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 提速、5fps 連拍
中片幅很多時予人一定既有的印象,除了重就是慢,不過今次 GFX 100 某程度就打破了大家對於中幅機的印象。首先針對 AF,GFX 100 就一改 GFX 50S /
50R 般只用 Contrast AF 而加入了 378 萬個 Phase Detection 像點作近乎全畫面的覆蓋(最多 425 點 AF 感應可供選擇)。試用時筆者除了 GF32-64mmF4 R LM WR,便特別找來焦距更長的 GF110mmF2 R LM WR 及微距 GF120mmF4 R LM OIS WR Macro 拍攝,發覺 GFX 100 對焦方面的確大有進步,除了速度,人面對焦及眼部對焦的反應亦有明顯的提升,雖然未至於快如 APS-C 片幅的 X-T3,不過就動態拍攝能力而言,已是比 GFX 50 系列高了不少。
對焦之外,新機於速度上亦下了相當功夫,在 1.02 億解像之下,竟然可提供 5fps 的連拍速度。除了更快的 X Processor 4,廠方表示已一秘密在於感光元件採用了中片幅首見的 Copper Wiring 銅線傳輸設計(一般為鋁金屬),有利更快的數據傳送的同時,亦可減少感光元件本身的耗電及發熱量。以一張達 50MB 左右的 X.Fine Jpeg 為例,測試下就發覺相機一口氣竟可以 5fps 的高速連拍超過 30 張,反映相機內部亦有容量不少的快取記憶(至於記憶卡的「回氣」時間則很視乎本身的速度)。
▲感光元件採用了中片幅首見的 Copper Wiring 銅線傳輸設計。
▲AF 反應測試。
1.02 億超高解像、4K 30p 攝錄
以高達 1.02 億的解像,GFX 100 的細緻度相信不用多說,以一張 Raw 相片為例,容量就已直迫 200MB,配合 GF 鏡的解像,細緻如毛冷纖維亦可一一細緻作出還原。相比起 GFX 50S / 50R,GFX 100 像素提升足足一倍下意味感光元件像點密度更高,難免有用家會擔心相機需於高感光表現上作出取捨。不過事實上 GFX 100 所用的 1.02 億像素技術上已屬不同層次,除了有上文提到的 Copper Wiring 傳輸,亦首次於中片幅感光元件改用更有效集光的背照式設計,配合新一代的 X Processor 4,個人甚至認為 GFX 100 高感光表現有一定進步。細看感光測試相片,GFX
100 於 ISO 12,800 才有較明顯的雜訊,而細則於 ISO 25,600 以上才有較明顯的流失,就算只是 Jpeg 拍攝,亦可看出相片有相當不俗的層次過渡,展示出中幅片相機先天的優勢。
除了相片拍攝,GFX 100 亦照顧到攝錄的需要,首度加入了 4K / 30p 的拍片規格(10-bit 4:2:0 記憶卡儲存,10-bit 4:2:2 HDMI 外置輸出),由於是次試用時間相當有限,筆者只是約略試用一下相機的 4K 拍片功能,初步的感覺除了是畫面相當銳利乾淨,影像亦有頗高的寬容度,不過如此高質之下當然是相當「大食」了,短短一段 12 秒的影片就已佔 152MB 的空間。
▲配備一片 1.02 億的中片幅 CMOS。
4K 影片試拍
主要菜單
![]() |
![]() |
▲以 1.02 億像素,相機一張 Raw 相片隨時可達 200MB。 | ▲感光元件加入 PDAF 感應,最多提供了 425 點對焦點供選擇。 |
![]() |
![]() |
▲AF 點的精細度亦可供用家選擇。 | ▲支持人面對焦。 |
![]() |
![]() |
▲亦支援眼睛對焦,用家更可選擇左眼或右眼優先。 | ▲對應 4K 30p 攝錄。 |
感光度測試
![]() |
![]() |
▲ISO 100 | ▲ISO 200 |
![]() |
![]() |
▲ISO 400 | ▲ISO 800 |
![]() |
![]() |
▲ISO 1600 | ▲ISO 3200 |
![]() |
![]() |
▲ISO 6400 | ▲ISO 12800 |
![]() |
![]() |
▲ISO 25600 | ▲ISO 51200 |
![]() |
|
▲ISO 102400 |
測試相片
▲ISO 800、f/2.0、1/420s [ Ori ]
▲ISO 100、f/4.0、1/50s [ Ori ]
▲ISO 400、f/4.0、1/80s [ Ori ]
Fujifilm GFX 100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