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看門口必備:Canon RF 50mm F1.8 測試

文、攝:Stephen
模特兒:Sugar Kan

過往提起「窮人三寶」,想必有 50mm F1.8 定焦鏡頭,因為這類鏡頭設計簡單,光學設計也十分成熟,小編約廿年前入手的 Canon EF 50mm F1.8 鏡頭不用七百港元就有交易,用來學習攝影、初嘗大光圈鏡頭,抑或是作為粗用的「機蓋鏡頭」也十分合適,拍攝的題材也很廣泛。相隔三十年,Canon EF 50mm F1.8 系列鏡頭亦終於隨著無反熱潮而沒落,換了 RF 接環這條新跑道,簇新的 RF 50mm F1.8 STM 又繼續會否成為 EOS R 系統用家的 Must Have 鏡頭?

配 EOS RP,HK$11K 一機兩鏡不是夢
在外觀上,RF 50mm F1.8 STM 與 2015 年發表的 EF 50mm F1.8 STM 相似,兩鏡同樣淨重 160g,不過論體積反而是 EF 接環的細,皆因單反版本的鏡長只為 39.3mm(按:鏡頭直徑則同為 69.2mm),可是由於 EF 50mm F1.8 STM 始終為單反鏡頭,當透過 EF-EOS R 轉接環接上 EOS R 系列無反機身後,機動性上就難以與現時的 RF 50mm F1.8 STM 比較。雖然今次是以 4,500 萬像素的 EOS R5 作測試,但是像 RF 50mm F1.8 STM 如此小巧的鏡頭用於 EOS RP 身上,亦因其系統的緊湊性和隱閉性而成為 Snapshot 的拍攝利器。再者,EOS RP 價位較低,若一口氣連同 RF 24-105mm F4-7.1 IS STM 和 RF 50mm F1.8 STM 一併入手,街價隨時 HK$11K 不到即可擁有,相對其他的入門全片幅無反系統,Canon 在抵玩的角度似乎又勝一仗。

▲將 RF 50mm F1.8 STM 接上入門機 EOS RP 後,更見系統的緊湊和輕巧。
▲鏡頭僅重 160g,方便易攜。
▲鏡頭配備「對焦/控制環」設計,透過「對焦/控制選擇開關」切換全時手動對焦或以控制環來調校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等設定。
▲採用 7 片光圈葉片。

近拍力有改善,非內焦設計要扣分
近拍能力方面,RF 50mm F1.8 STM 的最近對焦距離只有 30cm,放大率高達 0.25x,比 EF 50mm F1.8 STM 的 35cm 最近對焦距離和 0.21x 放大率吸引之餘,若與更「陳年」的 EF 50mm F1.8 II 那 45cm 最近對焦距離和 0.15x 放大率比較,在 EOS R 系統上直接改用 RF 50mm F1.8 STM 會有更強勁的近拍效果。今次 Canon 亦在新鏡上沿用 STM 步進馬達,在影相時對焦寧靜而迅速,而用於拍片的話也可以看到畫面十分流暢,反應亦見敏捷,沒有半點拉風廂的問題。可惜的是 RF 50mm F1.8 STM 在對焦時仍然用上整體延伸的對焦方式,整個鏡頭會隨對焦距離愈近而向前伸出,並不是對主體干擾較少的內對焦方式,似乎用家想要內對焦的話,就只有改用 RF 50mm F1.2L USM 又或者寄望日後 Canon 推出 RF 50mm F1.4 USM 版本。

▲使用直徑為 43mm 的濾鏡,較單反適用的 EF 50mm F1.8 STM(49mm)之濾鏡更細。 
▲鏡頭於馬來西亞製造。
 ▲接環部分不設防滴防塵膠邊。
 ▲RF 50mm F1.8 STM 採用外對焦的方式,鏡筒於最近對焦距離時會伸到最長,而鏡尾亦會作出相應幅度的延伸。

全新光學設計
雖然是千多元的入門鏡,RF 50mm F1.8 STM 的膠感不是太重,鏡身上設有 RF 系列鏡頭獨有的控制環,配合鏡身側邊的開關制,可以隨時切換至全時手動對焦模式或透過控制環來調校光圈、快門和 ISO 感光度等參數。光學結構方面,RF 50mm F1.8 STM 與 EF 50mm F1.8 STM 雖同為 5 組 6 片的光學設計,但是因應無反機的鏡後距較短,RF 版今次闊別 EF 50mm F1.8 系列沿用三十多年的雙高斯光學設計並重新打造新的「窮人三寶」。RF 50mm F1.8 STM 加入 1 片非球面鏡片,在過去的 EF 50mm F1.8 系列都是絕無僅有的,而即使定位再高一級的 EF 50mm F1.4 USM 亦沒有加入任何的特殊光學鏡片,可見當鏡頭無反化後,鏡頭的光學設計方式也不再是千篇一律。加入非球面鏡片後,小編配上 EOS R5 測試,發現強行關閉機身的數碼修正功能後,變形像差的表現十分不俗,甚少看到桶狀變形的情況出現。


