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一鏡兩用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詳測

文、攝:Alex

跟 M4/3 粉絲久違的 Olympus(正式名字為 OM Digital Solutions) 終於有新產品面世:除了 PEN E-P7 之外,還有這支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鏡頭,等效焦距 16-50mm,可謂覆蓋超廣角至標準焦段,實用性甚高。難得的是,新鏡不單採用伸縮鏡頭結構,縮減收納體積,重量更只有 411g,輕巧亦便於攜帶。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採用恆定 f/4 光圈,等效焦距既涉足 16mm(以等效焦距計)超廣角,亦囊括 50mm 標準鏡焦段,可謂做到「一鏡二用」、「一個價錢兩種享受」。其實大家參考 Olympus 公布的鏡頭路線圖(相關報道)和現今的市場趨勢,100-400mm 遠攝變焦鏡似有越來越親民和普及化的趨勢,甚至說要取代現有的 75-300mm 亦非絕無可能,畢竟 300mm 的遠攝力在有比較之下(單反機上 150-600mm 已經很普遍)已變得今非普比,提升實力事在必行。


▲Olympus 8-25mm F4 PRO 採用伸縮鏡頭結構,有助鏡頭外形變得更緊湊和輕巧。(圖中鏡頭在收摺狀態)

兩鏡便能「走天涯」
再延伸一步,若然 100-400mm 成為遠攝變焦鏡標準的話,等效焦距為 16-50m 的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似乎是個很好的配搭,讓影友買兩支鏡便大致足夠「走天涯」。而且 Olympus 的「藍圈 PRO 鏡」向來有質素保證,相對於高倍變焦的「真天涯鏡」,畫質應該不會令影友失望。唯一未能滿足高要求的地方,相信是鏡身用料和造工方面:伸縮鏡頭的質感一般都不及非伸縮鏡頭堅固紮實,此鏡亦沒有例外,幸好重心仍然靠近機身,平衡感仍算良好。


▲在 8mm 焦距時,鏡身伸長約 28mm,幅度最大。


▲大約在 18mm 焦距時,鏡身伸長約 19mm,幅度最小。


▲ISO 100、F4、1/1,250s、8mm
8mm 焦距(等效 16mm)可以輕鬆包攬廣闊的景物。即使開盡 F4 光圈,邊位亦沒有明顯的鬆散情況。

半數為特殊鏡片
雖然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只有 F4 光圈,看似比恆定 F2.8 系列「低一級」,但在 10 組 16 片的光學結構之中,竟然有一半是特殊鏡片,包括:1 片 DSA 雙面超級非球面鏡片、2 片非球面 ED 低色散鏡片、1 片 Super ED 超級低色散鏡片、1 片 Super HR 超級高折射率鏡片等等,「落重料」消除種種色差和像差等問題。事實上,就測試相片所見,一般鏡頭常常出現紫邊的地方,例如:逆光下的樹技和金屬反光位,在這支新鏡上感覺都消失了,反映其表現確是出色。


▲前組鏡片只是輕微凸出,仍可如常加裝 72mm 直徑的濾鏡。


▲ISO 200、F5.6、1/1,250s、25mm
收一級光圈已有很不俗的解像力,即使相機只有 2,000 有效像素。

簡潔設計操控輕鬆
此鏡是 M.Zuiko PRO 系列鏡頭中,第一支使用伸縮結構的鏡頭,目的是令鏡頭可以更緊湊和輕巧。變焦環由收摺狀態轉至廣角端(8mm),行程略長,大約有 1 英吋左右;由 8mm 轉至 25mm,約需轉動 60°。鏡身設計以簡潔為主調,除了變焦環和對焦環以外,唯一的控制鍵就只有 L-Fn 按鈕,讓用家可快速調校自訂的功能。靠近鏡頭前端的對焦環相對窄身,闊度約 1cm。它備有離合器設計,只需向內(機身方向)拉,即可由自動對焦模式切換至手動對焦模式,同時露出對焦距離尺。


▲鏡身設計以簡潔為主調,在兩個轉環之外,唯一的控制鍵就只有 L-Fn 按鈕。


▲蓮花形遮光罩尺寸比鏡身稍大。按下鎖定按鈕才能拆下遮光罩。


▲ISO 100、F4、1/800s、8mm
即使在最大光圈之下,暗角和桶狀變形問題都不明顯。


▲ISO 800、F5.6、1/500s、8mm
角位的景物雖然有明顯的廣角拉扯情況,但影像沒有出現鬆散甚至色散問題,表現出色。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鏡片結構圖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8-25mm F4 PRO MTF 圖表

下一頁︰解像力及其他評測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
最新消息
2 小時前
Canon 最近為 RF 24-105mm f/2.8L IS USM Z 鏡頭推出了重要韌體更新(版本 1.1.0),針對自動對焦系統進行優化,解決了部分用戶反映的對焦不穩定和... (繼續閱讀)
3 小時前
雖然全球最輕大屏幕摺疊手機的頭銜在公佈不到一個月後就被僅輕 2g 的 Samsung Galaxy Z Fold 7 超越,但這款香港定價未定的 vivo X Fold 5 依然擁有... (繼續閱讀)
8 小時前
正當大家以為 Sony 已經正式放棄 RX1R 系列全片幅便攝相機時,昨日品牌毫無先兆殺出 RX1R III,為 2015 年 RX1R II 的後繼機,新機延續一貫的 ZEIS... (繼續閱讀)
17 小時前
Samyang 早前官宣的兩支 Prima 系列鏡頭終於登場,其中 AF 16mm F2.8 P FE 以「您的第一支鏡頭」為設計理念,僅重 207g,加上強勁的近拍能力,為使... (繼續閱讀)
19 小時前
消費者委員會定期對各類產品進行安全測試與品質比較,最新公佈的手提風扇檢測結果引發市場關注。今次消委會共測試市面 18 款手提風扇,其中 17 款均... (繼續閱讀)
20 小時前
Nothing 首款頭戴式耳機 Headphone (1) 外型相當獨特,究竟戴感、音質、降噪、通話表現如何?我們找來市面上比較受歡迎的 Sony WH-1000XM6 作為參考... (繼續閱讀)
21 小時前
香港作為國際化都市,市民出國旅遊及公幹的頻率位居全球前列。為滿足頻繁出國用戶的需求,3 香港近日推出業界首個覆蓋全球 220 個國家與地區的數據... (繼續閱讀)
1 日前
Oppo 今年產品策略相當積極,繼 4 月推出 Reno 13 系列後,近日又宣布將於 7 月 15 日在香港上市 Reno 14F 與 Reno 14 Pro 兩款新機,定價分別為 H... (繼續閱讀)
1 日前
Fujifilm 經典的 TX 系列相機,以其獨特的寬景旁軸設計,在攝影界佔有一席之地。該系列始於 1998 年推出的 TX-1,採用 135 底片(24 × 36 毫米)格...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小米 15 Ultra Leica 100 週年特別版已由官方正式發表,並釋出開箱影片讓消費者一窺這款限量版與普通版小米 15 Ultra 的差異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