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春夏限定!雲海拍攝技巧速成

文:Alex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影友「雞啼咁早」就出門,皆因要趕住上山拍雲海。在香港,雲海這個自然景觀通常在春季、天氣突然回暖的時間,以及在夏季大雨過後出現。來自海洋的濕暖氣流遇到較低溫的陸地,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變成雲霧。若能站在高處,便有機會看到雲霧積聚、起伏流動彷如大海的景觀。


▲(photo by 花樣年華)

雲海現身有跡可尋

雖然天氣是變幻莫測,但要看到雲海,一定程度上仍然有跡可尋。綜合影友過往的經驗,大家可留意以下氣象指標:

1. 相對濕度要在 90% 以上
上文已提到,雲霧主要來自於海洋暖氣流中的水氣。一般來說,相對濕度要達到 90% 以上,才有比較大的機會出現雲海。大家可到香港天文台的網頁或手機 App,查詢相對濕度。

  • 即時分區相對濕度:(連結
  • 香港九天天氣預報:(連結


▲香港九天天氣預報網頁有詳細的相對濕度預測

2. 風速越低越好
風速越低,雲霧才容易積聚在山谷內,一般來說,風速最好低於 3 級。換個角度看,由於有山作為天然屏障擋風,山谷或盤地通常更有利雲霧的形成。大家可以到香港天文台的香港九天天氣預報網頁,獲知風速預報。想知道詳細即時風速資料則建議使用手機 App《Windy》(支援 Android 及 iOS 平台)查找。

 
▲《Windy》以動畫方式表示風速:「雨點」圖案越長代表風速越高。另外也可顯示指定地點的風速。


▲天文台網頁也有風速資料提供

3. 了解逆溫層
在香港天文台的〈戶外攝影天氣資訊網頁〉有個「高空資料」圖,圖中左邊的藍色線代表露點溫度,右邊紅色線代表空氣溫度。簡單來說,雲層(雲霧)較大機會在紅、藍線相交的地方(高度)出現。以下圖為例,雲霧大約在 550 米的高度出現,大家從大帽山頂(海拔 957 米)便能看在雲海就在腳下;但在太平山頂(海拔 552 米)的話,由於身處雲霧中,會甚麼也看不見。


▲高空資料圖有助預測雲霧出現的高度

留意「高空資料」圖每天只在早上 8 時和晚上 8 晚更新,亦不提供「預報」功能,因此只能作為參考。天文台的本港地區航空天氣預報會有較即時的「逆溫層」和「雲量及雲底高度」資料,影友亦可參考。

  • 本港地區航空天氣預報:(連結
  • 戶外攝影天氣資訊網頁:(連結

4. 雲量預報
上文提及的氣象實況及預報 App《Windy》也提供雲量預報功能。啟動 App 後,按右下角的「三間」選單鍵,再選「雲」→「低雲」,便可大概了解在指定時間的低層雲雲量。以下圖為例,預報時間設為翌日早上 7 時,灰、藍色區域代表有雲,黃色區域代表無雲,圖例表示雲霧將較大機會在香港西面出現。


▲《Windy》能夠預測雲量:灰、藍色區域代表有雲,黃色區域代表無雲,

景靚又易去的觀雲海熱點

1. 太平山山頂

山頂的盧吉道被譽為「一星級難度、六星級景觀」的拍攝熱點,維港景緻盡收眼底。當雲海侵入維港時,較矮的大廈往往被淹沒,只有國際金融中心(IFC)及中環中心等較高的建築物頂層才會露出於雲海之上。影友稱這種難得一見的構圖為「一箭穿雲」。新建成的西高山觀景台也是個非常不錯的拍攝熱點。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P Lau(@mr.cplau)分享的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essica li(@jessica_lkw)分享的貼文

 

2. 大帽山
香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位置差不多在香港的中央,因此視差非常開揚,可以拍攝的角度亦相對較多。若以雲海做主題,影友最喜愛的構圖有向東面的「日出雲海」和向南面的「雲海中的獅子山」等等。另外,九龍群山被低矮的雲海分隔,顯出層層疊疊的效果,頗有國畫的意境。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Jessica li(@jessica_lkw)分享的貼文

3. 飛鵝山
飛鵝山山勢雄壯又陡峭,而且作為九龍半島的最高峰,視野甚佳。影友可選擇向彩虹與黃大仙或向沙田拍攝。由於這裡較近市區,燈光將雲霧渲染成五顏六色的琉璃雲,感覺有如仙境。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asteTheWorld(@getitgiveitimage)分享的貼文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TasteTheWorld(@getitgiveitimage)分享的貼文

