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Nikon 跨越世代之作:全片幅無反 Z7 測試

文、攝:mic

全片幅無反由 Sony 一廠獨大的時代將成過去,迎來的很有可能會是三強鼎立的局面,而 Nikon 交出的答案就是 Z6Z7。前者 Z6 要於 11 月底才會正式賣街,首先上場的則是後者主攻高解像的 Z7,作為一個全新系統,到底 Nikon 又是否有能力動搖到早已站穩陣腳的 Sony?我們今次就找來 Z7 一試相機各方面的實力。

Z-Mount 規格上暫無對手
轉變可能會帶來痛苦,亦可能會帶來新的機遇。當年單反從手動年代轉至 AF 自動對焦時代,Nikon 就為了照顧舊有 MF 鏡頭而沿用 F-Mount,做法當然可贏得手上有大批手動鏡用家的掌聲,不過受接環設計所限,當時鏡頭無論是 AF 對焦以至是光圈運作,就都得依靠相機機身作驅動,相比起當時改用鏡身內置馬達及電子光圈控制的對手,當然對焦速度等就大為落後。幸好經過一番努力,Nikon 於 G 鏡年代終於克服了大部份限制,雖然光圈仍需透過機械連杆方式推動,不過對焦方面就已成功改為鏡身馬達帶動,而在 SWM 超聲波馬達等技術的加持之下,鏡頭的對焦速度終於可跟對手看齊,總算追回當初的落後。

可能汲取了單反方面的經驗,Nikon 方面亦明白到要有破舊立新的勇氣,針對新的全片幅無反系統,筆者會形容為廠方今次的做法相當大刀闊斧,以 Z-Mount 的規格來看,就稱得上是現時同類系統之中最為突出。接環分別有兩個關鍵規格,分別是開口直徑以及法蘭距,Z-Mount 的開口直徑就達到 55mm,為 135 格式無反中最大(Canon 的 RF Mount 為 54mm、Sony 的 FE Mount 為 46.1mm),顯而易見的優勢是廠方將有更大的空間開發特大光圈鏡頭,而事實上,58mm f/0.95 Z-Noct 亦正在開發之中。


▲採用全新的 Z-Mount 接環,口徑為同級最大的 55mm。

不少透過轉接玩轉接不同鏡頭使用的用家都會相當在意接環系統的法蘭距或鏡後距,以 16mm 的法蘭距,Z-Mount 就再次成為同級之中法蘭距最短的系統(Canon RF Mount 為 20mm、Sony FE Mount 為 18mm)。當然,法蘭距更短不僅代表 Z-Mount 有更多空間透過轉接環使用不同類型的鏡頭,更代表光線從鏡頭尾組鏡片到達感光元件行程的縮短,而配合大口徑的設計之下,到達感光元件的光線質素將更高,亦可有效解決過去大多數鏡頭邊緣成像一般都較鬆散,以及減少色散等像差的問題。


ISO 100、f/4.0、1/2000s

不下於專業單反的手感及操控
對比起當初只追求輕巧,現在無反設計已發展出不同的取向,而對於 Z7 來說,明顯 Nikon 方面就有參考到自己單反的一套設計哲學,相機不會只為追求輕巧便攜而犧牲手感及操控。作為一部無反,Z7 雖然尺寸及重量上都與同級相差無幾,不過上手的感覺卻是相當「單反」,特別值得一讚是設計夠深夠闊的手柄感覺就相當貼手,亦未有碰到無反相機很多時候都有的尾指無處可放問題,就算一整天試拍期間未有裝上相機帶,筆者亦不擔心出現「墜機」的意外。

操控方面,Z7 於機頂資訊 LCD,快速指令轉輪、用家自訂快捷按鈕以至是 Joystick 控制等都一應俱備,雖然機背大部份按鈕都移至右側,不過試用之下,其實不難感受到相機的按鈕佈局及操作方式其實亦是傳承自單反,假如閣下是 Nikon 單反用家,坦白說不需重新適應,基本上已可對 Z7 即時上手。


▲機背 Touch LCD 採用雙軸多角度設計。


▲機頂軍艦位置流有一點傳統的 Nikon 風格。


手柄設計無論是外形以及手感都跟 Nikon 高階單反相當近似。


機頂設有資訊 LCD。


拍攝模式轉盤中設有 3 個用家自訂模式。


▲機背設有 joystick 及十字按鈕。


鏡身近接環位置設有兩個快速自訂按鈕。


▲機頂 Hot Shoe 跟現有閃燈相容。


▲可以使用單反的 EN-EL15a 鋰電。


▲機身於日本製造,相信不少用家都會相當受落。


▲ISO 160、f/4.0、1/125s

EVF 取景質素有驚喜
筆者用慣單反拍攝,坦白說對於電子式的 EVF 取景一向都存有「偏見」,不過自今次試用過 Z7 之後,個人卻慢慢認為 EVF 始終會有徹底取代光學 OVF 的一天。採用了 369 萬點的 OLED 加上引入了鏡頭級數的光學技術,Z7 的 EVF 觀景器不只提供 0.8x 的放大率,個人亦可以大膽肯定其畫面細緻及銳利度上,暫時算得上是數一數二。於不同場景拍攝下,發覺相機 EVF 流暢度充足,取景畫面亦保留了現場色彩氣氛而沒有作出過份的修正,觀景器亦懂得自動因應環境而調整光暗,特別是黑夜拍攝的時候,就不會出現為 EVF 過光而導致取景不適問題。


