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遇強愈強:Panasonic G9 測試

文、攝:Stephen

以往 Panasonic 都會以 GH 系列作為旗下無反系統的旗艦機,而「H 字」內亦似乎好似含有「Hybrid」混合式機種之意,予人有種「影相好得,拍片又勁」的感覺。不過,要全面滿足拍片和攝影人士的需要使 GH 系列變得愈來愈難行,始終對方的功能自己亦未必用得上,能夠減低少少的「拍片味」,推出更為高階的「相機」成為 GH5 往後的生存之路,亦衍生出分別真正照顧拍片及攝影需要的兩部定位不同的機種,GH5SG9。今次的測試就有請我們的主角,Panasonic G9

後來居上
從 Olympus 在 2016 年尾發表的 OM-D E-M1 Mark II 可以看到高價位兼以攝影為主的 Micro 4/3 相機一樣有市場,是次相隔 E-M1 II 一年後出現的 Panasonic G9,不單有足夠時間汲取前人的經驗,改善產品,而相近的拍攝規格和更低的定價都看到 Panasonic 今次有相當重的搶市場之味道。雖則 G9 的首賣價較 Olympus E-M1 II 平了 US$300,但是撇開對焦系統外,整體規格亦有上升了,就連在 Olympus OM-D 系列相機使用的 236 萬像素 EVF 電子觀景器,Panasonic G9,亦一如更早期推出的 GH5 一樣,已「升呢」改用細緻度更高的 368 萬像素的級數,進一步拉近與傳統光學觀景器的距離。別以為主打高質素影像的 G9 在影片攝錄上會交「行貨」,新機亦在 4K 超高清格式下支援 60fps 的流暢度,看似沒有 GH5S 的 C4K、60fps 規格加持,不過單單在幀率上已經小勝 Olympus。

▲為了提升操控,Panasonic G9 的外型亦趨向單反化,對家 Olympus 旗艦機 OM-D E-M1 Mark II 同場比較下,明顯見到 G9 大了一截。
▲雖然就 Micro 4/3 系統相機而言,Olympus E-M1 II 的握感已十分不俗,但是面對更強「橫」的 Panasonic G9,E-M1 II 在這方面都要俯首稱臣。
▲從側面觀看,手柄的位置弧度夠深,令緊握手柄時,中指的承托力很強。
▲G9 的 2,030 萬像素感光元件剔除了低通濾鏡設計,能夠進一步發揮鏡頭應有的解像力。同時,機身人內建防震系統,最高防震效能為 5 軸 6.5 級。

單反外型
無反機近十年前初登場時是標榜其輕巧的體積和高機動性,可是近年隨著無反與單反市場的逆轉和像 Sony A7 系列或 A9 的全片幅無反相機的出現,這一兩年的高階無反機有愈來愈大的趨勢,而過往像「小片幅」的 4/3"、甚至是 APS-C 片幅機種,Form Factor 亦漸有入門全片幅單反的影子。而惟獨在對輕巧體積較為敏感的入門市場,一眾無反廠商仍會在某程度上遵守當年的無反打單反時的「初衷」。

Olympus E-M1 II 在 2016 年尾登場時已經有少部分單反用家覺得「連 Micro 4/3 無反變得愈來愈大部」,不過今次的主角 G9 那 658g 的重量就有過之而無不及!G9 手柄加大了,機身的蒙皮亦十分舒適,不過厚大的手柄亦沒有讓 Panasonic 可以用盡更多空間來使用新的高容量電池。G9 使用與 GH5GH5S 一樣的 DMW-BLF19 鋰離子充電池,同樣可以拍攝 380 張相片(CIPA 標準),不過若然與 Sony A7 III 的 710 張電子壽命對比,Panasonic G9 以其體積(與及電池),個人就覺得 G9 的電源管理確實有大幅改善的空間。

▲接環的右下方設有功能桿,在配合機身 Menu 設定下,啟用擬定的指派功能。 
▲機身前方設有閃光同步接口。
▲機側設有收音咪及耳機接孔,方便在拍片時即時監聽收音效果。
▲設有 Joy Stick,以便調校對焦點的位置。
▲機頂 LCD 顯示的資訊一目了然,不論光圈、快門、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補償、測光模式,以至是剩餘數目都有,尤如一般中高階單反相機的機頂 LCD 一樣。
▲驅動模式轉盤上設有「連拍 1」及「連拍 2」模式,可以將不同的連拍速度自定在這兩個模式內。

完美操控
Panasonic 過往的無反相機在自定按鈕設定都十分多元化,即使是沒有太多實體按鈕的 GF 系列,亦會充分利用觸控屏幕的 Soft Button 以達致實體快捷鍵之效。而在今次擁有龐大機身設計的 G9 幾乎已經做到「一鍵一功能」的設計,Fn 鍵自定純粹作為優化和更貼近個人操作習慣而已。即使接環右下方的 Fn 桿,以及「極速連拍 I/II」轉盤,亦可指定為某些功能或連拍模式,這等細微細眼的設定項目,幾乎真正比得上傳統的專業級單鏡反光相機。

