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10 倍「霸」氣:Sigma 60-600mm Sports 測試

文、攝:Stephen

高倍變焦鏡相信大家亦有用過,不過大多可能是屬於由廣角焦距起跳的天涯旅行鏡,這類鏡頭以輕巧和高機動性見稱,以普羅用家為主。可是,是次小編為大家測試的 Sigma 60-600mm F4.5-6.3 DG OS HSM|Sports 卻是鮮見為專業攝影師設計由標準焦距起跳至超望遠範圍的高倍變焦鏡頭,以取景靈活和高畫質掛帥。究竟這支淨鏡重達 2.7kg 的 10X 變焦鏡能否在畫質上同樣帶來「重」量級的驚喜呢?事不宜遲,立即為大家送上此鏡的測試報告。

10X「巨炮」有來頭
Sigma 投身觸及超遠攝焦距的 10X 高倍變焦鏡頭已不是今時今日的事,早在 2010 年 PMA 攝影展覽期間,Sigma 就已經為旗下推出了 5 年的 APO 50-500mm F4.5-6.3 DG HSM 改版,並適時加入受用家歡迎的 OS 光學影像穩定器功能,成為 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儘管當年的 APO 50-500mm F4.5-6.3 DG OS HSM 已經有 1.97kg 重,不過由於其焦距範圍對於有特定用途的攝影師享有靈活的取景特性,加上可以避免頻頻更換望遠或超望遠鏡頭,故即使鏡頭有一定的「斤兩」,仍可以在缺乏競爭對手下屹立市場多年。今次的 Sigma 60-600mm F4.5-6.3 DG OS HSM|Sports 屬全新研發的鏡頭,論「誠意度」完全超越當年 APO 50-500mm F4.5-6.3 DG 加入 OS 光學防震多倍,而新鏡的設計和外觀完全吻合自 Sigma 在 2012 年後公佈 Global Vision 的策略,單憑新鏡上的 "Sports" 系列之字眼已可感受到全新 60-600mm F4.5-6.3 DG 之定位和專門用途。

▲Sigma 60-600mm F4.5-6.3 DG OS HSM | Sport 配上 Canon EOS 5D Mark III 及 Sony A7 III 後的情況(使用 Sigma MC-11 轉接環)。
▲鏡頭份量十足,不過由於鏡筒伸出來只有一節,加上金屬鏡身,手感相當扎實。
▲鏡頭表層的塗膜反射出淡綠色的光芒。
▲鏡身設有鏡筒鎖定鍵,可將焦距鎖定在 60mm,避免鏡筒因地心吸力而「自動變焦」。

三種特殊物料,提高鏡筒的耐用性
論鏡頭入光量,小編在未接過 Sigma 60-600mm F4.5-6.3 DG 上手測試前很難想像到為何一支算不上是大光圈的高倍變焦鏡為何可以擁有 2.7kg 的驚人重量,足足較上代的 APO 50-500mm F4.5-6.3 DG OS 重了近 37%,不過當了解過新鏡的物料,其實可以想到這個「重」字是為更強的耐用度而設。Sigma 60-600mm F4.5-6.3 DG 的鏡筒用上 3 種重要的物料,其中鎂合金鏡筒對各位影友可謂司空見慣,這種物料多在高階或專業級鏡頭才可以看到;其次是用上 Thermally Stable Composite(熱穩定複合材料,簡稱 TSC),TSC 由於在極端溫度環境下擁有較少的熱脹冷縮情況,能夠避免鏡頭內的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受到熱力影響,另外 TSC 的彈性亦比一般內置 20% 玻璃的的聚碳酸酯高 70%;第三,就是引入碳纖維物料,令鏡頭輕便之餘亦不失堅固性。

 
▲鏡頭焦距/最大光圈變化
▲最近對焦距離為 0.6 - 2.6 米,不過這個距離是依焦距而改變的。
▲設有防塵防水滴膠邊。
▲使用圓筒型遮光罩,內部設有坑紋來減少光害。
▲鏡身上的焦距刻度非常密集,10 倍變焦鏡足足有 11 個焦距刻度位置。

質料上乘
光學結構方面,Sigma 60-600mm F4.5-6.3 DG 用上 19 組 25 片的光學結構,當中包括 3 片 FLD 螢石級特低色散鏡片及 1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其中 FLD 鏡片的色差修正能力較一般低色散鏡片更強,這可簡化鏡頭的光學結構,有助鏡頭變得更輕巧。另外,Sigma 60-600mm F4.5-6.3 DG 採用智能光學影像穩定器,它採用最新的演算方法,不論水平、垂直或對角拍攝,都可以輕易得到相當於 4 級快門補償修正效果。實試過後,發現鏡頭在接上 Canon EOS 5D Mark III 後都非常「粘著」畫面,穩定度很高,而且 OS 系統的操作聲音亦不大。對焦反應方面,Sigma 60-600mm F4.5-6.3 DG 用了 HSM 超聲波馬達,配上 Canon EOS 5D Mark III,以至是利用 MC-11 轉接環接上 Sony A7 IIIA9 亦沒有明顯遲緩,而追焦連拍「咬焦」的情況也是十分不錯,沒有因為入光量較小而影響對焦。

升級配套上,Sigma 60-600mm F4.5-6.3 DG 支援自家的 1.4X 及 2X 增距鏡,令鏡頭可化身成 84-840mm F6.3-9 及 120-1200mm F9-13 超級變焦長炮鏡頭,惟官方表示前者的拍攝組合可支援自動對焦,而後者因入光量實在非常之細,用家就只有 MF 手動對焦這條路可選。

