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外遊好拍檔:Olympus 14-150mm II 展功架!

文、攝:Stephen

臨近暑假,又是一年之中的其中一個旅遊旺季。不少人都會趁著長假期前往外地舒展身心,體驗異國風情。不過如果所謂的輕輕鬆鬆仍要揹上「長中短火」連定焦鏡頭的話,相信膊頭的負擔絕不比平日上班的輕,而且不斷換鏡亦會在旅程上浪費不少時間,有時珍貴的鏡頭就因為換鏡而錯過了。以主流無反相機系統之一的 Micro 4/3,單單是變焦能力達 10X 或以上的高倍數天涯鏡已有 5 支之多,不過真真正正針對旅行時上山下海的全天候需要的,卻只有今次詳測的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4-150mm f/4-5.6 II 一支。究竟這支防滴防塵的天涯小炮畫質如何?未入手高倍鏡的應該入手嗎?不妨看看測試後再作決定。

「內涵」、外表全升級

Olympus M.ZD 14-150mm II 在今年初時隨 OM-D E-M5 Mark II 一併登場,目的除了更新原有的 14-150mm 高倍數變焦鏡頭,加強產品的戰鬥力外,筆者相信另一個原因是同期主打拍片的 E-M5 Mark II 欠缺一支「匹配」的鏡頭!雖然剛才筆者亦提及 M4/3 適用的天涯鏡頭多的是,不計 Olympus 的兩支 14-150mm 鏡頭的話,仍有 Tamron 及 Panasonic 合共 3 支的產品,但當中卻沒有一支加入防塵防水滴的全天候設計。試問拍片期間遇上或晴或雨的天氣時,接上其他品牌天涯鏡的 OM-D E-M5 Mark II 又豈非是「凍過水」?

M.ZD 14-150mm II 的改版手法跟早前的 M.ZD 75-300mm II 甚為相似,都是在光學結構完全不變下,改用新款的 ZERO 塗層及鏡身設計而推出市面。不過,M.ZD 75-300mm II 沒有加入防滴防塵設計,至少用家沒有接上 M.ZD 14-150mm II 的勇氣,讓 E-M5E-M1 及最新的 E-M5 Mark II 在惡劣而又潮濕的環境下使用。今次新鏡隨鏡附送花瓣型遮光罩,無需像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掏腰包購買,跟 Panasonic 及 Tamron 的鏡頭政策甚為相似。假如 Olympus 日後可以更慷慨的為一般中低檔鏡頭附有鏡頭袋就肯定是用家之福。

 
鏡頭接環設有防水滴膠邊,提供更全面的防護,作為一支「上山下海」的旅行鏡就最合適。
 
二代鏡將遮光罩列為標準配件,早年已購買第一代 M.ZD 14-150mm 鏡頭的用家肯定滿不是味兒。

方便搭救

沿用 11 組 15 片光學結構的 M.ZD 14-150mm II 在畫質上算不上是出眾,至少跟專業級的 M.ZUIKO PRO 鏡頭有明顯的距離,全開光圈時的成像亦有點偏柔,不論是 14mm 廣角端或是 150mm 遠攝端都要將光圈縮少 2 級才有更高的解像力表現。新鏡的色差不太明顯,遇上大背光的環境下,「Fog 鏡」的問題也不是太嚴重,最新加入的 ZERO 塗膜可算應記一功。雖然 M.ZD 14-150mm II 畫質平實,解像力也不見得驚為天人,但對比只有跟機的 14-42mm 套裝 Kit 鏡及沉甸甸的大光圈鏡頭之用家來說,M.ZD 14-150mm II 之高機動性與及平穩的效能,在旅程中絕對能夠令你多拍一兩張靚相。再者,Kit 鏡、天涯鏡拍到出色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旅行用鏡,首要條件從來是方便應對不同的環境和拍攝題材,相片的解像力再高,但錯過了 Good Timing,終歸也是一張失敗之作吧!

