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編輯 Stephen:「一鳴驚人的火箭炮!」- Sigma 100-400mm 用後感

文、攝:Stephen

用「火箭炮」(Bazooka)來形容自家的產品,小編最記得是 90 年代初的 Toshiba 麗音(NICAM)電視機,取其低音強勁,尤如炮彈般的效果。今日,Sigma 同出一徹,以「火箭炮」為年初發表的 100-400mm f/5-6.3 DG OS HSM|C 作招徠,當然是跟產品的變焦範圍,以及實拍能力有關,希望用家可以在拍攝場上百發百中!

機動性一流,上腳架就要留神
傳統的「100-400mm」或「80-400mm」遠攝變焦長光鏡頭亦有相當的「份量」,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重 1,640g(連三腳架環)、Nikon AF-S NIKKOR 80-400mm f/4.5-5.6G ED VR 則重 1,570g(連三腳架環),而無反相機用的 Sony FE 100-400mm f/4.5-5.6 GM OSS 亦要 1,395g(不連三腳架環),真是少點臂力亦難以駕馭這些長炮!而初到「100-400mm」貴境的 Sigma 則以輕量化為大前題,雖然鏡頭的入光量較上述的原廠鏡頭有所犧牲,但是小了 1/3 級光圈卻可換來 1,160g 的淨重以及機動性,對於常常用長鏡的影友可說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再者,此鏡的價位亦不算太高,對比一般的 70-300mm 細光圈鏡頭,Sigma 100-400mm 在焦距上和定位上更優越,若然有考慮過入手一般的 70-300mm 入門鏡,倒不如跳上一級平玩 Sigma 100-400mm

Sigma 100-400mm 輕巧當然就值得加分,不過最奇此鏡完全沒有將三腳架環作為標準或選購裝備。當使用三腳架以長焦距作長時間曝光時,由於系統的支點在相機上,隨著鏡筒不斷伸長,而支點又沒有適當的改變,只要有輕微的風吹草動,就會影響鏡筒的穩定性,變相用了腳架亦不保證在長焦距下拍到清晰的相片。反之早前發表,而又睇住 Sigma 100-400mm 來打的 Tamron 100-400mm f/4.5-6.3 Di VC USD 就直接將三腳架環列為選購配件,此舉既可以保持淨鏡頭高機動性之餘,亦不會完全抹殺要求較高的用家之增值配套。

接上 Nikon D610 全片幅單反後,系統重量亦見平均。
前組鏡片塗膜泛起淡綠色的反光。
採用變焦環在前,對焦環在後的編配方法,有利拍攝時重心的分佈。
鏡頭在日本製造
設有 Lock 鎖定鍵,可將鏡筒長度固定在最短時的 100mm 焦距。

推拉變焦夠過癮
操控方面,別以為 Sigma 100-400mm 只不過是入門鏡,廠方就因此而完全沒有下苦功。在鏡身上,可以找到固定鏡筒於最短位置的鎖定鍵;亦設有 3 種不同的對焦選擇範圍(全段、1.6 米至 6 米及 6米至無限遠),有助用家因應不同的拍攝題材而縮短合焦時間;至於對焦模式就另設 MO(Manual Override),亦即是俗稱的「全時手動對焦」功能,能夠在鏡頭使用自動對焦期間,立即透過人手轉動鏡身上的對焦環來改變焦點。

另一方面,Sigma 100-400mm 提供兩種變焦方式亦是廠方今次推崇的賣點之一。「轉鏡」對大部分人都相當易用,調校焦距亦方便和準確;「推鏡」於變焦長炮可以有更快的操作反應,使用時的重心會較為傾向鏡頭一方,令取景更為穩定,惟「推鏡」的數目少,無使用「推鏡」經驗的,初次使用或許會有點適應問題,而「推鏡」仿如針筒般的推拉式設計,更讓部分影友擔心入塵問題。Sigma 100-400mm 就摒棄單一變焦方式,在原本的「轉鏡」設計上「加入」獨特的「推鏡」功能。小編初時亦以為 Sigma 會在鏡筒結構引入新設計,藉以兼容兩種變焦方式,不過一看到鏡頭附設的遮光罩,所有的疑團即時解決。原來,Sigma 在 100-400mm 的遮光罩上做了「手腳」,在接口部分「挖」了一個大約闊半吋的「坑」用以承托手指位,作為推拉式變焦的其中一個「支點」。雖然 Sigma 此舉看起來確實有點搞笑,亦變相幾乎每支變焦鏡頭都可以套用有關功能,但如此方便影友的小改變,卻又只有 Sigma 想到,真得教人不得不佩服。

