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Canon EOS R5 的過熱問題最近好像沉寂了,畢竟隨著廠方推出韌體更新(最新版本為 V1.2.0 ),8K 影片攝錄時間增長了,用家的不滿也消減了不少。不過,YouTube 頻道 DIYPerks 的 Matt 還是覺得不滿意,於是他一連做了幾個實驗,測試不同的降溫方法,看看能否破解 Canon R5 的「過熱限制」。
他一開始便使出必殺技:水冷散熱!(由 5:47 起)為了作出比對,他先測試以原裝韌體(版本 V1.0.0 )拍片的時間:剛好滿 20 分鐘,相機便顯示攝錄因過熱而中止。跟著他更新韌體(版本 V1.1.0 ),重複測試一次,攝錄時間延長至 25 分鐘。然後他拆開機背外殼,替相機的主處理器加上水冷式散熱器。根據熱能相機的量度數據,加上水冷式散熱器後,主處理器的溫度一直保持在 30℃ 左右,相機的 8K 拍片功能亦能正常操作至少 4 小時!
▲拆開機背外殼後,還需要拆走中間的綠色電路板(上)及銀色金屬片(下),可見到主處理器。
▲主處理器上有導熱貼(白色),也需撕走。
Matt 明白相機加上水冷式散熱裝置後,幾乎完全失去實用性,難以使用,因此他又想出幾個較簡單的方法,包括:透過加裝厚銅片,改善相機內部的散熱設計,以及分別在機背及機底加裝散熱風扇.提高相機散熱效能,從而盡可能延長 8K 拍片的時限。有興趣的影友可自行收看 Matt 的詳細介紹(由 11:47 起)。
▲由於空間極有限制,Matt 需要利用一片屈曲成直角的銅片,才能裝上水冷散熱頭。
▲不要忘記重新裝上綠色電路板,相機才能運作。
▲未裝上水冷散熱前,主處理器的溫度高達 87℃,之後便降到 36℃。
雖然坊間對 Canon 這種奇怪設計有很多偏向陰謀論的解讀,但 Matt 最後也有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問題源於廠方想同時滿足攝影人(拍照)與攝錄師(拍片)的不同需求。攝影人都希望相機盡量細小和輕便,甚至不太注重相機的拍片規格(基本功能便夠用),但要求高質素影像的攝錄師,卻大多不介意相機要加裝配件。他覺得相機可加裝一些熱導管,將主處理器的熱量帶到機底的一個插口上。這個插口可再裝上加強散熱的配件,從而提供完整的高影像品質的拍片功能。
▲Matt 仿照原本的銀色金屬片,使用 2mm 厚身銅片製成全新的散熱片,幫助帶走主處理器的熱量。
▲Matt 的銅製新散熱片刻意加多一角,避免被綠色電路板遮擋,影響散熱效能。
▲比較熱量相機的影像,未改裝前,熱源主要在觀景器下方偏右位置;改裝後移到正下方。
▲利用電腦用的配件製成機背散熱扇。
▲利用 3D 打印部件製成的機底散熱扇。
來源:DIY Pe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