▲提供三種對焦模式,AF 自動對焦、MO 全時手動對焦及 MF 手動對焦。
▲提供兩種防手震模式,包括 IS Mode 1 的全方位修正,或是 IS Mode 2 的針對擺鏡拍攝。
▲設有 3 段對焦範圍選擇。
▲三腳架環「底座」可以直接用在兼容 Arac-Swiss快拆板標準的雲台上。
▲鏡身側面設有扣孔,可以方便將肩帶扣在鏡頭上,方便搬運。
▲鏡身前端設有坑道,方便用家在拍攝時承托鏡頭或是用來作推拉式變焦之用。
▲與 Fujifilm XF 200mm F2 R LM OIS WR 比較,似乎兩鏡的外型亦是不相伯仲。

配上 Sony 系統反而更實淨
畫質方面,Sigma 60-600mm F4.5-6.3 DG 在全開光圈時已見一定的水準,不過可能因為 Sony 無反相機預設的銳利度稍高的關係,對比與 Canon EOS 5D Mark III 的影像,小編以 Sony A9Sony A7 III 拍攝時,影像輪廓往往予人更實淨的感覺,細膩度亦見優勝,如稍收一兩級光圈就已經可以提升鏡頭的解像力。至於失光控制和變形像差控制,小編個人覺得是此鏡較弱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全開光圈有明顯的四角失光,而廣角部分的桶狀變形亦算礙眼。

 

樣本照片(使用 Sony A9、Sony A7 III 及 Canon EOS 5D Mark III 拍攝)

▲ISO 100、f/7.1、1/1600s、焦距:600mm、相機:Sony A7 III + Sigma MC-11
剪影輪廓部分頗為實淨,惟四角失光就略嫌礙眼。
▲ISO 2500、f/5.6、1/1600s、焦距:256mm、相機:Sony A9 + Sigma MC-11
攜同 Sigam 60-600mm Sport 配合 Sony A9 於香港網球公開賽內拍攝,即使用上 MC-11 轉接環亦不覺對焦有明顯的遲緩,絕不得失其 Sports 系列鏡頭之名。
▲ISO 400、f/7.1、1/1000s、焦距:310mm、相機:Sony A7 III + Sigma MC-11
即使在晃動的船上遙距拍攝渡頭,拍出來的成像亦十分實淨,小編使用 A7 III 拍攝時,亦沒有特別關閉鏡身防震,取景效果依然十分穩定。

Sigma 60-600mm F4.5-6.3 DG OS HSM | Sports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173

Sigma 60-600mm F4.5-6.3 DG OS HSM | Sports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525

 

變形像差測試

▲焦距:60mm
▲焦距:100mm
▲焦距:200mm
▲焦距:300mm
▲焦距:400mm
▲焦距:600mm

短評:始終是一支高達 10X 變焦的鏡頭,Sigma 60-600mm F4.5-6.3 亦出現一定的變形像差問題,特別在 60mm 廣角端有明顯的桶狀變形情況,及至 200mm 焦距左右才見舒緩。至於大約在 300mm 焦距起就出現輕微的枕狀變形,惟幅度不算很大。

下一頁:暗角、色差及失光控制測試及其他樣本照片

第 1 頁第 2 頁
最新消息
12 小時前
雖然近年攝影復古味熾熱,很多攝影品牌都嘗試在產品加入更多的「復古」元素來提升操作體驗,但是 Leica M11-V 將會反其道而行,首次將 M 機「手動對...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GR III 雖然已經推出 6 年,到現在還是市場熱賣型號,好在今年終於迎來了 GR IV 打破悶局,否則 GR III 還可能要多做幾年街拍王。感光元件、鏡頭、... (繼續閱讀)
1 日前
在談論國產鏡頭的時候,大家往往會先想到價格優勢,不過近年多個國產鏡頭品牌都努力創新,跨越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門檻。最新傳聞指出,有國產品牌已經... (繼續閱讀)
1 日前
神牛(Godox)持續擴展其便攜燈光系統,最新發表的 AD400Pro II 正式加入 Witstro 系列。AD400Pro II 承襲上代的基礎,並在操控制、同步速度及靈活...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X-E5 於較早前 6 月推出,以復古旁軸造型與可換鏡頭設計,發表後被外間稱為史上最靚的X-E系列相機。新機用上比一代大升級的 4,020 像素 X... (繼續閱讀)
2 日前
Nissan X-Trail 一如早前預告,正式推出 Nismo 性能版 X-Trail Nismo!由 Nismo 操刀調校,身為 Nismo 家族最新成員,當然依然會把賽道精神融入日常... (繼續閱讀)
2 日前
全新 Ricoh GR IV 來啦!這款備受街拍愛好者期待的 APS-C 便攜相機,搭載 26MP 感光元件、全新 28mm f/2.8 鏡頭、5 軸防震與 53GB 內置儲存,到底表... (繼續閱讀)
2 日前
Nikon 正式發布全新標準變焦鏡頭 NIKKOR Z 24-70mm f/2.8 S II,這款鏡頭是全片幅/FX 格式無反相機系統中重要的鏡頭升級。延續 S 系列鏡頭的高性能... (繼續閱讀)
2 日前
vivo 正值企業三十周年慶典之際,在中國廣東東莞舉行了盛大的 vivo Vision 發佈會。vivo 不僅重磅發佈了最新混合現實(MR)頭戴式智能裝置——vivo... (繼續閱讀)
3 日前
以運動相機聞名的 Insta360 正式發佈 Go Ultra,延續 Go 系列「拇指相機」的定位。Go Ultra 同樣由獨立相機配合 Action Pod 模組組成,用家既可單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