伎倆?內錄Raw影片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