最強的對比度式追焦系統?
雖然 G9 的 225 點對比度式自動對焦系統早在 GH5 時已經出現,但是憑著改善對焦演算方法和在連拍期間善用電子快門,最高追焦連拍速度可達 20fps,在欠缺其他無反相機品牌早已引入的相位檢測式自動對焦系統,Panasonic G9 有這樣的表現已是十分理想,若然日後再作改良並引入相位檢測式自動對焦系統,要說像 Sony RX100 V 機仔有 24fps 追焦連拍亦非沒有可能!Panasonic G9 亦提供很多關於自動對焦的微調設定,例如:自動對焦的靈敏度、主體預測,以及對焦點切換的靈敏度都可以作出調校,並可以自定為個人化設定,有點像高階 Canon 或 Nikon 單反機的調校方式和概念,這方面較 Olympus E-M1 II 細心得多。實拍時,小編最初使用的是相機的預設對焦調校設定,發現在 20fps 下,合焦的成功率約為 60%,如想再提升 AF-C 追焦時的成功率,就要在 AF-C 的「連拍/對焦優先」設定按個人需要作出調校。

 ▲G9 由中國製造。
▲一般模式下可拍攝 380 張相片(CIPA 標準,使用 LCD)。如使用相機的省電模式,最多可拍攝 890 張相片。

 

樣本照片

▲ISO 400、f/5.6、1/4、焦距:16mm(相對焦距:32mm)、鏡頭:Leica DG Vario Elmarit 12-60mm f/2.8-4.0 Asph. Power O.I.S.
雖然使用 1/4 秒的慢速快門,但是慶幸機身和鏡頭可以組成 Dual I.S. 2 混合式防震系統,在 5 軸 6.5 級的防震能耐下,無需屏息靜氣拍攝都能夠獲得清晰的影像。
▲ISO 800、f/2.8、1/640、焦距:200mm(相對焦距:400mm)、鏡頭:Leica DG Elmarit 200mm f/2.8 Power O.I.S.
雖則使用較高的 ISO 800 感光度,面對密密麻麻的羽毛,在合焦的眼睛部分沒有明顯起渣的情況,暗位亦幾乎沒有色彩雜訊。

更多 Panasonic Lumix DMC-G9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455

Panasonic Lumix DMC-G9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273

下一頁: 感光度測試及更多樣本照片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3 小時前
攝影人都知,拍攝極端天氣靠的不是體力,而是運氣!8 月 23 日晚,來自國內的攝影愛好者辛宏彪於廣東汕尾陸豐一處荒涼海灘原本打算拍攝銀河,卻因海...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Apple 正式宣佈將於香港時間 9 月 10 日凌晨一時舉行產品發佈會。本次發佈會主題定為「Awe Dropping」,寓意「令人驚嘆」。除了備受矚目的超薄 iPh... (繼續閱讀)
6 小時前
除了 X2D II 100C 外,Hasselblad 亦一併發表 XCD 35-100mm F2.8-4 E 標準變焦鏡頭,屬品牌全新的鏡頭產品線,與去年登場的 XCD 20-35mm F3.2-4.5 E...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說起 Hasselblad,很多攝影師腦海第一時間浮現的,除了「中片幅」三個字,就是那種細緻的影像質感。品牌近年在數碼中片幅市場上推出的 X 系列有口皆...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以前遊戲 Console 主機以卡帶為載體,玩前例必「吹一吹」以吹走灰塵,雖然麻煩,卻是整代人的童年回憶。有廠商就想到把這些回憶變成玩具,將經典格...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小編今日約了阿 Fei 一同前往錦田享受攝影、美食與遊樂的體驗,順便幫她影相,讓她有相片可以 Post!不過,看似偏僻的錦田,真的能拍出 IGable 的打...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大家有沒有發現,不少本地或海外人氣的歌手和樂團,近期紛紛在香港開 Show!小編好多朋友都是男團女團的追星一族,經常問我該用什麼相機和鏡頭在演...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Nissan 近日宣布與美國 LiCAP Technologies 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全固態電池的乾式電極量產技術。這項合作是 Nissan 在電動車戰略上一項重要的決定,... (繼續閱讀)
18 小時前
今年平板市場可謂風起雲湧,而剛剛正式登陸香港的 HONOR MagicPad 3 更是來勢洶洶。這部平板電腦可說是「落足重料」,注入大量頂級元素,包括一個超... (繼續閱讀)
1 日前
Mercedes-Benz 與 BMW 這兩家百年競爭對手,竟然傳出破天荒合作的消息!根據德國雜誌《Manager Magazins》報道,Mercedes-Benz 有意向 BMW 購買引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