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曾是地盤真漢子至愛:Sony FD Mavica 磁碟相機!

文:Stephen

現時數碼相機的儲存媒體大多不外乎是 SD 卡或 CF 卡兩類,而在頂級的旗艦單反則可能會用上存取速度更快的 XQD 或 CFast 記憶卡。不過在接近 20 年前,數碼相機的儲存媒體千奇百怪,如果最令筆者有印象的,就不得不提 Sony 在 1997 年至 2002 年期間發售的 FD Mavica 數碼相機,它以 3.5" 的 1.44MB 磁碟作為儲存媒體,由於當年內置 3.5" 磁碟機的電腦比比皆是,令 FD Mavica 成為不少地盤真漢子最先使用的數碼相機類型。

第一部 FD Mavica,FD5 早在 1997 年尾正式發表,用上 30 萬像素 CCD 感光元件,並配上一支相對焦距為 47mm 的 f/2 光圈定焦鏡頭。雖然 FD Mavica 為了遷就內置的 1.44MB 磁碟機的關係,機身體積甚為龐大,但是卻因利成便為 Sony 注入高倍變焦鏡頭的空間。跟 FD5 同期發表的 FD7,就內置了一支 10X 光學變焦鏡頭,擁有相當於 40-400mm 的天涯焦段,加上用 3.5" Floppy 碟儲存相片甚為方法,成本低之餘,更無需接駁獨立的讀卡器,配合厚大的手柄,令 FD Mavica 成為不少地盤工友的至愛,方便即時拍下工程相片作長期儲存之用。

Sony Mavica MVC-FD5 是第一部用上 3.5"、1.44MB 磁碟的數碼相機,像素為 30 萬。
同期的 FD7 用上 10X 光學變焦鏡頭。
FD200 為最後一部 FD Mavica 系列相機,200 萬像素的它已經支援 1.44MB 磁碟及 Memory Stick 兩種儲存媒體。

可是,隨著相機的像素愈來愈高,只有 1.44MB 儲存空間的 FD Mavica 相機亦慢慢喪失優勢:一隻 Floppy 由當年 FD5 可以儲存 20 張高質素 JPEG 相片,演變成擁有 200 萬像素的 FD200 只可儲存 4 張 JPEG!而 Sony 本身亦一早知道這個問題,故 FD Mavica 系列相機再後期已經支援容量更大和發展潛力更高的 Memory Stick。至於在 2000 至 2003 年時,Sony 亦曾經仿效 FD Mavica,引入用上 8cm CD-R/RW 光碟記錄影像的 CD Mavica 系列,盡用 8cm CD 光碟上的 156MB 空間儲存優勢。

 
 
為了解決儲存空間,同時又便於電腦容易兼容的問題,Sony 亦有推出使用 8cm CD-R/RW 光碟的 CD Mavica 系列。

來源:PetaPixel

最新消息
2 日前
隨著 iPhone 17 Pro 正式上市,不少消費者紛紛選購新機,但近日發生的一宗特別事件,提醒了大家購買全新手機時記錄開箱過程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
2 日前
由 Synology 與 DCFever 合辦的「Synology x DCFever 旅遊+親子攝影全攻略」講座,已於 11 月 11 日晚圓滿舉行。是次活動吸引了超過 60 名參加者出... (繼續閱讀)
2 日前
Insta360 Ace Pro 2 先前已憑藉雙 AI 晶片架構、8K 影片錄製、FlowState 穩定系統及 Leica SUMMARIT 鏡頭的低光表現奠定成功基礎,其後亦推出街拍套... (繼續閱讀)
2 日前
日系耳機品牌 AVIOT 可說是業內率先於藍牙耳機中應用混合單元技術的先驅之一。近期 AVIOT 一口氣推出兩款旗艦新品:入耳式藍牙耳機 TE-J2 與頭戴式... (繼續閱讀)
3 日前
這地方名叫香港國際機場。有時候,當我們偶然放下生活的煩惱,離開繁忙的九龍半島,攜著一張已充值的八達通,坐上一列輕快舒適的東涌線列車,帶上一... (繼續閱讀)
3 日前
法拉利香港代理在香港維多利亞海港發表最新力作 Ferrari Amalfi 的神秘面紗。這款備受矚目的 2+ 硬頂 Berlinetta 跑車,以純正的意式美學底蘊和頂尖...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年來,位於緬甸與泰國邊境的 KK 園區因涉及電信詐騙活動而多次成為新聞焦點,揭露了跨境犯罪與文明衝突背後的黑暗現實。近日,緬甸政府正式下令對... (繼續閱讀)
3 日前
DJI Osmo Mobile 系列自 2016 年問世以來,透過其三軸雲台穩定技術,為手機拍攝帶來顯著的畫面穩定性提升。經過近十年的產品演進,今年相繼推出 Os... (繼續閱讀)
3 日前
Samsung 於香港正式推出全球首款 115 吋 Micro RGB 電視 (MRA115MR95F),售 HK$299,980。這款採用微米級 RGB LED 技術的 Micro RGB 電視產品,突破... (繼續閱讀)
3 日前
對現代音響發燒友來說,黑膠唱片已不只是音樂載體,更是文化象徵與收藏品的結合。它獨特的類比聲音呈現溫暖飽滿的音色,這是數位音樂難以複製的質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