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攝影創作雖然鼓勵大膽創新,但前提是不能違反法規。近日一條短吻鱷「突襲」及咬住一架無人機的短片在社交媒體上被廣傳。雖然拍片者(亦是無人機機主) 聲稱那條叫 George 的短吻鱷並無大礙,但仍然惹來一片譴責之聲。
據報,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國家公園(Everglades National Park),有旅遊博客以為無人機的避障功能,可以讓無人機避過鱷魚的「攻擊」,於是放膽把無人機飛近鱷魚,試圖近攝鱷魚張開大口的畫面。可是,鱷魚輕易便「生擒」無人機,繼而吞入肚中。現場可以清楚聽到一把聲音說:「哦,天呀,牠正在吃。」
該名旅遊博客 Dev H Langer 在受訪時表示,她們只是第二次使用手上的 DJI Spark 無人機。事實上,雖然很多無人機已經配備避障功能,但基本上只針對牆壁及大樹等顯而易見的障礙物,對於突如其來的「襲擊」仍然無能為力。
備受指責的地方還不止於只。在影片的下半段,可見鱷魚「咀嚼」無人機時,有大量白煙從鱷魚嘴巴湧出,有分析指這是無人機鋰離子電池被「刺穿」的結果。破損的鋰離子電池有可能會發出高熱繼而燃燒甚至爆炸,也可能排出有毒氣體,危險性甚高。
在美國,其實已經有清楚的規條及指引規管無人機的使用。特別針對野生動物一項,使用任何類型的無人機飛越或靠近野生動物原則上都不被允許,因為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壓力,可能導致重大傷害甚至死亡。尤其是在繁殖、養育幼獸或其他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時段,都不能干擾野生動物,除非作為管理及研究用途,並事先獲得有關部門的批准。
來源: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