Canon RF 50mm F1.8 STM 在 EOS R5(Firmware: V1.2)在影片攝錄時的自動對焦表現。 


▲Canon RF 50mm F1.8 STM 在不同光圈下(F1.8 → F22 → F1.8)的散景效果。 

強力「數修」
可是,在解像力、失光控制,以至是色差控制方面,就看到 Canon 特別為 RF 50mm F1.8 STM 加強數碼修正的力度。一般來說,數碼修正針對變形像差、色差,以及邊位失光控制這三方面也十分了解,即使除了 Canon 以外,其他品牌亦會為有「瑕疵」的鏡頭大修特修。而今次小編特別針對 RF 50mm F1.8 STM 這支入門鏡作了個特別的測試,看看相機預設的「鏡頭數碼優化」功能可以為一支平常不過的標準定焦鏡頭可否有脫胎換骨的效果。從解像力測試可以看到相機的「鏡頭數碼優化」功能可以大幅改善 RF 50mm F1.8 STM 的解像力,當中以全開 F1.8 光圈時最為明顯,畫面細緻部分的描繪力比強行關閉「鏡頭數碼優化」好得多,幾乎直以 F8 光圈都可以看到受惠於預設啟動「鏡頭數碼優化」功能帶來的好處。可幸的是,RF 50mm F1.8 STM 的定位本身不高,不然會反令用家覺得花了這麼多錢得來的並不是光學質素一流的鏡頭,如今透過機身數碼修正為鏡頭進行適當的「化妝」,或許有用家甚至覺得是賺了也說不定呢! 

樣本照片(使用 Canon EOS R5 拍攝)

▲ISO 100、F1.8、1/1000s
全開光圈下,RF 50mm F1.8 STM 配上高解像力的 EOS R5 後,銳利度表現只算是及格而已,色散亦略為明顯。
▲ISO 125、F1.8、1/60s
開盡 F1.8 光圈拍攝高反差環時,難免在影像輪廓留下明顯的紫邊。

Canon RF 50mm F1.8 STM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314

Canon RF 50mm F1.8 STM 樣本照片: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763

 

變形像差測試(使用 Canon EOS R5 拍攝)


▲關閉數碼修正


▲啟動數碼修正

短評:變形控制十分優秀,即使關閉機身的數碼修正下也沒有明顯可察的桶狀變形。

下一頁:解像力測試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Fujifilm 繼早前為 X-H2S 引入 6.00 版本系統韌體後,今日亦為 X-H2、X-T5、X-S20 及 X100VI 帶來新韌體。是次四機的共同更新主要涉及與官方應用程... (繼續閱讀)
2 小時前
早前 Gensan 榮幸受到 OM System 邀請,飛到台灣參加 4 日 3 晚阿里山訓練之旅 (X) 生態之旅 (O),並試用新機 OM-1 Mark II 以及其 150-600mm F5-6.... (繼續閱讀)
5 小時前
近年用家流行以串流音樂平台,如 Apple Music、Moov 或 KKbox 等 Apps 聽歌,雖然使用手機連接藍牙耳機聽歌的用家,已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對音質有... (繼續閱讀)
7 小時前
Subaru Solterra 與 Toyota bZ4X 是姐妹車,大家都知道這個事實。儘管它們有著相同的基因,但由於來自不同的車廠,詮釋也有所不同。總的來說,記者... (繼續閱讀)
9 小時前
玩冒險遊戲,每逢在「打大佬」之前,必然有先去商店補充好裝備的情節。原來在現實世界也可以出現遊戲中的這個情景,只是有些細節會有出入。例如:現... (繼續閱讀)
10 小時前
Fujifilm 在五月中將舉行新一輪 X Summit 發布會,而在傳聞網中主要傳出將會推出一部中片幅相機。不過最新又有新的資訊傳出指,當日會公布的是 X-T5... (繼續閱讀)
11 小時前
DC 仔熱潮席捲全球,原因據講是有人覺得它的相片色調有「菲林味」,相比起手機影像別具特色。其實所謂的特色,對不同的人來說,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繼續閱讀)
12 小時前
市場上的 5G WiFi 蛋,售價普遍都都要 HK$2,500 - HK$4,000。不過,近日筆者發現有一款 5G WiFi 蛋,定價 HK$1,000 有找,都值得大家留意。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2024 年就快過了三分之一,繼年初在日本舉行的 CP+ 相機展後,多個品牌似乎有意選擇在有「五窮」之稱的 5 月推出新品。除了傳得熱烘烘的 Canon、Fu... (繼續閱讀)
1 日前
HUAWEI 可謂首先在手機加入 AI 修圖功能,現在流行的「移除物件」或「路人」等功能,都是由 HUAWEI 手機率先推出。未知 HUAWEI 的 AI 修圖功能,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