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更新】F1.2 之魅力:Olympus 25mm f/1.2 PRO 全港率先試拍!

文、攝:Stephen
模特兒:Chloe Chong

久等多時,Olympus 首支突破「f/1.8 緊箍咒」的超大光圈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25mm f/1.2 PRO 終於現身!究竟這支新一代的標準大瞳有幾巴閉?小編日前率先借到新鏡為大家試拍人像,儘管測試鏡頭之 Firmware 仍為 Ver 0.9,畫質上或許跟最終賣街版本的有點差距,不過考慮到有關差異主要影響數碼修正方面,不太影響鏡頭本身的光學結構,故小編亦快馬加鞭的為大家送上 Olympus M.ZD 25mm f/1.2 PRO 的樣本相片!


宜配合 OM-D 機身獲得更佳的平衡感
初接過 M.ZD 25mm f/1.2 PRO 無不被其前玉所吸引,儘管前玉外露部分不及 M.ZD 75mm f/1.8 多,不過,泛綠色的塗膜配合黑色的鏡身下,卻又散發出陣陣的專業感。測試時,小編將新鏡接上已加裝手柄上的 OM-D E-M5 II,淨重 410g 的新鏡跟現有 M.ZD 12-40mm f/2.8 PRO 的 382g 重量相若,故整體平衡感甚為不俗,而只要拉下手動對焦離合器,不單可以切換至 MF 手動對焦模式,而且景深尺亦會活現眼前,跟 Snapshot 常用的 M.ZD 12mm f/2M.ZD 17mm f/1.8 一樣,以便用家隨時 Off Finder 估焦抓拍。鏡頭的 11 處地方已加入氣密式處理,提供防塵、防水滴和攝氏零下 10 度的耐寒能力,如配合 E-M1E-M5 II 及 E-M1 II 相機,更可作全天候拍攝,無需擔心惡劣的拍攝環境。

拉下對焦環後,就可以看到合焦距離顯示和景深尺。
鏡筒設有 L-Fn 鍵,預設狀態時可以暫停自動對焦功能,用家亦可以用來自定為拍攝功能的快捷鍵。
最近對焦距離為 30cm,而工作距離僅為 19.5cm,對應的最高放大率為 0.11X。

 

用料重手
光學結構方面,M.ZD 25mm f/1.2 PRO 用上 14 組 19 片的光學組合,而特殊光學鏡片的數目亦多達 8 片,當中包括 1 片 Super ED 超級低色散鏡片、2 片 ED 低色散鏡片、1 片 E-HR 超高折射率鏡片、3 片 HR 高折射率鏡片及 1 片非球面鏡片,藉以減少色差、像差變形,與及提高鏡頭的解像力,特別在這支標榜超大光圈的鏡頭上,全開 f/1.2 最大光圈時的畫質就更為重要。另外,超大光圈鏡頭有時亦出現所謂的彗星像差問題,令影像邊位的點光源未能正確聚焦,而且更形成像「掃把星」的尾巴,觀感甚為突兀。而 Olympus 在設計 M.ZD 25mm f/1.2 PRO 時,已經著重抑制彗星像差問題,故此在鏡頭的光圈葉附近安放 HR 高折射率鏡片及非球面鏡片,令用家全開 f/1.2 最大光圈拍攝時,整個畫面都可以得到準確聚焦的影像,特別適合攝影師用來拍攝星空之用。另外,M.ZD 25mm f/1.2 PRO用上 Olympus 最高階的 Z Coating Nano 納米塗層技術,對比傳統的 ZERO Coating 塗層技術,Z Coating Nano能夠顯著抑制鬼影和在背光環境下遇到的光斑等問題,從而得到高對比度和銳利度的影像。

接環部分設有防塵防水滴膠邊,而在這個角度亦清楚看到 M.ZD 25mm f/1.2 PRO 來自日本製造。
鏡頭採用 Olympus 定位最高的 Z Coating Nano 納米塗層。
隨鏡亦附有 LH-66B 遮光罩,遮光罩內部設有坑紋,有助阻隔光害。

 

對焦速度爽快
M.ZD 25mm f/1.2 PRO 鏡片又多,口徑又大,對焦時又會否出現「拉風箱」的問題?如驅動前組鏡片作為對焦方式當然又花時間又浪費電力,而 Olympus 在新鏡上採用 MSC 對焦系統,而內對焦用的鏡片亦削減至只有 1 片,這不單可以縮短合焦時間,亦能降低在像差波動。小編早前拍攝模特兒時,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上「臉孔及眼部優先自動對焦」,配合 E-M5 II 下,對焦反應和速度理想,甚少出現焦點落於最遠的眼睛之問題,若然日後配上賣街版本的 Firmware,相信有關表現更趨完美。

