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成為日後新 Kit 鏡
廠方執意將 M.ZD 12-45mm F4.0 PRO 塑造成 M.ZD 12-40mm F2.8 PRO
的迷你版本,奈何兩者的街價非常接近,一般中高階玩家的「正路」想法都是攻頂選用 F2.8 版本了事,那為何廠方要推出 F4.0 版本呢?小編個人推測除了 Olympus 有意開設 F4.0 恆定光圈的「小三元」系列之外,就是 Olympus 多年來都沒有一支輕巧得來,而畫質相當的套裝鏡頭配合像 E-M5 系列的機身。自初代 E-M5 登場時,Olympus 曾經推出過擁有防塵防水滴、強勁近拍,以及是可作電動變焦的 M.ZD 12-50mm F3.5-6.3 EZ
鏡頭,並一度成為 E-M5 的套裝鏡。不過,在隨後的高階 OM-D 機種,M.ZD 12-50mm F3.5-6.3 EZ
就仿如「被消失」了的一樣,套裝鏡的位置也逐漸由 M.ZD 12-40mm F2.8 PRO 和 M.ZD 12-100mm F4.0
IS PRO 所取締。今次 M.ZD 12-45mm F4.0 PRO 的上市,個人覺得可以作為日後中檔 OM-D 系列相機的套裝鏡之外,亦可以作為現時使用 M.ZD 12-50mm F3.5-6.3 EZ 的升級階梯,一來兩支鏡頭在焦距上極為相似;二來機動性也是相若(M.ZD 12-45mm F4.0 PRO:254g、M.ZD 12-50mm F3.5-6.3 EZ:211g),可以保持系統的輕便性;三來入光量大為提升,特別是 M.ZD 12-50mm F3.5-6.3
EZ 在望遠端幾乎屬針孔鏡,淺景深也不算明顯,至於簇新的 M.ZD 12-45mm F4.0 PRO 就可以改善有關問題。
解像力測試(使用 Olympus OM-D E-M1 Mark III 拍攝)
焦距:12mm(等效焦距:24mm) | |
![]() |
|
▼f/4 | |
![]() |
![]() |
![]() |
![]() |
▼f/5.6 | |
![]() |
![]() |
![]() |
![]() |
▼f/8 | |
![]() |
![]() |
![]() |
![]() |
▼f/11 | |
![]() |
![]() |
![]() |
![]() |
▼f/16 | |
![]() |
![]() |
![]() |
![]() |
▼f/22 | |
![]() |
![]() |
![]() |
![]() |
焦距:45mm(等效焦距:90mm) | |
![]() |
|
▼f/4 | |
![]() |
![]() |
![]() |
![]() |
▼f/5.6 | |
![]() |
![]() |
![]() |
![]() |
▼f/8 | |
![]() |
![]() |
![]() |
![]() |
▼f/11 | |
![]() |
![]() |
![]() |
![]() |
▼f/16 | |
![]() |
![]() |
![]() |
![]() |
▼f/22 | |
![]() |
![]() |
![]() |
![]() |
短評:M.ZD 12-45mm F4.0 PRO 在全開光圈時已經有不錯的解像力,不論在中央,以至是邊位的成像也十分實淨,而將光圈稍收一級至 f/5.6 亦只會解像力略為提升。不過,由 f/11 的測試光圈起,鏡頭就開始受到衍射這光學現象影響,使分辨力慢慢下降,而 f/16 光圈時的成像表現已開始有點模糊,細緻部分的分辨力有明顯劣化,甚至比全開光圈時還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