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Stephen:「鏡身扎實、機動性強!」- Leica DG 100-400mm 測試

文、攝:Stephen

雖然 Panasonic 在 Micro 4/3 發展初期曾經推出過 Lumix G Vario 100-300mm f/4-5.6 Mega O.I.S. 鏡頭,但隨著引入機身防震技術的 GX8GX85 後,Panasonic 100-300mm 因為不能夠對應 Dual I.S. 雙重防震技術已令頭上的光環慢慢褪色、風光不再,「下架」亦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全新的 Leica DG Vario-Elmar 100-400mm f/4-6.3 Asph. Power O.I.S. 在年初時發表,正好彌補了 Panasonic 100-300mm 的「空缺」,繼續打造同級最抵玩的超遠攝變焦鏡頭,如對比 Olympus 同期推出的專業定焦大炮 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 IS PRO 座鎮,Panasonic 是次除了在價位上完勝 Olympus 外,機動性可謂又一「不戰而勝」的選項。

配搭 GH4 使用較平衡
雖然是次測試可以從代理中選擇 GX8GH4 機身配合 Leica DG 100-400mm 鏡頭使用,但考慮過鏡頭 985g 的重量,選擇「噸位」較重的 GH4 會帶來更佳的系統平衡感,亦可以減少長時間手持長炮拍攝的疲累感。然而,如果你所使用的 M4/3 機身只有薄薄的手柄,甚至連手柄也欠奉,這支比 Panasonic 100-300mm 更巨大的鏡頭就顯得較為難用吧。

手執 Leica DG 100-400mm 的第一個感覺會是被其冰冷的金屬鏡身所吸引,論觸感,也不是同為金屬鏡身的 Olympus MZD 300mm f/4 IS PRO 可以比擬,或許這可能是 Leica「加持」下獨有的味道吧。鏡頭用上迴轉變焦設計,而送交測試的鏡頭為 Pre-production 版本,鏡筒變焦的過程不太順暢,就算將變焦環的鬆緊設定為 Unlock 亦分別不大,小編向 Panasonic 香港代理查證後,才發現是 Pre-production 版本的「獨有現象」,並保證賣街版本的操控體驗會比小編手持的「測試鏡頭」來得好。

 
最近對焦距離為 1.3 米,放大率為 0.25X,若以 600mm 焦距計,此鏡在近拍時相當好用,能夠拍出較大的影像。
 
送交測試的鏡頭為 Pre-production 版本,由接環後方的產品序號 SP-PP001139 內的「PP」可見一斑。
鏡頭本身已設有一個迷你的伸縮遮光罩,如果嫌「連鏡」的一個遮光罩太短的,Panasonic 亦提供傳統款式,但安裝方式與 Leica 鏡頭相似,都是要用螺絲上緊。

 

雙重遮光罩夠貼心?
雖然鏡身上的鎖定轉環對於手持 Pre-production 鏡頭之小編用處不大,但在操作上亦不失,特別是鏡筒前端已內置伸縮型遮光罩,大約可以伸出 1 – 2cm,用來作基本阻擋光害或保護前組鏡片起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內置了伸縮遮光罩外,Panasonic 亦有為新鏡配置了正常版本的金屬遮光罩,不過使用這個遮光罩時就有點尷尬了:隨鏡附送的 DMW-H100400 遮光罩的安裝方式跟不少 Leica 鏡相似,將遮光罩套在鏡筒前端後再用螺絲上緊,惟 DMW-H100400 遮光罩的固定位置其實正正好在內置的伸縮遮光罩內,變相令裝拆DMW-H100400 遮光罩非常麻煩!在小編試用 Leica DG 100-400mm 近月的期間,亦幾乎沒有掂過 DMW-H100400 遮光罩!故此,小編覺得 Panasonic 大可以將 Leica DG 100-400mm 的遮光罩變成一個擁有「標準長度」的伸縮型遮光罩,一來免卻裝拆,減少遺失的機會;二來亦提升拍攝時的便利性,何樂而不為呢?

 
每 50mm 焦距就提供一個刻度,以遠攝變焦鏡來說較為鮮見,不過如果看穿 Micro 4/3 鏡頭「焦距 x2」的特性,其實變相可以說成由 200mm 相對焦距起,每 100mm 就提供一個刻度。
變焦環的上方設有鎖定轉環,用來調校鏡頭在變焦時的鬆緊。
腳架環上設有快拆片,不過鏡頭本身亦設有三腳架孔,可以裝在腳架上來隱定鏡身。


