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觀點】Panasonic、Nikon、Ricoh…為何會出現火燒連環「傳」?

文:Stephen

數碼相機市場持續萎縮已是不爭的事實,現時數碼相機的出貨量甚至比 20 年前菲林機年代還要低!而數碼相機市場經歷過 2000 年至 2010 年之間的高速成長期之後,不少相機廠商都面對著同一個問題──瘦身。

早前有報導就指 Ricoh 的企業「瘦身」計畫會直接向相機部門「開刀」。

不論在人或者在企業的角度,「瘦身」往往是最痛苦的,可是「瘦身」不成往往就會令人或企業變得「千瘡百孔」和「百病纏身」。早幾個月前 Panasonic 就被傳會「解散」(Dismantle)相機部門,本月初就有小道消息指日本政府建議 Fujifilm「出手打救」業務不太理想的 Nikon,避免將之前的日本企業落在外國人手中。至於最新就有傳 Ricoh 一樣陷於財困,需要關閉相機業務來節省成本云云,而兩單(Panasonic 和 Ricoh)消息的始作俑者幾乎都是來自《日本經濟新聞》亞洲版(Nikkei Asian Review)的報導。

數碼相機市場在近三幾年間大幅萎縮,影響相機廠商營運之餘,「節流」、「重組」、「離場」等消息不絕於耳。

事實上,被「傳」的公司或多或少都是有「因經營不善而導致業績下滑…」的影子,有媒體作出上述的推測亦是無可厚非的。當然,推測不是「靠估」,而是基於現實上的一些數據才作出一些短暫的結論。Panasonic 早前「離場唔玩」的鬧劇,小編已經解釋過,至於 Ricoh 被傳「斬掉」相機部節省成本就似乎更為無辜,事關 Ricoh 近九成的生意都是來自辦公室文儀產品,若然銷售額下跌,公司要止血、要 Cut Cost,在僅餘一成的影像部門「動手」會有所作為嗎?極其量亦只不過是向股東和策略性投資者作出「交代」,這點就等同某些企業靠「大裁員」來慳錢一樣:賬面上條數可能會靚一兩年,但到頭來卻可能因為投機失誤而輸得更多,公司本身的深層次和結構性問題根本就「未解決」。

Ricoh 幾乎將成副身家放在辦公室文儀產品上,故相機部門賺蝕與否,從比例上,「貢獻度」其實不多。

就 Ricoh 影像部門的情況而言,小編覺得其 Theta 360 相機獨當一面,加上 VR 熱潮正盛,這方面其實也不太擔心。至於單反機,Pentax 本身的市佔率長期不高,要「揮淚斬馬謖」,可能早在 Ricoh 兼併 Pentax 相機部門已經要發生,為何要再拖拉到開始確立全片幅單反機產品線之後才發生呢?似乎就不太合理。若 Ricoh 直的想將影像部門「割席」,小編覺得最理想的做法是影像部門先有點成績「做出來」,然後再被母公司「善價而沽」才合乎玩財技的思路。

最新消息
2 日前
Sony Xperia 1 VI 推出後,最受用家爭議是屏幕由以往 4K 解像度,減級到 FHD+ 解像度。不過近日測試結果指,Xperia 1 VI 不只解像度低,PWM 值更回... (繼續閱讀)
2 日前
Sony 於去年推出兩部 PS5 新版本,市場普遍都稱它們為 Slim 版本。近日 PS5 Slim 光碟版及 PS5 Slim 數位版都作減價,就連平時較少減價的 DualSense... (繼續閱讀)
2 日前
自從 Sony Xperia 1 VI 公佈及推出後,香港用家對於現時只在台灣及日本可供購買的紅色版本,都只能望門興嘆。不過大家想買的 Xperia 1 VI 的紅色版... (繼續閱讀)
2 日前
每當提到副廠鏡,用家總會想起原廠的對應產品,想知道「平左幾多?畫質相差幾遠?」Sigma 最新推出的 24-70mm F2.8 DG DN II | Art 很明顯就是對應... (繼續閱讀)
3 日前
有點意想不到這麼快就來香港!說的是全新 smart #3 正式在港上市,而且更是 Brabus 版先行。代理還在大圍圍方商場開設 Pop-up 專店辦發布會和首展。 (繼續閱讀)
3 日前
說到中幅很多朋友都會趨之若鶩,但畢竟價錢也是較高,可能很多朋友都以為自己只有遠觀。店長就是知道有很多一直想升級中幅機的朋友,為大家推出這... (繼續閱讀)
3 日前
S.H.Figuarts 涉獵廣泛,除了動漫作品,仲有電影角色。新作是 C-3PO 及 R2-D2 兩隻星戰孖寶,每隻幾百蚊有找,質素卻媲美 12 吋 Figure... (繼續閱讀)
3 日前
清邁這座泰北小城,特別受到文青喜愛。在這裡,藝術畫廊、手工藝店遍地開花,創意市集琳瑯滿目。咖啡館和書店成了文青的靈感溫床,自然景色美不勝收... (繼續閱讀)
3 日前
名不見經傳的 Kodak PixPro FZ55,在 4 月份的日本 BCN+R 銷售排行榜竟然問鼎第一位,佔市場份額高達 10%!同廠另外兩款輕便型 DC 包括 PixPro FZ4... (繼續閱讀)
4 日前
外界一直認為電動車的興起會加快燃油車沒落的速度。可是時至今日,我們開始看見情況出現變化,電動車強勁的需求看來只在中國大陸發生,其他國家的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