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世上最難以拍攝的雕像?南極列寧像「冷戰」下見證俄國十月革命 100 周年!

文:Stephen

世界不少地方都有政治人物的雕像,除了是意識形態上的展示之外,大多的已經成為旅遊人士「打卡」和拍攝的地方。不過,如果要說到最難跟大家一同 Selfie 的雕像,在南極一個名為 "Pole of Inaccessibility"(難抵極)的地方,孤高的列寧雕像幾乎可以認第一。因為它處於南極距離海岸線最遠的一個點,加上南極的平均風速足足有 180km/h,只有少數手持能夠抵禦極地天氣的攝影器材之科學家,才有望跟孤獨的列寧一同 Selfie。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核子大國處處競爭,上至航天科技、火箭導彈技術、下至體育競技,甚至是科研方面,無不爭相嬴得「第一」的機會,希望在不同層面上「壓倒」對方。1958 年 12 月,蘇聯一行 12 人的南極考察隊成功進駐 "Pole of Inaccessibility",並築了一間小屋作為研究基地,而最奇的,是屋頂設有一個原先是面向莫斯科的列寧塑膠雕像!不過,當年「水火不容」的美國考察隊後來在 1964 年前往蘇聯的研究基地,就將已經無人打理的列寧膠雕像轉向華盛頓方向,隨著蘇聯共產政權在 1991 年倒臺,當年列寧雕像面向的方位可講是一大的諷刺。

列寧雕像處身於難以抵達的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距離海岸線極遠,而且海拔高度亦有 3,800 米。
列寧雕像連同下方研究基地的原貌,不過因長年大雪關係,現時下方研究基地已經被冰雪覆蓋。
研究基地內部

現時,位於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的前蘇聯南極研究基地已難抵多年的大風雪,列寧塑膠雕像下方的小屋早已被大雪冰封。原來在屋頂上甚具意識形態上的標誌,已經變成當今最孤獨的雕像。今年正值俄國十月革命 100 周年,不知道又會否有俄羅斯人前往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跟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列寧雕像一同合照,藉以紀念這個重要的年份?

相片內的列寧雕像身後正正是罕見的日暈(Halo)天文現象,不過令人諷刺的,是背光下的列寧雕像,其實正臉向著美國華盛頓,而非原來的莫斯科。

來源:Amuseing Planet

最新消息
1 日前
萬眾期待的 Suzuki 首款量產電動車 e Vitara,終於在日本公布售價!這款定位在 B-SUV 級距的電動休旅,將於明年 1 月 16 日正式上市... (繼續閱讀)
1 日前
7Artisans 近日正式推出適用於 Nikon Z 接環的全片幅自動對焦鏡頭 AF 24mm f/1.8,定價為 329 美元(折合約 HK$2,559),以親民價格和輕巧設計吸引... (繼續閱讀)
1 日前
Sigma 200mm F2 DG OS|Sports 是一支屬於非典型規格,高速定焦望遠鏡頭,具備罕見的大光圈規格,在無反系統中更是相當罕見的組合。在單反相機時代,... (繼續閱讀)
1 日前
Apple 昨日已釋出 iOS 26 更新,支援的 iPhone 型號已可搶先體驗如「Liquid Glass」操作介面及其他全新功能。在 iOS 26 的新功能中,最為實用的來電...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年來,Console 及電腦遊戲玩家對遊戲畫面與音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追求極致的沉浸體驗。最近 Cololight 推出了一款外型酷似《機動戰士鋼彈》中 RX-... (繼續閱讀)
2 日前
韓國鏡頭品牌 Samyang 在早前的 IBC 2025(國際廣播展)舉行期間已經發表 AF 24-60mm F2.8 FE 恆定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不過原來 Samyang 仍有強大... (繼續閱讀)
2 日前
婚禮攝影本來應該是人生大日子的一部分,卻有人因婚姻告吹,反過來向攝影師「追數」。來自美國猶他州的婚禮攝影師 Rachel Stone,近日就在社交平台...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年來,LED 貫穿式燈條幾乎成為全球汽車設計的標配,無論是入門小車還是豪華房車,都能見到這項設計。說實在的,由有特色,變為沉悶。幸好有這個想...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日 Laowa AF 200mm F2 引起不少關注,不過早在 5 月公佈的 Laowa AF FF 180mm f/4.5 CA-Dreamer Macro 1.5X 同樣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的目光。昨... (繼續閱讀)
3 日前
Apple 一向習慣在新一代 iPhone 推出前,為自家平台進行大型更新,今次亦不例外。最新已釋出的 iOS 26 更新,更同時帶來 iPadOS 26、macOS Tahoe 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