「獨特」的 Leica 味
或許 Pre-production 鏡頭仍未完全 Fine-tune 的關係,小編覺得 Leica DG 100-400mm 新鏡的成像稍軟,尤以望遠端的情況更甚。不過,鏡頭內 13 組 20 片光學規格針對變形和色差矯正方面又出奇的好,當然這除了有賴當中的 1 片非球面 ED 鏡片、2 片 ED 鏡片及1 片 UED 鏡片修正外,M4/3 系統內的數碼修正功能也是功不可沒的。Leica DG 100-400mm 用上 Power O.I.S. 光學影像穩定技術,防震效能較舊式的光學防震技術最多有一至兩級的提升,特別適用於常常需要手持拍攝飛鳥、野外生態的用家。而針對此鏡常常可能遇到的惡劣拍攝環境,Panasonic 亦已經在鏡頭的接環、按鈕,與及變焦環等縫隙加入防滴防塵的 O-Ring,進一步擴大 Leica DG 100-400mm 於野外時的泛用性。

 
貴為高階鏡頭,除了對焦範圍撥桿外,像 AF/MF 切換,與及 Power O.I.S. 防手震開關都設有實體的獨立開關制。
 
對比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 IS PRO,Leica DG Vario-Elmar 100-400mm f/4-6.3 Asph. Power O.I.S. 新鏡在機動性上有明顯的優勢。
鏡頭鍍膜反射出淡綠色的反光。

 

樣本照片(送測鏡頭為 Pre-production 版本)

ISO 800、f/4.5、1/125s、焦距:124mm
在短焦距時,Leica DG Vario-Elmar 100-400mm f/4-6.3 Asph. Power O.I.S. 的成像相對較為突出,模特兒皮膚上的紋理亦可以看到,而在另一支髮燈加持下,影像上的高光位察看不到明顯的色差。
ISO 100、f/8、8s、焦距:100mm
相片攝於飛鵝山上,小編乾脆離遠 7km 拍攝維港兩岸一帶的景致以挑戰此鏡的能耐。100% 檢視下,遠至中西區的長江中心,或是較近的土瓜灣煤氣鼓,輪廓部分頗為實淨,表現有點令人驚喜。
ISO 200、f/7.1、1/640s、焦距:400mm
點光源散景輪廓線條較硬,而且內裡亦可以隱約看到一個個同心圓狀的「洋蔥圈」,耐看度只屬一般。

變形像差測試

焦距:100mm
焦距:200mm
焦距:300mm
焦距:400mm

短評:鏡頭的變形像差控制不俗,連遠攝端都沒有明顯的枕狀變形,當然 Micro 4/3 系統的自動數碼修正功能應記一功吧。

 

第 1 頁:鏡頭介紹、變形測試及樣本照片 第 2 頁:解像力測試
第 3 頁:暗角測試、色差測試及總結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神秘與夢幻的攝影大師:伊莉莎維·波羅迪娜 (Elizaveta Porodina) 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她的作品充滿戲劇性、神秘感與強烈的色彩運用。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一體式中片幅數碼相機 FUJIFILM GFX100RF,配備 9 種畫幅比例、20 種菲林模擬,再加上數碼轉換器的 4 個焦距,創作變化多達 720 種!GFX100RF 還內...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BMW iX 可以算是香港較常見的 BMW 電動車款,無疑是在香港市場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全新改款 iX 在香港發表, iX 維持其龐大的車身輪廓巧妙結...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Petzval 風格」近期在攝影界再度受到關注,憑藉其獨特的夢幻質感與主題突出效果,吸引不少攝影師重新探索這股復古潮流。此風格甚至在電影製作中也...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香港首場大型 CHIIKAWA 主題活動「CHIIKAWA DAYS」將於 8 月 1 日正式登場,作為活動主要贊助商的八達通公司特別推出「CHIIKAWA DAYS 珍藏版八達通...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HONOR 即將於 8 月 6 日在香港正式發表新一代旗艦摺疊手機 Magic V5,雖然官方尚未公佈具體售價,但已率先推出多項超值預購優惠,最高贈品價值達 H...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在昨日 HUAWEI 新品發佈會上,雖然 Pura 80 的介紹篇幅不多,但這款融合時尚美學與頂級攝影的手機依然引人注目。作為 2025 年 HUAWEI 主打設計與拍...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早前 Canon 為 Speedlite EL-1 推出 V2 版本,大家可能對其於美國的 US$1,349(折合約 HK$10,522)定價目瞪口呆,不過如果只想為無反添加細細支的 ...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對攝影人來說,相機不單止是工作工具,更有可能屬「靈魂」延伸!於西非國家加納,最近就有一位攝影師以一副造型誇張,兼極具象徵意義的棺木走完人生... (繼續閱讀)
1 日前
Sony 日前突然發布 RX1R III,作為 RX1R 系列睽違近十年的升級機型。雖然新機尚未正式上市,但香港 Sony 已率先取得實機,本站亦獲得第一手試用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