369 萬像點 EVF 觀景器除了有充足細緻度,放大比率亦有高階機的水準(0.8x)。


▲ISO 320、f/4.0、1/400s

5 級防震加持、-4EV 低光 AF
機身防震還是鏡身防震較有效?一直都是不少影友爭論的話題,而對於 Nikon 及對手 Canon 來說,過去於單反就一直支持後者,不過有別於 Canon 的 EOS R,今次 Nikon 的 Z6 / Z7 就改用了機身防震的做法,就算是透過 FTZ 轉接環配合 F-Mount 單反鏡拍攝,鏡頭一樣可受惠於機身防震。試拍的時候,其實從構圖的畫面中已可感受到機身防震的穩定作用,及後於室內以慢快門手持的拍攝,亦足以證明了防震系統的效用。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廠方 5 級防震的性能大家不妨作為參考,除了鏡頭焦距的因素,由於 Z7 亦擁有高達 4,570 的高解影,假如需要相片在 100% 觀光的時候仍舊清晰銳利,安全快門建議就要保守一點了。


FTZ 接環


▲透過 FTZ 接環,相機將可支援現有 F-Mount 鏡頭,而由於機身內置了防震,鏡頭因此亦可即時得到增值。

今次測試筆者主要配合同時推出的 NIKKOR Z 24-70mm f/4 S 標準變焦進行試拍。以 493 個對焦點,Z7 的對焦系統其實已覆蓋了畫面中 81% 的範圍(90% 水平、90% 垂直),系統支援 Contrast Detection + Phase Detection 的混合方式運作,實際試用下發覺,相機的對焦表現一點都不在中高階單反之下,就算是主體對比稍為不足,亦少有需要前後搜尋焦點,整體感覺相當爽快。一般來說,大多數相機的自動對焦都是光線越強弱,反應就會隨即變慢,不過 Z7 於低光對焦的反應卻讓人有一定驚喜,不只未見有明顯的降速,準繩度亦得到維持,筆者就特意以相同的目標,於正常光度及低光之下比較了一下。


▲AF 反應測試(一般光度)


AF 反應測試(低光度)

下一頁為 ISO 感光測試、4K 影片試拍及更多測試相片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鍾意玩黑白攝影的朋友或者會鍾情 Pentax 早前推出的原生黑白相機 K-3 III Monochrome。可是,此機淨機身要價 HK$18,000,看來性價比不太高。Pentax ... (繼續閱讀)
4 小時前
攝影除了要憑感覺,構圖亦十分重要,今月優勝作品的構圖結合了鏡射倒影與光影,捕捉到人們與影子一起看夕陽的身姿。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來自香港的 MiNT Camera 已經得到 Rollei 授權製造 Rollei 35 AF 自動對焦便攝菲林機,最快會在今年夏季推出。隨著開始嗅到陣陣暑氣,MiNT 再度釋...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Nikon NIKKOR Z 28-400mm f/4-8 VR 已經開賣,建議零售價 HK$11,880。現在 Nikon Z 無反鏡系列旗下已有 3 支天涯鏡,覆蓋 24mmm 廣角至 400mm 超遠...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Fujifilm 繼早前為 X-H2S 引入 6.00 版本系統韌體後,今日亦為 X-H2、X-T5、X-S20 及 X100VI 帶來新韌體。是次四機的共同更新主要涉及與官方應用程...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早前 Gensan 榮幸受到 OM System 邀請,飛到台灣參加 4 日 3 晚阿里山訓練之旅 (X) 生態之旅 (O),並試用新機 OM-1 Mark II 以及其 150-600mm F5-6....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近年大眾流行以串流音樂平台,如 Apple Music、Moov 或 KKbox 等 Apps 聽歌,使用手機連接藍牙耳機聽歌亦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對音質有要求的手機用... (繼續閱讀)
22 小時前
Subaru Solterra 與 Toyota bZ4X 是姐妹車,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儘管它們有著相同的基因,但由於來自不同的車廠,詮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記者... (繼續閱讀)
1 日前
玩冒險遊戲,每逢在「打大佬」之前,必然有先去商店補充好裝備的情節。原來在現實世界也可以出現遊戲中的這個情景,只是有些細節會有出入。例如:現...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在五月中將舉行新一輪 X Summit 發布會,而在傳聞網中主要傳出將會推出一部中片幅相機。不過最新又有新的資訊傳出指,當日會公布的是 X-T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