最近對焦距離為 1.6 米
接環邊緣設有膠邊,並且提供最基本的防滴防塵能力。
設有三段對焦範圍選擇
對焦模式亦有三種,其中的 MO 指 Manual Override,即一般所說的「全時手動對焦」功能。
附送的 LH770-04 遮光罩設有獨得的坑紋,方便用家「拉前拉後」作推拉式變焦。

成像質素有驚喜
Sigma 100-400mm 雖為入門長炮,價位跟原廠更是幾乎「一支頂兩支」,但影像質素卻是有點令人喜出望外。鏡頭用上 15 組 21 片的光學結構,亦設有多達 4 片 SLD 特殊低色散鏡片,令色差或紫邊的情況減至最少。而實拍時亦發現此鏡在高反差下僅有輕微的紫邊,屬可以接受的範圍。解像力方面,Sigma 在此鏡上亦下了較多的苦功,全開光圈時已有相當的銳利度,盲目收光圈對解像力提升幫助不大,而變形像差在此鏡上亦較明顯。防震效能方面,Sigma 表示新鏡用上新開發定陀螺儀和防震組件,不論水平、垂直和對角線方向的抖動均能修正,至於防震級數,小編向 Sigma 香港的技術人員查證,點明新鏡最高有 4 級防震效果,為官方規格表補完最重要的技術參數。

樣本照片(使用 Nikon D610 拍攝)

ISO 200、f/6.3、1/320s、焦距:400mm
全開光圈拍攝數百米外行駛用的帆船,船上乘客的表情亦能夠捕捉下來。
ISO 200、f/6.3、1/320s、焦距:220mm
大橋上之線條十分實淨,就連汀九橋塔頂上的避雷針亦可分辨到,以一支入門級長炮鏡頭已是甚為不錯的表現。

更多 Sigma 100-400mm f/5-6.3 DG OS HSM|C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403

 

變形像差測試

焦距:100mm
焦距:135mm
焦距:200mm
焦距:300mm
焦距:400mm

短評:此鏡的變形控制方面較弱,從 5 個測試焦距都可以看到不約而同均出現「向內彎」的枕狀變形問題,焦距愈長,又關的現象就愈趨嚴重。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1 小時前
Tascam 與 Nikon 合作開發的 CA-XLR2d-N 麥克風轉接器已正式開放預購,此為 Nikon ZR 相機專用型號。預購價格為 599 美元(折合約HK$ 4,680 元),... (繼續閱讀)
1 小時前
智能手機的攝影科技日新月異,手機攝影已成為年輕人展現生活品味的必需品。日系風格對年輕一代來說,更是備受追捧的熱門風格。好像 Sony 最新推出...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iPhone 17 Pro 推出至今約僅一個月,但預計將於明年 9 月發表的 iPhone 18 Pro 消息已經曝光,據傳其設計將比今年款式更為出色。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國產鏡頭品牌屢有驚喜,由以往早期主打平價入門產品,到近年急起直追在規格上直逼原廠,已經成為一鼓新勢力,而不得不提當中已屬頂流的 Viltrox...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有些人愛相機,是因為它的規格性能,不過亦有些影友,鍾情相機卻是因為那種「歲月的味道」!在眾多經典機款之中,那些機身邊角被磨到泛光、露出底下...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在今年的東京移動展(Tokyo Mobility Show )上,比亞迪除了展出首輛純電 K-Car Racco 外,還展出了小型純電動貨車 T35。這亦代表著比亞迪正式踩入...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阿凡達:火與燼》將於 12 月 18 日香港搶先美國上映,導演 James Cameron 確認了經典坐騎「迅雷翼獸」(The Great Leonopteryx)將會強勢回歸!日...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意大利即將成為最新一個推行未成年用戶年齡實名驗證的歐盟國家。由11月12日起,意大利通信監管機構 AGCOM 正式實施新規,要求包括 Pornhub、XHamste...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一年一度的雙 11 購物狂歡節再度來臨!網路設備領導品牌 TP-Link 今年再度推出極具吸引力的優惠活動,全線 Wi-Fi Mesh 路由器、智能攝影機及多款網... (繼續閱讀)
1 日前
擁有百年歷史、曾發明首款動圈耳機的 Beyerdynamic,近年也積極進軍藍牙耳機市場。最新推出的 AMIRON 200 Sport 即為其開放式藍牙耳機系列的新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