 
 鏡身設計更富時代感,用上年前 M.ZD 14-42mm II R 鏡頭推出以來的設計風格,有別 M.ZD 14-150mm 第一代的設計。

樣本照片(使用 Olympus OM-D E-M5 Mark II;利用 Olympus View 3 將 RAW 轉 JPEG)

ISO 200、f/8、1/2000s、焦距:150mm
短評:將光圈縮了一級之後,鏡頭的解像力開始提升,處於西環對出海面的輪船之輪廓尚算實淨,只是成像帶點偏軟而已。
ISO 200、f/5.6、1/100s、焦距:150mm
M.ZD 14-150mm II 以方便易用為大前題,畫質並不是它的最大考量,在全開光圈時亦見角位的成像有點鬆散,是眾多高倍數天涯鏡頭的通病。
ISO 200、f/6.3、1/500s、焦距:120mm
相片是在攝氏 33 度於石硤尾的所謂「嘉頓山」拍攝,幸好 M.ZD 14-150mm II 外型小巧,只有 285g 重,不然在烈日當空又手持長炮及腳架攀上山丘真的會教人吃不消的。
ISO LOW、f/10、1/500s、焦距:80mm
測試相片使用鏡頭的中段焦距拍攝,改用 f/10 光圈後,相片的整體解像力立即提升,遠端的電塔及樓宇天台欄杆之線條變得實淨。雖然輪廓不致於鋒利無比,但較全開光圈的畫質好得多了。
ISO 200、f/6.3、1/200s、焦距:67mm
相片在影樓內以人造光源拍攝,由於光線為可控的,加上相機以三腳架固定拍攝,故以 67mm 中望遠焦距亦有不俗的效果,擺設上的塵埃亦清楚地描繪下來。

鏡頭變形測試

焦距:14mm
焦距:14mm
焦距:150mm
焦距:150mm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暗角測試、色差測試及總結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3 小時前
Nikon Z9 在 2021 年 12 月發表,雖然上市時間不足 2 年,但是品牌頻頻為機皇在軟件上推陳出新,令專業影友可以享受最頂尖的拍攝功能。而在距離對上...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本田香港代理剛剛預告了引入本田全新電動車 e:N1。雖然香港版本的詳細資訊尚未公布,但 e:N 品牌原本是 Honda 在中國推出的。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Sigma 將會在香港時間明日(5 日)下午 4 時公佈新產品,早前有傳聞指新品可能會是令不少影友口水直流的 70-200mm F2.8 DG DN|Art 遠攝變焦鏡,不過...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早陣子 Sony 連續推出多部 Vlogging 專用相機,當中更包括旗艦級可換鏡無反,可見 Sony 對 Vlogging 相機的市場十分看好。事實上,據店長表示現時 ...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潮流興簡約生活,環保更是當今大趨勢。如果大家有很多不常使用的閒置物品,不妨透過二手平台尋找新主人,不僅能夠套現,還能有效延續物品的使用壽...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有不少用家購買平板電腦,主要都是睇片為主,Honor Pad X9 定價 HK$1,799 卻有 11.5” FHD+ 解像度 120Hz 更新率屏幕及支援 4G LTE。究竟這平板好不... (繼續閱讀)
13 小時前
Nokia 今年公佈的 3 防 5G 機 XR21 在港未有上市的消息,不過最近在海外就公佈了限量生部 50 部的特別版,究竟珍貴在什麼地方?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在電動車風潮席捲下,許多新興電動車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汰弱留強是不變法則。不少新創公司都希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根,正如德國新興... (繼續閱讀)
1 日前
Panasonic 在上月中發表針對相片拍攝用家的高階型號 Micro 4/3 相機,Lumix G9 II,由於此機的開發期與全片幅的 S5 II 系列幾近一樣,加上很多核心... (繼續閱讀)
1 日前
Nikon 在上月尾發表 NIKKOR Z 135mm F1.8 S Plena 大光圈中望遠人像鏡頭,新鏡一如市場所料受到大量影友追捧,出現供不應求情況,相信較遲出手的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