4. 青衣島

若雲海很低,或者正確來說出現海霧,而影友又有不錯的「腳骨力」,可以考慮到青衣島拍雲海或海霧。這裡是拍攝青馬大橋和昂船洲大橋的最佳地點,大家都希望拍到大橋橋面沒入雲霧中,只餘橋塔頂端冒出來的構圖。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AndyC(@axtscti)分享的貼文


▲(photo by 花樣年華)

雲海拍攝技巧簡介

1. 慢快門拍出絲縜質感
雲海是流動的,只是速度有快有慢。跟拍瀑布和流水一樣,利用長時間曝光技巧(大約 10 秒以上),也可以將流動的雲海拍出像絲絹般柔滑的質感。

2. 高速快門凝結細節
拍雲海也可以用較高速的快門(不多於 1 秒),用以凝結雲霧的紋理或細節。不過,雲海一般在清晨出現,日出後很快就會消散,受到環境條件的限制,較高速快門時,可能需要同時用高感光度作配合。


▲(photo by 花樣年華)

3. 漸變灰濾鏡縮窄光差
但凡拍攝風景,天空與地景通常有一定的光差,所以要加上漸變灰濾鏡,平衡兩者的亮度。拍雲海的情況也一樣,漸變灰濾鏡帶在身有備無患。無濾鏡的話,「搖黑卡」也可。

4. 廣角遠攝皆可用

拍風景通常用廣角鏡,拍雲海也大致如此。不過,由於拍攝位置在高山上,若想拍的景物在較遠位置,便可能會用到中、長焦鏡,例如:70-200mm。除了想加入星軌或者星空,鏡頭的光圈不必太大,用 f/8 甚至 f/11 既可提高影像質素,也能確保邊緣的影像也有一定質素。

5. 加曝光補償
想雲霧顯得更明亮雪白,影友需要按當時環境加曝光補償。不過,大家要留意曝光度,不要讓雲霧過曝而變成死白。

6. 留意鏡頭沾上水氣
拍雲海必須使用三腳架,但同時也要留意鏡頭有沒有沾上水氣,要用乾淨的抹布清潔,避免影響影像的清晰度。

最新消息
1 日前
近年智能眼鏡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大科技品牌紛紛搶佔先機。HTC 作為 VR 領域的領導品牌,今日正式發表首款智能眼鏡產品 HTC VIVE EAGLE,標榜台灣... (繼續閱讀)
1 日前
對於許多手機愛好者而言,相較於當今千篇一律的全螢幕智慧型手機,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時代的產品設計反而更具特色。近日 Samsung 流出一款... (繼續閱讀)
1 日前
今年 2025 高級視聽展相當精彩,不少品牌都將開發經年的旗艦級耳機推出。我們亦留意到耳機單元設計、耳機線材選擇、定製耳機市場萎縮及傳統耳機品牌... (繼續閱讀)
2 日前
近日英國迎來今年第三次熱浪,雖然最高氣溫仍未衝破 2022 年 7 月 19 日的攝氏 40.3 度記錄,但是今年英國雨量又出奇地偏少,降雨量創下自 1976 年... (繼續閱讀)
2 日前
Peak Design 平時出新色,就相當低調,不過品牌剛剛破例,一口氣推出 Ocean、Eclipse、Kelp、Ibis 四種全新配色,涵蓋背囊、單肩袋、小包、相機帶、... (繼續閱讀)
2 日前
Tesla Model Y 長軸版(Model Y L)官宣會在中國推出後,便一直有指這款 6 座車型會到歐美等到市場。雖然 Tesla 至今依然沉默,可是行動最實際,Mo... (繼續閱讀)
2 日前
自 Meta 推出 Meta Wayfarer Smart Glasses 掀起智能眼鏡熱潮以來,香港市場一直受限於平行進口導致功能與軟件支援不完善。不過近期 Rokid 正式宣佈... (繼續閱讀)
2 日前
德國電影設備巨頭 ARRI 近期陷入動盪局面,一方面推出全新 Alexa 35 Xtreme 電影攝影機展現技術實力,另一方面卻傳出可能出售股權的消息,引發業界... (繼續閱讀)
2 日前
備受矚目的史上最薄 iPhone 機型 ─ iPhone 17 Air,預計將於今年 9 月正式亮相。最新流出的外型與規格資訊,讓消費者在發表前能先睹為快這款產品的... (繼續閱讀)
2 日前
國際權威攝影評測機構 DxOMark 最新公布 HUAWEI Pura 80 Ultra 的測試結果,這款旗艦手機以總分 175 分的優異表現榮登榜首... (繼續閱讀)