與光圈細了一號的 M.ZD 25mm f/1.8 在外型上的比較:可以對比出 M.ZD 25mm f/1.2 PRO 的巨大外型。
M.ZD 75mm f/1.8 亦是一支出名的人像鏡頭,同樣以高解像力和柔和散景見稱,不過跟 M.ZD 25mm f/1.2 PRO 一同留影下,才知道 M.ZD 75mm f/1.8 仍未算最重磅。

 

樣本相片(鏡頭之 Firmware 版本為 Ver 0.9)

ISO 200f/1.21/64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0.9)、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鏡頭的描寫力十分細緻,全開光圈已有不俗的畫質,模特兒的髮絲和牛仔布外衣上的針織紋清晰可辨。
ISO 200f/1.21/64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0.9)、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若模特兒坐下時拍攝全身照,背景仍有一定的模糊感,而且鏡頭的焦距不長,拍照時跟模特兒溝通造姿亦比較方便。
ISO 200f/1.21/16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0.9)、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在全開光圈拍攝人像大特寫時,如將焦點落在模特兒的太陽眼鏡時,差距只有 2-3cm 左右的眼睛已經離開了景深範圍。
ISO 200f/1.21/125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0.9)、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拍全身照時,由於工作距離較遠,就算全開 f/1.2 大光圈,虛化效果只屬一般。
ISO 200f/1.21/40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0.9)、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點光源散景察看不到突兀的硬邊,而散景的過度甚為自然。
ISO 200f/1.21/50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0.9)、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相中右下角的金屬反光位置有紫邊,賣街版本的 Firmware 有機會作最後修正,待小編日後收到已刷新 Ver 1.0(或之後)的 M.ZD 25mm f/1.2 PRO 的話,將會為大家來個詳細測試和比併。

 

更新樣本相片(鏡頭之 Firmware 版本為 Ver 1.0)

ISO 200f/1.21/100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1.0)、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ISO 200f/1.21/1000s鏡頭:Olympus M.ZD 25mm f/1.2 PRO(Firmware:Ver 1.0)、相機:Olympus OM-D E-M5 II
兩張測試相片的合焦部分都非常銳利,惟高反差位置仍隱約看到有少許談紫邊。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25mm f/1.2 PRO 詳細規格
http://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048

建議售價:HK$10,190(10 月上市)

查詢:2376 2150(Olympus)

最新消息
2 日前
Mercedes-Benz G-Class 興祝第 60 萬輛組裝完成下線之際,市場傳出一個非常有趣的消息,就是 BMW 正在研發一輛具備純粹越野能力的全新旗艦 SUV,目... (繼續閱讀)
2 日前
Insta360 於昨日無預警釋出一段短片預告,展示其全新航拍機品牌 Antigravity 的強大性能,並宣佈將於香港時間8月14日晚上九時正正式發佈這款備受期...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日網路傳出 Sigma 即將推出多款大光圈鏡頭的消息,包括 200mm F2.0、APS-C 格式的 12mm F1.4 以及第二代 35mm F1.2。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被...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年智能眼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大科技品牌紛紛搶佔先機。HTC 作為 VR 領域的領導品牌,今日正式發表首款智能眼鏡產品 HTC VIVE EAGLE,標榜台灣... (繼續閱讀)
2 日前
對於許多手機愛好者而言,相較於當今千篇一律的全螢幕智慧型手機,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時代的產品設計反而更具特色。近日 Samsung 流出一款... (繼續閱讀)
3 日前
今年 2025 高級視聽展相當精彩,不少品牌都將開發經年的旗艦級耳機推出。我們亦留意到耳機單元設計、耳機線材選擇、定製耳機市場萎縮及傳統耳機品牌...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日英國迎來今年第三次熱浪,雖然最高氣溫仍未衝破 2022 年 7 月 19 日的攝氏 40.3 度記錄,但是今年英國雨量又出奇地偏少,降雨量創下自 1976 年... (繼續閱讀)
3 日前
Peak Design 平時出新色,就相當低調,不過品牌剛剛破例,一口氣推出 Ocean、Eclipse、Kelp、Ibis 四種全新配色,涵蓋背囊、單肩袋、小包、相機帶、... (繼續閱讀)
3 日前
Tesla Model Y 長軸版(Model Y L)官宣會在中國推出後,便一直有指這款 6 座車型會到歐美等到市場。雖然 Tesla 至今依然沉默,可是行動最實際,Mo... (繼續閱讀)
3 日前
自 Meta 推出 Meta Wayfarer Smart Glasses 掀起智能眼鏡熱潮以來,香港市場一直受限於平行進口導致功能與軟件支援不完善。不過近期 Rokid 正式宣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