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一張相片通常只記錄瞬間的影像。若然將上百甚至逾千張這樣的相片「組合」在一起,結果會得到甚麼影像?影友可能立即想到「縮時相片」,即將一系列連續拍攝的相片分割出一小部分,然後依序重新組合起來。攝影師 Stephen Wilkes 的 Day to Night 系列作品也基於近似的概念出發,但後製時不完全依時間順序組合相片。他希望這系列的作品能夠讓大家重新認識眼前的世界。
▲坦桑尼亞塞倫蓋提國家公園
舉上面這張非洲草原相片做例子。從表面看,主題就是很多野生動物在喝水。但背後的故事是,拍攝時正值動物大遷徙季節,當地卻遇上旱情,已經 5 個星期沒下雨,水源開始短缺。Stephen 藏身於離地 5 米多的隱蔽小屋中,連續拍攝了 26 個小時的相片。他意外地發現,所有動物都好像知道食水珍貴,但必須共享,因此都很有秩序地喝水,沒有打架爭吵。對比人類過去的歷史,為水源而發動戰爭卻絕非罕見事例。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
從 2009 年開始的 Day to Night 作品系列,透過時間和空間的壓縮,呈現一個地方,在不同時間所發生的故事。有趣的是,Stephen 作品內的時空發展,不一定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它可以由前至後,也可以沿對角線發展,十分靈活。一般來說,他拍攝的時間最少需要 12 小時,又因相片數量龐大的關係,後期編輯的時間更往往超過 1 個月。
▲荷蘭阿姆斯特丹
▲法國巴黎聖母院
▲英國巨石陣
▲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
▲梵蒂岡
▲法國巴黎凱旋門
▲中國德天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