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拍攝雀鳥,最難應付的相信非對焦莫屬。新一代無反相機除了運算速度高之外,還加入眼睛對焦功能,懂得自動尋找眼睛作為對焦點,即使動物(例如:貓、狗與雀鳥)也難不到它。不過,並不是所有鳥攝愛好者都擁有這些高階相機。鳥攝達人 Neo Ng 透過 Canon Snapshot 網站,跟大家分享一些相機設定優化心得,坊間大部分相機都適用,讓影友提高鳥攝的成功率。
▲鳥攝達人 Neo Ng 透過 Canon Snapshot 網站,跟大家分享拍攝心得。
無論相機運算能力有多高,在同一時間要處理多項工作,個別工作的效能必然有所影響(執行速度被拖慢)。Neo 分享的設定主要以減少無謂的操作為大原則,盡量提高相機的執行速度。進一步延伸下去,Neo 指出能夠用全手動曝光模式及固定感光度當然最好,但在野外環境光線通常比較複雜,使用快門先決曝光模式確可令拍攝變得較輕鬆。
為了要遷就較高的快門速度,鳥攝往往要用較高的感光度。不過,用家緊記要關閉「高 ISO 感光度消除雜訊功能」,避免相機因需要時間進行除雜訊而影響連拍速度。
▲黑枕燕鷗,Canon EOS R5 + EF300mm f/2.8L IS II USM @f/2.8、1/6,400s、ISO 640
針對無反相機要多兼顧電子觀景器的特性,Neo 建議無反相機應關閉「影像檢視」功能,電子觀景器顯示表現設為「順滑」,有助減少顯示時滯。此外,部分型號可能會提供「連續自動對焦功能」(與「伺服自動對焦模式」有別),關閉此功能有助減少耗電。至於「動物偵測」與「眼睛偵測」功能,啟動後幾乎拍攝任何野生動物都適用,「伺服自動對焦」(Servo)亦建議長時間開啟。另外,影友拍攝時會使用三腳架的話,也要記得關閉鏡頭上的影像穩定系統,從而拍出更清晰的影像。
![]() |
![]() |
▲拍攝雀鳥時記得要轉到「動物」,相機才能認出主體。 | ▲也要確定「眼睛偵測」功能已經開啟。 |
若影友是 Canon 用家,Neo 的分享文章還針對三種主題,包括:水禽振翅飛離水面、飛行速度超快的鳥兒在著陸的一剎那,以及成群的燕鷗捕魚,分享最佳的主體追蹤模式設定,提高相機鎖定主體的能力。Canon 相機雖然提供多個追蹤模式供用家選擇,但原則上都是「追蹤靈敏度」和「加速/減速追蹤」兩個參數的不同組合方式。影友可參考 Neo 的解說,再在手上相機找出近似功能及作出適當設定,相信對提高鳥攝的成功率會大有幫助,詳情可參閱這裡。影友還可以在 Canon Snapshot 網站上,找到更多關於雀鳥及其他主題的拍攝教學與技巧分享,值得新手一看。
![]() |
![]() |
▲「起始伺服自動對焦點」預設在整個自動對焦區域(「自動」)找尋對焦點,若縮窄對焦範圍會加快整個過程。 | ▲調整「追蹤靈敏度」和「加速/減速追蹤」兩項參數能針對現場環境再加以優化。 |
![]() |
![]() |
▲配合「區域自動對焦」模式,相機只會在白色框內偵測自動對焦點。 | ▲啟用「高光色調優先」功能可避免白色羽毛的高光區域過曝。 |
▲若使用權衡式測光,白色羽毛很容易曝光過度;使用重點測光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此情況。
黑枕燕鷗,Canon EOS R5 + EF300mm f/2.8L IS II USM @f/5、1/4,000s、ISO 640
▲小鸊鷉,Canon EOS R5 + EF600mm f/4L III USM @f/4、1/4,000s、ISO 1,000
▲普通翠鳥,Canon EOS R5 + EF600mm f/4L IS III USM @f/4、1/3,200s、ISO 1,600, EV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